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

2018-12-25袁航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管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

袁航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管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 202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都提出了对社会建设人才的高需求,只有突破人才需求和培养的瓶颈,才能真实助力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远大战略规划,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经济、发展社会,惠民兴帮、振兴国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第一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在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再次呼吁,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很大的改观,高档化和个性化需求是当今市场需求变化的总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0年前,大家都图个廉价实用,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后的今天,“价廉而物不美”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

中国目前虽是制造大国,但却不是制造强国,突出表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工匠精神严重缺失。特别是中高端消费品中,无论是在质量、技术、创意及人文关怀方面与欧美、日韩等国存在很大差距,中高端消费品市场长期为欧美、日韩等国所垄断。

随着人口红利的终结和生态成本的计入所导致的总体生产成本的增加,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工业4.0”的战略思路及东南亚、印度等人力成本更低廉国家的出现,从高低两端挤压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在不断萎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

德国、日本这两个在制造业中奉行精益意识和工匠精神的翘楚者也曾经历过粗制滥造的阶段,但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蜕变;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实施“质量救国”战略,促使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但更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精益文化价值观和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

当前我们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渐向平民教育延伸与发展,尤其高职类院校教育目标定位就是面向普罗大众,为生产制造业培养具有实操技能的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和生力军,也是决定中国制造业竞争实力的依托。企业竞争实力关键是人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意识单薄,决定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度强弱。如果不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内化于骨髓,就难以培养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鉴于此,我们课程组广泛收集资料,深入到各高职院校及社会上用人单位,针对在校和已毕业学生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和专业实际,探索如何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符合需求的、高质量的可用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深入开展高职教育的工匠精神内涵探索和培养这种精神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用教育路径来实现的工匠精神树立和培养,为社会训练出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进而营造出整个社会崇尚工匠精神、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突破制约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瓶颈,促进我国制造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档次的不断提升,才能使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

作为培养生产操作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肩负着时代赋予历史使命,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作为高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定位。为此,作为高职教师,必须认知和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并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专业学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一贯之地开展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与培养。

1 工匠精神的特征与内涵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自我的工作中创造出新成果。真正的工匠们喜欢不厌其烦地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和工作思路、方法,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和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愉悦与成就感。真正的工匠对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和效率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后世。

课题组认为,做事追求完美和极致,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品质改善有着执着的坚持,大公小私的精神就是我们推崇和倡导的工匠精神。其内涵体现:

1、做事精益求精。做事过程特别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或创新工作思路,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2、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做事从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部件和工作环节的质量,对产品和提供的服务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提供给客户,对客户的服务做到贴心、高满意度。

3、视工作就是毕生事业,具有高度耐心,专注细微,坚持精品的高贵品质。工作过程中坚持如一,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服务项目和流程都在不断完善与创新。

4、能力上专业,品质上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有特点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提供最贴心高质量的服务。

工匠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又具体体现在个人层面和企业家层面,构成整体的社会工匠精神的内涵。

体现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对做事效率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与工匠精神相对的,则是“差不多精神”——满足于超过6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通过这些形而下的表象,工匠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形而上的“博爱”精神。早在1560年,一名瑞士钟表匠参观过埃及金字塔后断言,金字塔一定不是奴隶建造的。他认为带着满腔仇恨的人是不可能制造出精美的产品。建造金字塔,只有带着爱的人,才会有如此完美的创造。后来,考古学家经过无数次探索、考察和比对,用确凿的证据证明:建造金字塔的人确实不是奴隶,而是具有人身自由,并拿工资的专业工匠。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爱心”的奉献,一个人只有关爱苍生,珍爱生活,乐于奉献,才会工作专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一丝不苟和做出精品。每一件精品无不折射出工匠对自然、社会及消费者厚爱的心灵升华和做人境界的提升。

对企业家而言,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企业家精神。具体表现在:

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企业家通过从产品、技术、市场、组织形式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不断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有了敬业精神,企业家才会有将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的不竭动力,才能够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才能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

第三,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在经济处于低谷时,其他人也许选择退出,唯有企业家不会退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总之,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一种人格境界。其实,放大了看,工匠精神更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一个国家工匠精神的匮乏背后,其实是工业文明的匮乏:品牌、百年老店、匠人、企业文化以及一整套相关的体制机制,乃至社会心理、共识和氛围。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泛滥有关。在市场营销为代表的服务专业上,也有太多的工匠精神缺失,表现在工作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缺乏精益求精、坚持和执着精神。因此,高职市场营销学生在校阶段就十分必要进行有成效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形成工匠态度、工匠素质和工匠作风,为我国经济振兴、民族复兴做出人才的准备与贡献。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及其学习者的特点

市场营销专业是服务性专业,是以良好的服务将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销售出去的职业。无论是在产品需求、创新、创意、设计、质量保证和得到好的展示等环节,还是让客户能够省时、省力买到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的产品或服务,都需要营销人员做各方面细致贴心的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与忠诚。这要求营销人员比制造人员更有工匠之心。通过这些工匠精神般的服务,获得消费者的忠诚与信赖,让企业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高职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作为服务于社会生产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对象,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更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体现出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待自己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个自己服务的客户,要高度负责,做到认真、严谨、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

这就需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是教学管理部门、合作企业,从可能的环节和场所,针对这个专业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时处处探索和实施工匠精神的灌输与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实训、考试、管理、生活和课余活动都要体现出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高度与严格性,从而在教学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弥漫出一种工匠精神培养的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崇尚工匠精神文化价值观。

3 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缺失状况

3.1 缺少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供给侧改革、变中国制造这中国创造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大量更为主动、更为负责任和创造性的富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的劳动者。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中国制造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劳动者的使命,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规划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指针。中国经济发展依托定位于实业兴邦,制造业固本,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发展定位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因此,应该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之一。但就现实而言,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还在探索和归纳之中,同时在各高职院校也还没有形成一套成型的工匠精神的育人模式。

各院校虽然也在大力宣传工匠精神的培养,但真正如何有效推广,如何在学生管理、教师专业教学中贯彻和执行,还缺少一个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还在探索和尝试中。

3.2 生源缺乏工匠精神积淀

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人格素养,是一种内化于心、无意识的行为规范。这种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不断地积累沉淀,需要从家庭教育及幼儿园教育开始入手。德国在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为培养工匠精神,德国从幼儿园时期就强调对孩子进行劳动技能的锻炼。德国教育体系中从幼儿园到初中都开设有诸如木工、钳工、家政等操作实践课程,而且还是必修课。这不仅使很多孩子从小就能够操作机械工具、修理家用电器、开展科技活动、设计制作各种机械模型,从而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也使他们接受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心精神熏陶。为引导直接就业人员尽早入行,德国实行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就是针对职业教育而言。德国除通过小学—文理中学—大学完整系统的教育培养从事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外,更多地是通过小学—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职业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直接就业人员。德国小学生上完四年级后就要被分流,根据每个人的综合情况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尽早入行,使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

正是得益于这种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及双轨制教育体系,德国培养了大批满怀工匠精神和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技工,成为“德国制造”的重要保证。

而我国现在高职在校的学生大都属于九五后,基本属于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一代。他们从小被娇生惯养、缺乏苦难经历,性格上较为散漫,心浮气躁。中国应试教育体制重知识轻实操,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文字的认知,数学的训练和诗词的背诵上,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导致学生整体动手能力差。而且由于中国文化中重知识轻技能,家长都不看好职业技术院校,对孩子的培养目标都定位都是要考上诸如清华、北大这些学术型院校。这种工匠精神沉淀的不足、动手操作能力缺失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为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增加一定的难度。

现在的高职在校生中,没有几个人是因为喜欢技能培养而报考,大多是未被一二本院校录取后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把在校学习过程定位于混日子过程,表现在玩手机成瘾、享乐至上,追求物质享受,进取心不足,对理论知识和说教过敏,做事应付心强,学习力严重不足,遇事得过且过,对未来缺少规划与设想,理想和目标含糊,形成不思进取、应付学业、贪玩成性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3 教学管理相对松弛

这类学校教学目标大都不是高分高才,而是能够不掉队,顺利送走拿到毕业证为上。在很大程度上不敢严格考试,试题难度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随意,不敢多教知识与原理,所以才有“高职教育的知识够用为度”,其实够用也是相对的,只是够用来进行基本的专业操作,未来的发展下的职业生涯那就只能完全靠自己再行深造了。开卷考试盛行,出题过简单、考试走形式、改卷过宽过松,评分较随意,过分看重平时而对考试分数以低比重计从而让大家基本都能“及格”。造成学生第一学期还延续高中的学习惯性,一经考试,第二学期始就明白和习惯了只靠考前几天搞定,靠老师划重点过关。缺乏持之一恒的学习韧劲与追求真理和创新的毅力。

教学上说是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但过程中实训教学有个差不多就行,对学生的品质教学不关注、不倾力于学生素养和品质的教学,对育人这块关注不够,下力不足。

3.4 学校轻视职业道德培养

人性化管理自然是社会的文明化发展与进步,但对学生尤其是高职这样特点的学生过于人性化迁就,会让他们更为肆无忌惮搞个性张扬。怕学生累、怕学生有危险、怕学生心理承受力不高,怕学生有意见等等,使得学生管理和教学都举步维艰。学生至上,教学和管理甚至要先问一下学生喜欢如何,老师才如何,否则在老师被评教时,严格的负责的都是“坏老师”,学生借机报复性评教。

职业道德的培养缺失,只是一味的哄着学生平安无事就好,却不敢也不能严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其实工匠精神培养的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执着严谨,勇于创新、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只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不够,社会反映高职毕业生最多的也就是缺乏吃苦耐劳、坚韧、专注执着、爱岗敬业、高度负责、创新精神的职业道德。

4 培养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思考

面对高职院校存在的工匠精神培养的种种问题,需要每一个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教师自觉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管理和教学过程之中,切实形成既有专业知识与能力,同时具备工匠精神的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4.1 形成教育管理和教学的统一工匠精神培养系统思想

要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响应祖国号召,深入研究、系统归纳,形成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探索有效的工匠精神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并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具体践行,培养具备工匠精神、能为我国社会发展、国家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急需专业人才。

国家教育研究部门、教育部应该组织开展深入研讨国家相关教育、人力资源和产业政策,敢于尝试式探索、大胆总结,勇于推广,集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一线专职、兼职教师和政治辅导员众智,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共同研究、探索和总结一套符合教学规律、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与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指导各专业开展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

4.2 融工匠精神育人于学生管理和教学之中,以绩效考核加以促进

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专兼职教师、政治辅导员应该相互配合开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管理。专业教学应切合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来开展,并在教学过程贯穿工匠精神培养和灌输,从而通过一次次教育、一节节专业课、实训课、一次次活动的开展来培养起来学生们做事、做人、学专业的工匠精神习惯。一旦习惯就不易变更,必然有利于未来在专业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教师的自觉性需要学校的绩效考核来指引和激励。本来这些学生的自觉性就不高,管理起来就很麻烦,事很多,要让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外,更加提升责任感地付出更多努力,就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指挥棒,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来引导大家知道做、通过会议宣讲让大家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并且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来奖励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时鞭策做的差的。这样就可以通过政策促使教师和辅导员倾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培养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中,真正有利于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打造。

4.3 加强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督导各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与上所言相对应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教师加强责任感,突出工匠精神培养,以好的教风贯穿整个教学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作业批改、课后辅导之中。在辅导员老师们的生活和思想管理建立的工匠精神基础上,教学会变得更为有效,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努力程度、追求卓越的习惯会更有利于教学的有利展开,只需要教师对专业教学更为负责,更加深化工匠精神应用,即进一步形成他们工匠精神习惯。

与教风相辅相成的是学风建设。融合工匠精神进行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培养学生钻研专业、追求更好的工匠精神的习惯,必然有助于学生对专业人兴趣性追求,对学习风气的改变,这样教学效果就容易形成和提升。再辅以教学管理部门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评卷和打分,给学生以要我学的氛围,再加上工匠精神培养下的我要学的个人习惯,就能够形成移入骨髓的人的行为的根本习惯和素质。

4.4 强化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培养于职教集团平台实训教学

教师教学就需要在高度责任心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加强对现代经济社会现实情况的了解,在各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中贯穿工匠精神的传教与培养,形成做事习惯和素养,不自觉地都在追求工作和生活中的工匠精神。

我们各高职院校大都建立了校、政、企和行业为主的职业教育集团。这是一个集合各专业理论教学、技能实训教学和行业专家指导、政府政策指引下的职业教学平台。校企深度合作,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即切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不爱知识爱动手的特点。由企业在职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师带徒式“现代学徒制”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人才培养效果。工匠精神的内涵对一线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理解更深。将学校育人的理念和培养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再与这些专业人士进行碰撞,从而会更为充实饱满,并且在他们的教学中更进一步地宣传贯彻,加大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工匠精神运用,为最终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并用于未来的工作实际中,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会更有成效,也会更加有意义。

5 结束语

经过数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课题组多次多方面的调查,掌握了国家的人才培养政策、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要求,我们深入实际、探索教学、尤其是结合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实践教学与学生管理过程中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总结出了一些可算作经验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通过对学生表现做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确实存在未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前,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很难深入,应付成份很大。加强工匠精神培养实验性教学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想做事,愿学习、愿动手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改善。以此希冀能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促进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式教学的有效展开。

[1]工匠精神- 理念https://baike.so.com/doc/7022611-7245514.html

[2]秋山利辉.匠人精神.中信出版社 2015年11月

[3]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https://baike.so.com/doc/27011727-28387786.html

[4]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刘欣《弘扬工匠精神 大力推动创新创业 》 2017年10月11日11:14 新浪财经

[5]袁航《职教集团建设促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研究》《教育》2017.1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