给2亿吨废旧化纤纺织品“顽疾”开“药方”
2018-12-25梁龙
梁龙
4月27日,“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周翔、孙晋良、俞建勇,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相关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有关领导、专家、循环再生行业代表性企业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上,蒋士成院士简要介绍了项目背景及有关工作情况。中国工程院于2017年设立了“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纺织领域院士牵头,依托东華大学,并邀请相关高校院所、代表性企业的专家等40余人参与研究。项目研究了国内外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瓶颈、发展特征以及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任务、重大专项建议以及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了回收、循环、评价及应用等系统,明确了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模式和专项建议。项目形成了研究报告1份,提交了院士建议1份。
项目秘书长王华平教授作项目研究成果汇报。我国作为世界化纤生产与应用大国,2016年化纤总产量达到4944万吨,占到全球化纤总量的69.4%,纺织纤维的加工总量5420万吨,其中化纤占到84.23%。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废旧制品处理问题也愈来愈迫切。预计到“十三五”末,废旧化纤纺织品的产生量可达近2亿吨。一方面,化纤行业对石油化工原料的需求量大,且近50%的原料有进口依赖性,而废旧化纤制品被当作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等简单处理,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也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虽然自“十二五”以来,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生有了很大提升,并切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化再生技术,经济社会效应明显。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其中回收种类少,总量低、产能分散;再生制品品质低,应用受限;回收产业体系不健全,综合利用难。
针对中国循环再生行业面临的问题,项目组对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构建废旧纺织品现代化回收物流体系。在国家发改委协调下,联合地方政府及专业结构,建立废旧纺织品物流技术与装备采购清单,以政府专项补贴形式,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备、管理运营有序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物流产业链,以现代化回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循序推进智能回收箱、专业物流车、集散管理站建设,建成200公里回收经济圈,实现回收物流网络系统的全覆盖。
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循环再生产业集聚及示范园区。充分利用协同作用和规模效应,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形成辐射带动,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产业实现快速推进。
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产学研用创新与展示平台。建议国家设立专项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再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及人才平台建设,加速化纤再生基础研究的深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
会上,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代表分别从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化、循环再生技术与废旧纺织品高质化开发与应用方面作了成果介绍。与会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以及企业代表还就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等问题进行广泛座谈交流。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该项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管理、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