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
2018-12-24佚名
佚名
中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流言
辽宁省沈阳市確诊了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吃了沈阳患病猪肉会致死。
真相
非洲猪瘟是最早在非洲发现的一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原本仅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多,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航班或港口废弃物、猪肉及其制品,以及野猪携带病毒和软蜱携带病毒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目前非洲猪瘟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因此,这次中国发现的非洲猪瘟,很可能是从周边邻国传入的。
虽然非洲猪瘟对猪来说是致命的,但却并不会感染其他动物,也不会感染人。而且猪瘟病毒可以通过高温、高酸或者高碱性来杀灭。比如被感染的猪肉,经过70℃以上的温度30分钟就会被杀灭。考虑到猪肉的烹饪中加热一般都比这个条件要彻底,所以就更不用担心。
此次在沈阳发现的猪瘟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发病和疑似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已经全部被扑杀、掩埋,并对疫区进行了封锁,基本没有在市面上购买到“瘟猪肉”的可能,所以这次的猪瘟事件不会影响大家吃猪肉。
室外能见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祸
流言
7月底8月初,北京城处于雾蒙蒙笼罩之中,肯定又是遇到重污染了。
真相
能见度高低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化学成分、相对湿度、太阳辐射。
我们常说的“空气质量”只代表颗粒物浓度。夏季“桑拿天”湿度较大,就像洗完澡后的卫生间充满水汽,对阳光散射作用明显增强,导致光线投入到人眼中的量减少,所以能见度降低,从视觉上,这和颗粒物浓度高导致的污染天很像,所以会容易被误认为“空气质量重污染”。
北极出现32℃高温将导致北极熊灭绝
流言
北极出现罕见32℃高温,北极熊正在灭绝。
真相
32℃的北极显然和人们印象中白雪皑皑的景象差异巨大。这次新闻事件中,大家关注的最高温地点出现在欧亚大陆西北角的挪威西北部海岸,包括峡湾区(北纬60°附近至66°34′,即北极圈地区)和挪威北极地区(北纬66°34′至北纬71°附近,欧洲大陆最北点)。该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本来就比同纬度的北极地区要暖和一些。
更重要的是,某些新媒体所表述的“北极”令公众产生了误解。“北极”包括的范围很大,从北极圈到北极点,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直线距离2600多公里),此范围内都可以称作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也不是我们平素所想象的,一进入北极圈就是冰天雪地。北极圈里也有茂密的森林和开满鲜花的苔原,有很大的城市,有牧场和农庄。所以说很多人混淆了一个概念,一说北极就认为是北冰洋的浮冰区,那里如果达到32℃的话,当然是很可怕的。
全球气候变暖是跨越国界与种族的共同话题。而北极作为全球气候的放大器,增暖速率是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冰上狩猎期和狩猎面积减少,的确对生存造成一定影响。夏季没有赶上向北退缩的浮冰、留在陆地上,就很难捕食到猎物。但这不能说明和32℃有什么具体关系,挪威西北海岸本来也不是北极熊的栖息地。
目前北极熊的数量约有26000只,分成19个种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的评估是,这19个种群里有1个在增长,3个在衰退,6个趋势稳定,剩下9个数据不足。关于北极熊的数量,根据北极熊研究和保护领域最权威的加拿大气候变迁和环境保护机构发表的2018年北极熊数量和趋势预测地图,截至2018年7月的数据预测来看,总体来说,北极熊数量在2018年展望为“稳定到上涨”。所以,说北极熊“正在灭绝”并不准确。
馒头是卫生纸做的
流言
有黑心饭店居然用面粉掺上卫生纸做馒头,有视频为证。
真相
网上疯传的这则视频跟去年的“面条胶”“肉松棉花”视频套路相似。视频中洗出来看似是卫生纸的东西,其实是面筋。不光是馒头,几乎所有的面制品,比如面包、油条、面条等,这样洗洗都可以洗出面筋来。这是正常现象,面筋不会对人体有害。
而且,用卫生纸做馒头的可行性太低了。首先,卫生纸的成本不见得比面粉低,用卫生纸做馒头并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常识。其次,卫生纸和馒头面粉的口感相差非常大,只要吃到口里就能分辨出来。卫生纸的主要成分是草浆、树浆,它的本质是纤维素,它看上去很软,但是嚼不烂。而面粉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很容易嚼碎了吃掉。真用卫生纸做馒头,一吃就会识破。
事实上,用卫生纸制作馒头的“传说”已经有很多年了,政府监管部门还没有发现过真的造假者,检测机构也没有检出过这种馒头。
(本文转自蝌蚪五线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