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孤残儿童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2018-12-24谢东芝苏虹媚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心理护理

谢东芝 苏虹媚

[摘要]目的 分析在孤残儿童康复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孤残儿童12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AD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ADL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AD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观察组AD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消除孤残儿童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孤残儿童;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9(b)-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orphaned and disabled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126 orphaned and disabled children treated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gistration number, 63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wa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were appli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points, S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points and AD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ores were assessed.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SAS points and SDS points for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 points and SDS points f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ADL scores for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DL scores for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reliev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Orphaned and disabled children; Clinical application

現阶段我国孤残儿童数量逐渐增多,他们不仅存在生理上缺陷,长期没人关注也使得儿童出现严重心理创伤。虽然我国设立有社会福利康复医院,但由于多种创伤,会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儿童本身心理承受能力要弱于成年人,当儿童因残疾或其他原因被遗弃时,其心情低落,而且会沉默寡言,通过自我封闭来掩盖内心压力[1]。在此种状态下,孤残儿童恢复缓慢,有的儿童甚至会出现永久性残疾,对今后生活造成不可逆影响。而且孤残儿童缺少父母关爱,缺乏温暖,会感到孤独无助,并且没有安全感,对医院的陌生环境也会产生恐惧,只能通过一些相应的护理手段确保患儿康复,其中心理护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对孤残儿童康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护理孤残儿童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5~13岁,平均(9.3±1.5)岁。观察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5~14岁,平均(9.5±1.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孤残儿童[2]。②年龄<15岁。③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者[3];②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孤残儿童常规护理。密切关注儿童生命体征;给予儿童心理暗示和鼓励等。

观察组给予孤残儿童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于儿童进行交流时,要保持温和态度,不能发脾气,要取得儿童信任,使儿童感觉自身得到了尊重,而改变自身心态,配合医生、护士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给儿童良好印象,并且用心倾听儿童的心里话,对儿童多一点理解和迁就[4]。②了解儿童心理状态:引导儿童说出内心真实感受,给予儿童心理支持,对儿童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上难题。③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病房内适当放置盆栽,制作一些精良的小卡片给予儿童节日问候等[5]。④对儿童进行心理暗示和心理指导,使儿童树立自信。⑤为儿童讲解一些关于疾病的浅显知识,为儿童制定健康指导内容,使儿童能更好的进行疾病治疗[6]。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ADL生活质量评分。SAS评分[7]:20个项目共80分,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SDS评分[8]:20项目共80分;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ADL生活质量评分[9]:总分100分,其中,100分为生活能力良好;>60分为轻度生活障碍;41~60分为中度生活障碍;20~40分为重度生活障碍;<20分为完全残疾。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ADL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ADL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AD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观察组AD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儿童孤闭状态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而且目前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10]。为了消除儿童孤闭状态,社会各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希望可以找到致使儿童孤闭的源头。在研究中发现[11],当儿童出现重大创伤时,儿童对周围人、物等信任程度大幅降低,且通过沉默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再受到伤害。在儿童看来,这是一种保护自我的手段,但是长此以往,儿童的交流沟通能力会受到约束,甚至出现退化,导致日常生活中社交行为越来越少,最后发展成自闭症等严重心理疾病。鉴于儿童孤闭对康复速度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临床上多会采用护理的方法来消除儿童此种状态。但是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对儿童交流能力帮助不大,故而在实际应用中,心理护理的选择会优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影响儿童心理行为,从而达到治疗和护理目的[12]。对于儿童来说,护理人员使用心理护理能取得儿童信任,使儿童愿意与旁人进行交流,从而恢复其交流能力,促进儿童快速康复。护理人员和患儿的关系在护理当中十分重要,不仅要让患儿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还取得患儿理解和配合治疗。针对患儿年龄关系,医护人员可以改变自身着装,改善病房环境,制造温馨融洽气氛,一些有条件的医院还可添加一些玩具、书籍,使患儿轻松愉悦。对于心理护理而言,心理暗示作用明显,尤其是低龄患儿,积极暗示能改变患儿身心反应,如果整体气氛过于消极,则会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在心理暗示成功后,可继续进行心理暗示,以便于疗效巩固,防止负面情绪散播,起到副作用。

孤残儿童康复中如果保持健康积极向上心态能加速儿童康复速度,而且便于发现儿童心理需求,能做出合理护理措施,给予儿童最优质护理。据研究显示[13-15],儿童被遗弃后,会使儿童存在明显语言功能不发达和社会交流能力障碍,所以在儿童康复中出现异样时,很难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状态,进而还可能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给临床治疗带来重大挑战。护理在现代医疗工作中有很大用处,疾病能否在短时间内康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效果。在孤残儿童康复中,需要良好、专业、合理的护理措施,并且要及时发现儿童的异常行为,排除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性。依靠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确实可以加快孤残儿童康复,但本身是一个漫长过程,而且很多儿童在成年后仍然会存在社交方面以及语言沟通障碍,因此需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护理,仅靠常规护理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会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儿童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且多进行心理暗示、心理指导等心理学方法,让儿童树立起信心,能够将自我状况转述给护理人员,方便护理人员下一步护理措施的实施。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是积极交流,通过交流来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在交流期间,有助于儿童改善自己孤闭装状态,消除负面情绪对康复的影响,减缓自身心理压力,让自己能快速恢复自我行动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护理前,两组儿童ADL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会使儿童豁然开朗,并且愿意敞开心扉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儿童社交能力,有什么需求都可以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让儿童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消除孤残儿童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在各大福利院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孤残儿童护理中换位思考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9):112.

[2]万静,蔡永玲,王涛,等.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护理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34):280-281.

[3]袁仿来,汪耀黎,肖福芳,等.亲子式护理对孤残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9):1-3.

[4]肖廷超,朱照静,郑惠等.1978~2011年残疾儿童康复护理文献综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517-1519.

[5]Burton JH,Marshall JM,Munro P,et al.Rehabilitation and transition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J].Transplantation Proc,2009,41(1):296-299.

[6]覃洪金,黄任秀,罗雪梅,等.脑瘫高危患儿饮食行为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42-946.

[7]陈冬玲,林洪宜,李正年,等.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发育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 33(5):1021-1022.

[8]王玉.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康复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7):119-120.

[9]关义玲.系统康复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141-142.

[10]郭莉萍,谢丽娟.非药物护理措施对学龄期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188-190.

[11]Moncrieff DW,Wertz D.Auditory rehabilitation for interaural asymmetry: preliminary evidence of improved dichotic listening performance following intensive training[J].Int J Audiol,2008,47(2):84-97.

[12]王建麗,李彩霞,张春会,等.23例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39-140,143.

[13]王宁.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孤独症儿童胃肠道问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43-44.

[14]汤勤丽,张桂辉,李正梅,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儿童康复病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2):148-150.

[15]伍娟英,杨锦媚.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6):409-411.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心理护理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