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策略
2018-12-25王赟赵瑞雪李瑞林冯文文于得宝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赟 赵瑞雪 李瑞林 冯文文 于得宝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 第二课堂的概念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与思想也日新月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朱九思先生首次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到近几年第二课堂的盛行,第二课堂经过了多次的改革与创新,逐步趋于完善。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是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第二课堂的开展依托于第一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
2 第二课堂的实施现状
不同于第一课堂,老师按教学大纲规定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只用接收知识,埋头苦读,这是被动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主动进行思考,缺乏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极为不利。
我院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并配备了专业的科研设施来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活动环境。鼓励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比赛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即一个参赛项目可以由五个左右的学生共同完成。促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发现问题,主动进行创新性思考,发现自身所掌握知识的欠缺,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锻炼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也起到以赛促学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形成正向循环。
3 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就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二课堂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和相对而言独立的时间空间,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首要选择。
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的关键点所在,进行调研考察,了解其实际情况,并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判断性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创新性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的固有模式,打破自身的局限性,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对自身思维模式的完善。因此,第二课堂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4 第二课堂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4.1 正确认识第二课堂
高校第二课堂的泛娱乐化开展,致使活动流于形式表面,冲淡了第二课堂的专业学术性,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
高校应正确认识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打破传统认识上,第二课堂仅仅限于大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观念,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潜力,杜绝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流于形式的状况。
4.2 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物资师资投入
物资师资的投入是推进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持续性开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合理分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师资力量和经费投入,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为学生提供行知有效的建议。鉴于此,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学生可自主选择与其研究方向相同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避免了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盲目性。并且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来,提高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层次。因此,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高质量的参与完成科研活动,同时也能激发高校第二课堂科技创新的活力,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第二活动的热情,为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充分条件。
4.3 完善第二课堂的管理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机制,并将流程与规则建立在系统的评分机制之上。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纳入其中,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进行合理评分,从而可以更好的激励学生提升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将第二课堂成为学生展示创新创业风采的窗口,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工作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建设。同时,高校可以把教师所带领学生做出的科研成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第二课堂的管理评价机制在呈现方式上,要坚持客观性原则,旨在规范第二堂课的运行模式,持续性地推进第二课堂的建设实施。
5 结语
高校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并其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