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帮忙类节目目前状况分析与突破
2018-12-25谢辉淮南市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谢辉 淮南市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在各省市的电视台中帮忙类节目的发展速度是非常迅猛的,其逐渐演变为广大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帮忙类节目由作出的脱胎于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范大姐帮忙》、《小吴帮忙》直至把情感调解和帮忙形式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的《金牌调解》、《非常帮助》及维权类《维权820》等,帮忙类节目自此以后遍布我国各个区域。这与前期的帮忙类节目对比来看,帮忙类节目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化,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度在不断地提高。帮忙类节目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有社会层面供应现实基础,同时亦有社会层面供应的现实作为基础,这是电视帮忙类节目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只有更好地了解电视帮忙类节目的发展状况,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才能够促使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1 帮忙类电视节目的概念
帮忙类电视节目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到现在为止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只是,从过去的探究成果当中来看,对于电视帮忙类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电视帮忙类节目通常是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作为基本出发点的,记者通过帮忙的形式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介入式的新闻报道,同时把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事件的起因结果及过程呈现在电视屏幕当中。新闻记者在中间发挥沟通调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新闻记者在接到人民群众的求助热线之后,会介入到新闻事件中进行调查和新闻采访,将整个新闻事件全部记录下来,其本质内涵是新闻服务,重点在于维护人的合法权益。可是,其与舆论监督类新闻栏目对比,其是以故事性、叙事性而呈现的,引发其广大社会群体的密切关注。
从目前我国电视帮忙类节目的发展现状来看,不管是涉及到劳资纠纷、劳动就业、投诉维权或生活环境、个人情感等,通常问题都可通过国家相关政府机构或法律途径来加以解决,可是,却因底层阶层弱势群体,使得他们在中国特有的这种体制下无法通过正当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把自己的权利“售卖”给电视媒体,通过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来寻求“帮助”,从而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目前电视帮忙类节目呈现出的本质属性。
2 电视帮忙类节目发展状况分析
2.1 节目缺乏信息量,收视群众受到约束
因帮忙类节目题材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内容单一化严重,信息量极度匮乏,家长里短的小事仅仅能引起家庭主妇、大爷大妈的共鸣,为此,在收视群体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2 帮忙题材相对局限,内容过于单一
帮忙类节目的定位是很明确的,经过很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家长里短的琐事成为帮忙类节目的主要内容,此方面选题范围是非常狭窄的,并且程序也是非常简单。即便是这种帮忙类节目为社会群众解决了一些问题,可是,在帮忙类节目发展的过程当中并无任何新意,极易导致广大新闻受众在视觉和审美上产生疲劳感,无法维持帮忙类新闻较高的收视率。
2.3 会涉及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为能够达到更好地收视率,一些新闻记者通常将一些原生态的事件呈现在社会广大受众的面前,以此,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俗话讲:家丑不可外扬。可是,议论别人的家丑却是这些大叔大妈最热衷的事情。不难看出,帮忙类节目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他人的侵犯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势必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情绪。
2.4 事件分析不到位,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
打入帮忙热线来寻求帮助的观众,一般都是遇到了难题自己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一些新闻媒体记者会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个人素质等原因及事件的表面现象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他们对事情的分析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次上,无法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根本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一些新闻记者只是将自己定位于“和事佬”的层面,只是帮助双方去解决一些表面上的问题,根本无法去挖掘出问题发生的根源,不去关心问题存在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联系性,这样的帮忙类节目通常仅停留于简单的层面,没有任何广度和深度可言。
3 电视帮忙类节目的突破
3.1 积极增加帮忙类节目的信息量
对于帮忙类新闻题材的单一性,一些帮忙类节目开始做出了实质性的尝试,在固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闻版块、故事板块及生活小窍门板块。新闻版块是从“帮忙”节目中进行划分的,只讲故事,根本不会真正地去解决民众的问题,而生活小窍门版块就是针对帮忙。节目收视群体的爱好,推出了一档以介绍简单实用生活小窍门为主的新闻版块,通过其收视率可以看出其所达到的新闻宣传效果。
3.2 努力突出主持人效应
对于一档新闻节目而言,主持人是其灵魂所在。帮忙类节目与其他节目对比来看,主持人的作用更要很好的凸显出来,为此,我们要最大限度上将主持人融入到帮忙类节目的采访过程当中,同时推出多种多样的活动,让主持人能够真正地深入到新闻采访过程中去,走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从而促使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得到显著性的提高。
3.3 把握迎合受众的窥私欲望程度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窥伺心理是很多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其是对他人私事的一种探究欲望,通过窥探他人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来满足自身的愿望。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有一丝丝的窥探心理。从社会受众面来说,这种潜在的窥私欲望反映在其信息接收过程中就表现为对有关隐私内容的特殊喜好,而这种心理需求折射的是新闻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传播过程当中,在某种程度上刻意迎合一定受众群的独特趣味,从而制定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决策。从当下各类电视台帮忙类节目的发展新现状来看,不管是源于民生新闻的帮忙类节目,像《非常帮助》等,相继开始挑选那些与人们隐私有关的新闻素材来作出“帮助”的对象,譬如:婚外恋情、夫妻矛盾等等,这些完全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作出新闻报道。这一类新闻题材的表现通常是离奇的情节、火爆的画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将这些题材内容完全暴露在电视屏幕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受众的窥视心理,这在提高电视帮忙类节目的收视率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
3.4 增加帮忙类节目的实用性
作为一档面向广大普通市民的帮忙类节目,如果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收视率,在展现其新闻价值的前提下,帮忙类节目的实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方面。从社会受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在关注家长里短的小事以外,对于与自己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也是非常关心的,这就需要我们将这些新闻素材很好地运用到帮忙类节目当中,把节目内容具体化、过程化,在展现服务内容过程当中要最大限度上的表现服务对象的个人故事和思想情感,这些内容势必会成为帮忙类节目的收视亮点。
4 结语
本人认为,帮忙类节目要创建起社会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平台,在新闻素材的挑选、传播形式的选择上,要下意识的节制那些煽情离奇的案件,要最大限度上提高帮忙类节目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够促使自身成为真正关注民生、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