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12-25穆志超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甘肃省文化产业定义

穆志超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如璀璨新星蓬勃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浪潮中独树一帜,并渗透于日常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甘肃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拥有丰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需求和走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道路是无可置疑的,同时怎样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也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直面、攻克的课题。

从古至今甘肃省多民族分布的客观情况孕育了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本课题探究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科学性、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战略,依托“一带一路”的全球发展战略大背景,为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本课题组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定义、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及甘肃省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这三个方面对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究与论述。

1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定义

1.1 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英语原称是Culture industry,直译为文化工业,又译为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不同国家依据不同角度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不同的,即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不同角度定义。我国现行的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辅相成,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各国对文化产业一词的具体定义不同,但对文化产业的精神理解是大致相同的,即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的、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

1.2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定义

当前国内政府、学者还未就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一词做出具体定义。本课题研究组认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产业隶属于文化产业,是它的一个分枝。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是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一系列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相关的经营性行业。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各有不同,故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产业也有所区别。

2 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资源。甘肃省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的重要长廊,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段,在连接我国与西亚、北亚、欧洲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省现阶段呈现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分布有2个自治州和7个自治县,即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中裕固族是甘肃省的独有民族,省内各民族人民呈现出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相处趋势。

从古至今多民族的杂居状态,铸就了甘肃省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多民族融合的悠久历史铸就了艺术价值极高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裕固族风情园、夏河拉卜楞寺、兰州西关清真大寺、嘉峪关城墙等等。绵长的地域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文化景观,如甘南草原风貌、敦煌沙漠无人区、张掖丹霞地貌和黑河湿地保护区、永靖刘家峡水库保护区、七一冰川等等。

甘肃省民俗、民族宗教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多形式、多层次的民俗、民族宗教文化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对甘肃省经济的贡献率呈稳定上升的趋势。裕固族风情园、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夏河拉卜楞寺多源于传奇的民俗、宗教色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因受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大乘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的优势显然是突出的。

2.2 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总体而言分为两大方面,即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发掘力度不够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难以突破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的问题。诸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仍待发掘的另一面就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相关的纪念品、工艺品,唐卡、牦牛、少数民族服饰等周边产品的开发力度欠缺,资金和人力资源均配备不足。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是指在开发过程中,单调性开发或开发的破坏性逐步表现出来,未能突破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的弊端,未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进行可持续性的开发和保护。

3 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探究

3.1 推动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甘肃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这一模式成为助推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甘肃省较全国其他省份、甚至西北地区的个别省份,经济发展效率近年是向下滑行的,需要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这一新模式来填补自身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甘肃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现阶段经济发展相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发展较为落后,不仅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也有政策、人文的影响因素。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不仅发展了地区经济,也可以进一步缓和民族冲突和特有问题,不论是什么民族,都享受国家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3.2 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探究

邓小平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明确指出对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措施探究的方略,对今日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战略部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少数民族的许多事宜,不盲动,不要轻率地跑去进行改革,不要轻率地提出主张,宣传民族政策也不要轻率”。“所以少数民族内部的改革,都要由少数民族内部的力量来进行。”我们在制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与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相适应,尽量发展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的干部、先进人士来引导发展。

1、相关部门应积极给予特色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如加快对甘肃省民族文化产业的地方立法、对从事文化产业的公司、集体给予一定的行政、税收优惠政策、组织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群众进行文化产业等相关方面的学习、培训等。

2、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特色、融合发展“。改革是需要的,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就不能消灭,不消灭贫困,就不能消灭落后,但是这个改革必须等到少数民族内部的条件具备了以后才能进行。”进一步发展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规划其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基础完备的前提下,既包括客观条件的完备也包括主观条件的完备。在保留自有特色的同时也要规范发展模式,逐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推动甘肃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趋于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重视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生态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例如对甘肃省十大历史闻名古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保护性开发,对一些易破坏性的特色文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保护和科研的力度,应用最新科学技术保护易受破坏的文物、自然保护区等。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建立科学性、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可持续性为发展的基础和准则。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164页

猜你喜欢

甘肃省文化产业定义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成功的定义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