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出版发展浅谈
2018-12-23朱崇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朱崇文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1 引言
有声读物通常又叫做“听书”,英译为“audio book”,一般人把它理解为“可以听的电子书”。美国有声读物协会对有声读物做出了较为权威的定义,它认为,有声读物是指“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式磁带、高密度光盘或者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任何录音产品”[1]。作者认为有声读物指的是以纸质书籍、稿件为基础,通过声音把文本中原有的内容,完整地、不加个人修改地表现出来的一种书籍的存在形式。
2 有声读物的发展历程
2.1 有声读物的发展缘起
1934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部有声读物--美国国会为盲人出版的语言教材唱片。在那之后涌现出一大批教科书出版商以唱片的形式出版语言教材,例如曾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畅销全球的灵格风英语唱片。至此,有声读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发行和销售正式拉开序幕。
在我国,有声读物的出现追根溯源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199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音像中心出版的“世界名著半小时系列”、“中国名著半小时系列”为代表的首批有声读物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99年5月,数字图书馆工程被列入“863计划”,并在同年11月,国家正式启动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
2.2 有声读物的现状
现今,用耳朵“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认可。我国“听书”产业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虽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但前景广阔。
现阶段处于碎片化的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时间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分割得越来越细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提升,为我们随时随地阅读提供了更多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有声读物才可以借势迅速发展。有声读物由最初的音像公司开始向网络公司拓展。网站不仅提供传统文学读物的在线试听和下载,还将城市居民所关心的热点内容、时政新闻录制成内容精炼的音频文件,供大众收听。同时,国内纸质书出版社也看到了有声读物的发展前景,也逐渐开始发展有声读物。比如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等。
2.3 有声读物的形式
2.3.1 磁带光盘类
最初的有声读物主要是以磁带或者光盘为载体进行传播,例如美国国会为盲人出版的语言教材唱片、灵格风英语唱片等。
2.3.2 互联网类
伴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有声读物的类型也发生了变革。起初的磁带、光盘不仅制作时间长,而且成本耗费高,很多出版商都逐渐放弃了这种类型的有声读物,从而转为向听书网站方向发展。由于网站上的有声读物都是以音频形式存在,它不会像磁带、唱片、光盘那样占据生活空间,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自己感兴趣的书目或删除那些自己不再喜欢的内容。以网站为载体的有声读物较之前的类型相比不仅囊括的范围比之前的广,而且制作时间较之前更短。
2.3.3 社交媒体类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进步为有声读物创造了多元化生存环境,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一些移动终端为有声读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4G网络的发展也为完善用户的阅读体验做出贡献。相比听书网站而言,听书APP作为一种更加方便的有声读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时间碎片化,人们不能再像之前阅读纸质书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这一类型有声读物的出现符合了现在受众的阅读需要。凭借着其强大的伴随性,最大限度的填充了我们的生活,满足了用户的阅读需求,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2.4 有声读物的内容变革
如上文提到的我国第一部有声读物是1994年高教出版社音像中心出版的“世界名著半小时系列”、“中国名著半小时系列”。其中“世界名著半小时系列”主要内容是像《高老头》《威尼斯商人》等一些世界名著,“中国名著半小时系列”主要内容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四大名著之类,而是那些像《再别康桥》《沁园春fi 雪》这样的诗词。1995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过《鲁宾逊漂流记》《十日谈》等以经典名著为题材的录音制品。[2]2000年,北京鸿达以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以少儿内容为题材和以英语为题材的有声读物。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络游戏迅速崛起,网游类小说如《诛仙》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些小说的读者大都是先通过网络游戏了解剧情,才对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网络游戏不受玩家学历、职业等影响,所以较传统书目相比有更多的读者群。
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有为了服务大众推出的一些财经、时尚、军事类的小说。由此可见,出版商为了迎合大众的阅读口味,不断丰富有声读物的内容,把有声读物由最初的经典文学变为了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阅读书目的“图书馆”。
2.5 有声读物的消费群体
起初有声读物的出现目的是帮助阅读有困难的人群,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如盲人、儿童等。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有声读物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2006年,北京龙杰网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建创立了“一路听天下”,成为我国首家定位为汽车用户的车载有声品牌。根据艾瑞网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54亿辆[3],有车一族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统计,中国50个主要城市的市民出行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超过了30分钟。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上下班、出行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4]。如何利用好人们出行“在路上”时间已经成为众多商家所关注的一个话题,此时车载有声读物的出现满足了用户和商家的需要。2005年,“一路听天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第一家专门进行车载有声读物开发的媒体正式问世。目前我国车载有声读物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畅销小说和部分儿童读物。此外,网游类小说吸引了热爱网游的读者,营销管理、职场类的书目吸引了白领一族,体育新闻类的有声读物受到了爱好体育运动的读者的关注。
3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有声读物的出现为用户开创了一种新式的阅读格局--听书。在这种简单、方便、快捷的新型阅读方式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读者有效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然而恰恰由于大力地逢迎读者的阅读喜好,有声读物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3.1 内容浅显单一
阅读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声读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也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就现阶段而言,我们在各大听书网站上看到的推荐书目、下载排行榜上前几名大都是一些玄幻、恐怖之类的书目,内容浅显,一味地迎合受众的口味。虽然可以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如果人们都退化为被动的受众,无法通过深度思考进行严肃的公众对话,整天为繁杂的琐事而分心,所谓的文化生活只剩下纯粹的娱乐,那么这个民族就会面临文化灭亡的厄运[5]。这段话所描述的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当阅读不再是为了传承文化、提高个人修养的时候,当阅读仅仅变成大众娱乐消遣的一种手段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把最传统的、最应该保留的良好品质丢弃了。长此以往会让读者对传统文化丧失兴趣,对中华文化造成巨大伤害。
3.2 版权混乱
有声读物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出现,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对传统出版市场的版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有声读物文本大都来自于网络且都是未经原作者同意或出版社授权就私自进行录制。读者在阅读时并没有为文本的内容支付一定的费用。也就是说有声读物的制作者只需要投入很少的成本,就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在发行渠道方面对盗版侵权行为,并没有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来保护作者的著作权。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作者创作的积极性,对我国出版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3.3 销售发行渠道不完整
在我国有声读物的发售与发行大都是与图书绑定,被当做音像作品来出售,即使是在听书网站在线收听或者收费下载,都不能算得上一个完整的发售系统。现在在一些书店有声读物基本上都是跟音像制品划分为一类,没有自己专门的销售空间。另外,听书网站可以免费试听,用户通过先对读物有所了解,再决定是否为这部有声读物付费,但是在实体书店中,就无法做到试听。这也是有声读物现阶段发行方面存在的缺陷之一。
有声读物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应对时间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在肯定有声读物带给阅读市场新生机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它存在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深入浅出,让有声读物这一新兴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
[1]田莹.新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杨航.听书产业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战略[J].青年记者,2011(5)
[3]2015年中国网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汽车营销篇简版[EB/OL].百度文库
[4]牛文元.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尼尔.波兹曼.张艳译.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