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静茜:我与她的三次邂逅

2018-12-24蒋静茜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生冷铺垫古筝

蒋静茜

【化蝶之作】

灯光毫不吝啬地洒满舞台的每个角落,她坐在古筝前,用眼神向同伴示意,抬手,起势,轻放,拨弦。倏地,悠扬的琴声响起,飘进我的耳朵里。这是我第三次见到她。【将第三次邂逅放到开头,可以造成悬念,同时又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与她第一次邂逅是在教学楼的楼梯口,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所在的班级。见到她时只觉得眼前一亮:高挑的身材,一头乌黑微卷的秀发,远远望去,俏丽的身影使得墙上的百花图也黯然失色。走近了,才看清楚,一双晶莹的大眼睛,鹅蛋脸庞,有些婴儿肥,漂亮的脸蛋上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肤如凝脂。但我感觉她身上透着一股旁人勿近的生冷,仿佛是寒冬里的一座冰山。

同伴告诉我她的古筝技艺是学校里最有名的,多次在省里得过奖,学习成绩也特别棒。【增加这一段,为后文写“我”想与她交往作铺垫。】“难怪她如此生冷。”但我还是有点后悔没和她打个招呼,哪怕点点头,因为我也爱弹古筝。【加上此段,“我”想与她交往的理由也就可信了,也为后文写“我”对她的看法的转变作了铺垫,同时还与结尾的情节形成呼应。】

再次与她邂逅是在一家商店。那天,她将披散的秀发扎成了马尾小辫,显得很可爱,身上那股生冷似乎也消减了不少。我想上前与她打个招呼,但看着她高傲的样子,又怕贸然上前搭话,会让彼此尴尬。她选好东西,付了款,从我的面前走过。我内心深处想与她打个招呼的星星之火又一次燃起,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我望着她走向商店门口,直到完全消失,心里好不后悔。【从“有点后悔”到“好不后悔”,“我”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她在舞台上的表演,耀眼夺目。一曲结束,掌声雷动。她优雅起身,离开古筝,含笑对着台下的观众弯腰致谢。那笑容,优雅温暖,如春天的百合,如夏天的清荷,如秋天的香桂,又如冬日的阳光。

她走下台,我的视线紧跟着她。她朝我们走来了,要不要在她经过我跟前时与她打个招呼呢?我心里好纠结。她越走越近,我打算鼓起勇气和她说话,哪怕一句也行。她走到我跟前了,我鼓起勇气,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从“好不后悔”再到“鼓起勇气”,合乎情理,体现了“我”想与她交往的决心。】

她侧过头,一脸微笑,问:“有事吗?”

我还是有些紧张,结结巴巴地说:“姐姐,我……是你的……粉丝,我……也喜欢弹古筝,想和你……交流交流心得,可不可以……把你的QQ給我?”【粉丝、爱好相同、交流心得,三条理由足以让对方信服,把自己的QQ号告诉一个陌生人也就可信了。】

“可以。”她微笑着接过我递来的纸和笔,工工整整地写好,递给我。我如获至宝,紧紧地攥在手中。

原来,她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高冷。我忽然明白了,人一旦有了先入之见,就会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删掉了原来的结尾,增加了议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因为有前面的层层铺垫,议论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为自己的臆想感到羞愧。【因为有前文的铺垫,“我”对以前的臆想感觉羞愧也就水到渠成。】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97班学生)

升格点评

因为运用了铺垫的写法,升格后的文章无论是情节的发展还是“我”的感觉的变化都更加可信,更加合理。第一次邂逅,通过同伴的话,表现了作者初见她时内心的想法,认为“她”是因古筝技艺的高超和学习成绩的优异而生出一种傲慢,这种傲慢使得“她”身上透出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生冷,此为第一次铺垫。尽管第二次邂逅与第一次邂逅相比,感觉到“她”生冷气息消减了不少,但作者并没有直接与“她”接触,所以,“她”的生冷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作者的错觉,读者无从得知,此为第二次铺垫。直到第三次邂逅,作者鼓起勇气,向“她”要了联系方式,通过这一次近距离接触,作者才真正体会到“她”并非旁人勿近,结尾的议论也就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生冷铺垫古筝
铺垫
大热天浑身没劲?三招缓解疲劳
画与话
下雪了
创新微议
布谷鸟
最悲伤的字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