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法
2018-12-25隆易悦西华师范大学
隆易悦 西华师范大学
当代教师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教师持久的热情和动力是前提
毋庸置疑,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良好开端都必定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目标为导向,以教师教学的持久的热情和动力为前提的。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在真正踏入教师行业后,之前的所有的热情和动力都有可能在平淡的教学生活与学生的日常摩擦中消耗殆尽,这极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个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隐形的“课堂杀手”导致了教师教学热情和动力的消退。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整,端正自己的态度,意识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事实上,学生在自己所喜爱的老师所教的课程上表现普遍都比较好。
2 对课程整体而透彻的分析是根本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它通过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从课程理念出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上应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积极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并能为学生提供有用的、有益的技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基础
普通高中学生对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及其应用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等。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基础上都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储备容量的差别,并时刻注意学生交流学习时的氛围,要避免有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自我膨胀。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就必须准确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
4 科学的教学方法、技巧是关键
4.1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任何一门课程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毫无疑问,学生自己上机动手实践的效果远比只听老师讲课的效果要好得多。但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可能兴趣十分浓厚,但随着教学的进行,热情减淡,甚至不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在讲解网络传输介质时应尽量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接轨,使得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知识点。
4.2 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科学的教学理念是正确的教育结果的基石,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避免“闭关锁国”。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领导方式。素质教育理念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要求减少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支配下的被动学习,而提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
4.3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概括为一个词,那便是“循序渐进”。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为讲解+板书,而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教学中的上机操作部分仅在讲台上通过讲解+板书的方式恐怕无法使学生理解透彻。比如老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各协议的作用时讲得手舞足蹈,兴高采烈,但讲台下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并不能够充分接受,甚至可能是一头雾水,下课铃一响,不出一个星期学生也就全忘完了,是以许多人说当老师最痛苦的不是一直在渡学生过河,而是在好不容易渡完之后发现还有往回游的。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4.4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每个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基础上都各有千秋,为了不导致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使优生不优,差生越学越差的情况出现,分层教学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如设置问题难度时应做到难度梯次较为明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较高难度的题目进行思考,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在完成中等层次的题目之后自我效能感提高,不会因此题目过难而导致自信心丧失。
总之,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阶段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班上学生的教学方法。只有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人才。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当代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