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电线路对甬绍金衢管道干扰因素的研究
2018-12-25阮亦根
阮亦根
〔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9〕
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建成较早,全线阴极保护系统运行正常,保护电位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近年来,随着与管道并行、交叉的高铁、地铁、高压输电线路的大量投用,导致高压电对埋地管道的干扰。 通过对管道特性、高压输电线特性、线路与管道并行(交叉)三个主要参数,运用加拿大SES公司研发的CDEGS软件对不同管径、管道壁厚,导线高度、运行电流,土壤电阻率,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长度、并行间距,以及管道与高压线的交叉角度等因素作用下的管道感应电势、防腐层电压和管道电流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了各个因素对管道所受干扰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应用于该管道抗干扰的有效防护措施。为油气管道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1 管道特性参数对管道所受输电线路稳态干扰电压的影响
1.1 管道的特性参数和评估所用典型计算条件
管道自身的特性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已知的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以及国内常用的油气管道特性参数,分别计算典型管道外径×壁厚、防腐层绝缘电阻率、土壤电阻率等因素对其管道所受输电线路稳态干扰电压的影响规律。
根据在绍兴市电力局调研获得的现场资料,以表2所示的绍兴段500 kV高压单回交流输电线路为例进行规律研究,计算内容包括管道感应电势、管道防腐层电压、管道感应电流。
表1 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典型参数
注:1)管道轴心到地面距离。
2)数据由管道公司提供。
3)据相关文献数据。
表2 高压线路导线、地线型号及电气参数
1.2 管道外径×壁厚对管道所受稳态交流干扰的影响
不同管道外径和壁厚的计算结果在表3中给出。
表3 不同管道外径和壁厚的影响
表3的计算结果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管道外径大,最大防腐层电压及感应电势略小,但最大纵向电流有所增加。管径从φ457~φ508 mm,电压减小极小,影响不明显。其它条件相同,壁厚对最大防腐层电压与管道感应电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1.3 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率对管道所受稳态交流干扰的影响
埋地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是衡量防腐层质量好坏的尺度。不同的绝缘防腐层,电阻率大小各异。据当年管道防腐层送样检测报告,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率在0.1~107 kΩ·m之间,选取0.1kΩ·m2、1 kΩ·m2、5kΩ·m2、10kΩ·m2、20kΩ·m2、30kΩ·m2、50kΩ·m2、100kΩ·m2、102kΩ·m2、103kΩ·m2、104kΩ·m2、105kΩ·m2、106kΩ·m2、107 kΩ·m214种级别的绝缘情况进行计算。管道类型选择φ508 mm×7.9 mm,埋深1.5 m,其他情况与上面相同。
表4计算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防腐层电阻率在0.1~10 kΩ·m2间变化时,对感应电势和最大纵向电流影响较大,电阻率为10 kΩ·m2时管道上的感应电势明显大于电阻率为0.1 kΩ·m2时的感应电势,而管道纵向电流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当防腐层电阻率大于10 kΩ·m2时,管道上的感应电势基本保持稳定,纵向电流随防腐层电阻率的增大略有减小。
管道防腐层电压与管道感应电势的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管道防腐层绝缘电阻率的影响
1.4 管道连接情况对管道所受稳态交流干扰的影响
成品油管道一般采用绝缘法兰(或接头),与站、库连接。管道连接的典型情况有两种(图1、2):
A:与输电线路并行段管道的末端转直角后,管道继续行进至两端较远处,管道在与输电线路并行段前、后均不受输电线路影响。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
B:与输电线路并行段管道两端直接与绝缘法兰(或接头)连接。
图1 管道连接情况A
图2 管道连接情况B
(例):间距100 m,并行长度为2000 m,连接情况A两端各延伸1000 m;连接情况B,不需转直角后延伸,但为便于比较并行长度和其他参数,与连接情况A相同,管道参数如表1,选管道φ508×7.9 mm,防腐层电阻率20 kΩ·m2,计算结果为A情况连接的最大管道感应电势和最大防腐层电压数值相同,均为14.00352 V,最大纵向电流为3.34035A;而B情况连接的对应数值为14.27821V和1.13812A。可见在连接A、B情况下,管道并行段所受干扰的变化规律相似。由管道沿线的感应电势分布(图3)可知最大干扰都出现在并行段两端,管道中间干扰为0。
图3 不同连接方式的管道沿线感应电势分布
2 输电线路特性参数对稳态干扰电压的影响
输电线路需要考虑的特性参数很多,主要有两个影响大的特性参数:输电线路稳态运行电流及输电线路架设地区的土壤电阻率。通过计算研究其对管道所受稳态干扰电压的影响规律。
2.1 运行电流对管道所受稳态交流干扰的影响
通过对电力部门资料的调研:500 kV高压线通常在额定功率下运行的单相线路电流约为1600 A,若按50 %~70 %考虑正常运行的单相线路电流约为800~1120 A。分别计算运行电流在800~2000 A变化时,管道防腐层电压与管道接触电势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线路运行电流的影响
表5计算结果表明:输电线路稳态运行电流大小,对管道所受稳态干扰电压影响很大。运行电流越大,管道最大防腐层电压、感应电势、最大纵向电流越大,三者与输电线路稳态运行电流成线性正比关系。因此对管道所受稳态干扰情况必须根据输电线路实际电流进行计算。
2.2 土壤电阻率对管道所受稳态交流干扰的影响
甬绍金衢成品油管线沿途经过地区主要为水田,土壤电阻率普遍较小。据此在5~1 000Ω·m范围内选定代表性的土壤电阻率,分别计算土壤电阻率对管道上防腐层电压和感应电势的影响。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土壤电阻率的影响
表6计算结果表明:土壤电阻率越大,最大防腐层电压、管道感应电势先较为迅速增大,当大于150Ω·m后增大缓慢趋于平稳。由于管道经过地区土壤电阻率普遍小于150Ω·m,因此要重视土壤电阻率对管道所受稳态运行交流腐蚀干扰的影响。
3 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交叉)参数对管道所受稳态交流干扰的影响
3.1 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交叉)参数和评估所用典型计算条件
输电线路与管线并行(交叉)情况对管道所受干扰影响的研究参数如图4所示:①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长度;②输电线路与管道间距;③输电线路与管道交叉角度。
图4 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交叉)参数示意图
3.2 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长度对稳态运行电流干扰的影响
由于甬绍金衢管道与输电线路分布关系比较复杂,并行长度各异。考虑输电线路与管道并行长度在0.1~50 km变化时,管道感应电势的变化如表7所示。
表7 线路并行长度的影响
表7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管道与输电线路并行长度的增加,管道上的感应电势最大值先逐渐增加,当并行长度达到某个极限位置时,该电压达到最大;随后管道上感应的交流干扰电压稍有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研究中最大感应电压在两者平行11.6 km时出现,为45.288 2 V;随后管道上的感应交流电压在30 km处时减小到最小值为41.440 9V,最终趋于稳定。
3.3 线路与管道间距对管道所受干扰的影响
由3.2节知道管道所受交流干扰电压情况与并行长度有很大关系。因此考查输电线路与管道间并行长度为11.6 km时,管道感应电势的变化。结果如表8所示。表8计算结果表明:管道所受干扰在离单回输电线路较近区域内比较大,随着间距增加,最大管道感应电势急剧减小;到达某一值后,间距继续增加,最大管道感应电势减小,但减小幅度很小。
表8 线路与管道间距的影响(并行长度为11.6 km)
如表8所述管道和高压线并行长度为11.6 km时,最大管道感应电势的极大值出现在两者相距10 m时,随后最大管道感应电势随间距增加急剧减小,间距到达400 m左右时,最大管道感应电势的减小趋势明显变缓,变化幅度较小。
3.4 管道与高压线交叉角度的影响
考虑管道与高压线交叉分别为0°、15°、30°、45°、60°、75°、90°时,管道的干扰情况。经模拟计算得出以上各交叉角度时管道的感应电势、感应电流峰值如表9所示。
表9 不同交叉角度时管道的感应峰值
表9结果表明: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大,管道的感应电势减小,管道和高压线平行时的感应电势远远大于二者垂直的情况。当二者垂直交叉时,管线上的感应电势极小,几乎无影响。
4 研究结果和对干扰的防护
4.1 研究结果
针对高压电对埋地管道各干扰因素的研究,和对其产生影响的独立计算,可知:
(1)管道外径和壁厚对管道所受稳态干扰电压的影响尚不明显。而防腐层电阻率在0.1~10 kΩ·m2变化时,对管道上的感应电势和最大纵向电流影响较大,当防腐层电阻率大于10 kΩ·m2时,管道上的感应电势基本保持稳定。所以管道采用电阻率较大的3层PE防腐层对防腐蚀有利。高压电对埋地管道的最大干扰都出现在并行段两端,管道中间干扰为0。
(2)高压线稳态运行电流的大小,对管道所受稳态干扰电压影响很大。因此对管道所受稳态干扰情况必须根据高压线实际电流进行计算。对于甬绍金衢管道受500 kV高压电干扰,由于管道经过地区土壤电阻率普遍小于150Ω·m,重点分析了土壤电阻率对交流腐蚀干扰的影响。
(3)高压线与管道并行间距的增大,管道所受干扰在离输电线路较近区域内先急剧减小,随后变化平缓。交叉角度的增大,管道所受干扰先减小最后变为平缓趋向某一稳定数值。
4.2 干扰防护措施
(1)高压线干扰区域的排流保护方案。
交流干扰防护最常用的方法是接地排流保护。高压线持续干扰区域的排流方式采用固态去耦合器(-2V,+2V)接地排流,如 图5所示。排流接地地床采用规格为40 mm×40 mm×1 500 mm的锌合金阳极,接地地床的接地电阻应小于2Ω。 通过对甬绍金衢管道与高压线位置关系的现场调查、详细测试和计算确定了受高压线交流干扰严重的30处需进行排流。
(2)高铁干扰区域的排流保护方案。
高铁排流措施主要包括固态去耦合+锌合金阳极,在高铁与管道之间,距管道3 m处,铺设缓解锌带进行屏蔽,锌带半径为0.006 m,固态去耦合器与管道相连,如图6所示。
图5 固态去耦合器接地
图6 水平锌带敷设
(3)排流效果评价。
根据GB/T 50698—2011《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第6.2节要求: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25 Ω·m的地方,管道所受交流干扰电压低于4 V;在土壤电阻率大于25 Ω·m的地方,交流电流密度小于60 A/m2时排流满足要求。
经第三方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对36处排流位置检测结果:受高压线干扰的30处,管道交流干扰电压低于4V,其中受高铁干扰的6处,在无高铁通过时,交流电压低于4V,但在高铁通过时,交流电压随着高铁的通过呈明显的波动趋势,6处排流效果均不能够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