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少先队活动课实施的有效策略
2018-12-24王志华
王志华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少先队活动课具有了“合法性”,那怎样让少先队活动课程发挥其特殊的育人使命,更具有实效性呢?这就需要辅导员善于引导,充分放手,鼓励全体队员动脑动手,自己的活动自己搞,培养队员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展现生命多彩的、蓬勃向上的活力。
一、善于隐身,助力主题确定
主题是少先队活动课的灵魂,主题的确定要“接地气”,要符合队员的年龄特点,贴近队员的生活。曾经看到有的专家提出要“小题大做,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确实很有指导意义。在主题的选定上,辅导员要坚持方向在前,主题在前,教育在前,我们不包办,但可以做个“隐身”的辅导员,巧妙地做好辅导工作。
1.隐身焦点背后,辅助提炼主题
辅导员应该经常关注社会发展的焦点,引导队员跟上时代潮流。我校传统节庆文化特色课程研究是具有前瞻性的课题。针对不同的传统节日,我们将选题与核心价值观巧妙联系起来。比如端午节前夕,跟孩子们聊一聊“为什么要过端午”“过端午有什么意义”等话题,在闲聊中,将“爱国”“友善”“尊长”作为本次活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重点,随后根据班级中来自祖国各地的新市民较多的特点,定下“粽子的故事”这个主题,让队员们深入家庭、社区参与包粽子,寻访长辈与粽子的故事,讲粽子来历的故事,介绍各地粽子的品种,分享身边粽子的故事,畅想心中的感恩粽子,在活动中感受爱国情、邻里情、亲情、师生情,当小小志愿者慰问孤老,在行动中传承关爱友善的精神文化。
当然,与“爱国友善”相联系,各年级可以确定不同的主题。比如低年级可以开展“端午儿歌诵”“端午信物的爱”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儿歌搜集、诵读,了解端午信物的意义中去接受端午文化的启蒙教育。高年级可以开展“各地习俗研究报告会”“端午诗词文化研究”等考察研究活动,深入了解端午文化,感悟那融于中华儿女血液中的爱国情,传承民族文化。
2.结合社会热点,推波助澜定主题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时代,孩子们天生具有一颗颗好奇心,他们每天都能听到、看到社会上的种种热点新闻。这也为少先队活动课主题提供了源头活水。
最近,90后大學生因抓鸟而被判刑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队员们,你们觉得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呢?”在交流新闻后,我追问着。略加思索,队员们纷纷交流,一致认为法盲太可悲,虽有知识,但不懂法,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们利用法制宣传日的契机,开展了“懂点法,助成长”的活动。十一小长假,不少地方有关于交通拥堵、垃圾成灾现象的报道,队员们看着这样的新闻,义愤填膺,便设计出“童眼看文明,童心践行动”“假期生活巧安排”等活动。
引导孩子们关注热点,学会思考,辅导员再推波助澜,这样的主题活动便成了队员的自主愿望,队员们也在活动中思考着,成长着,从小学会做人。
3.针对成长难点,因队员“内需”定主题
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少困惑与烦恼,这样的难题或许来源于伙伴间的相处,或许来源于家庭关系,也或许来自孩子自己的心理障碍等。这时,我们可以结合队员的实际,针对队员的生活、思想、学习中的成长难点去筛选主题,从队员中搜集,再回到队员中去,通过积极疏导,缓解矛盾,引导队员健康成长。
上学期,我发现队员上课不怎么举手了。我提议在这一阶段,心语信箱的内容都写写自己上课不愿意举手的疑虑。经过汇总,不举手的共性问题是怕说错,也就是不自信。
我与队干部汇总后,便召开会议,孩子们觉得应该开展一次心理活动课,激发大家的自信心,于是主题为“我自信,我成长”的心理活动课便诞生了。从队员们搜集的一个个心理小故事中,大家悟出了自信的法宝,掌握了自信的策略。
二、善于放手,让活动更有儿童味
纲要中指出,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教育途径分别为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活动。活动中,辅导员应鼓励全体队员动脑动手,自己的活动自己搞,培养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当然,放手不等于放任,辅导员应该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队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创造性。
1.开放时空,让童心自由跳动
少先队活动课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人员的开放等方面。
这个课程体系的内容可以包括班队会、晨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地点可以是班级、校园、社区、家庭、公园,甚至可以是餐厅、影院、操场等;形式更是多样,可以是主题队活动课,可以是实践体验型活动(个人、小队、集体),可以是社团展示型活动等;时间也很灵活,饭前几分钟、课间十分钟、晨会十分钟、队会40分钟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人员参与上也是开放的,可以有队员、辅导员,也可以邀请家长、社区志愿者,各行各业的人员也都可以参与进来。
比如“童眼看文明,童心践行动”活动,可以邀请学校环保阿姨,采访她们,了解她们工作的辛苦及工作中的烦恼等,可以分小组在校门口担任监督岗,在实践中体验。“粽子的故事”活动,孩子们走进社区,学包粽子,传承技能,与志愿者大朋友一起慰问孤寡老人,感受传递爱心的幸福。“科普书籍推荐会”则可以走进图书馆,在那里感受美好的阅读氛围。
开放性的活动课更有通透感,这样信息交流才会通畅,一颗颗童心就能在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场中快乐跳动。
2.开放“舞台”,让童趣生机无限
每个人的“舞台”。儿童喜欢参与,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欲,如果有节目表演,最好能让孩子在朗诵、歌唱、舞蹈等节目中,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色,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活动中也很重要。
创意的“舞台”。少先队活动课要融入时尚元素,迎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比如在“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活动中,我们可以借用中国好声音的做法,让孩子们为吟诵好的同学或者小组转身。在“科普书籍推荐会”上,借用出彩中国人的点赞方式,小评委们为心仪的图书介绍点赞。
真实的“舞台”。有时,尽管孩子们的表现是稚嫩的、笨拙的,但这才是真实的、生态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更具有儿童味,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这样的活动,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才能建立有效的生态场,赋予少先队活动课以新的生命活力。
三、善于拓展,关注活动后续效果
针对以往活动课结束即行动止步的弊端,辅导员更要重视活动的后续发展,落实活动要求,更好地指导队员行动,确保活动成效。
1.活动跟进
有不少活动我们可以设计成一个系列,层层推进,落实行为要求。比如绿色环保活动,我们可以设计成这样一些小活动:分小队开展方案征集活动,进行最佳方案评比;“省下零花钱,献上一片绿”—盆景栽种、观察日记或者摄影绘画作品比赛;“变废为宝巧制作”……
这样,相同的主题,层层深入的活动,使环保知识渐入人心,落实到队员生活中。比如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擂主可以下战书,与队员们约定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后再战。
2.行为跟进
有些活动的落实,需要家庭的配合。比如“重阳菊花香”活动,课上孩子们懂得了敬老爱老的道理,学会了泡制菊花茶,告诉家长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家里给孩子提供敬老的机会,为长辈泡菊花茶,并引导孩子将爱老敬老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用餐先请长辈入座、为他们准备碗筷等。
3.舆论跟进
有些活动的落实体现在队员每天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队员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强化肯定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场。比如“文明伴我行”活动过后,辅导员、队员只要发现文明的言行,便及时夸赞。上下楼梯靠右走了,捡起地上废纸,为老师、伙伴掀起食堂门帘等,发现一个赞一个,在不断的点赞、肯定中,好习惯好风气便逐步养成了。
总之,我们要积极践行《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做一名善于作为又甘于“无为”的辅导员,努力使每一名队员在少先队活动课中都得到快乐、自主、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