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管理商学院首家国际书院——东京书院落成等

2018-12-22

中外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方太褚时健玉溪

中外管理商学院首家国际书院——东京书院落成

4月11日,中外管理商学院第20家,也是第一家国际书院——东京书院在樱花季落户日本东京,并在全球著名的野村综合研究院隆重揭牌。中外管理商学院在走出去传播火种整整一年后,实现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外管理》杂志社长、总编杨光在揭牌致辞中,讲述了《中外管理》与日本企业管理界的悠久渊源。中外管理杂志创始人杨沛霆先生,在创刊伊始就关注和报道日本企业发展和管理。在创刊之初就借鉴日本的“产官学”提出了适合中国特色的“官产学”。12年前《中外管理》在国内率先组织企业家的游学活动,首先就是赴日本学习丰田的精益生产。2009年首先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引入中国,并实现了稻盛和夫本人的首次正式来华。随后,又多次组织中国企业家参加盛和塾世界大会,并探访日本多家百年企业。

创刊27年来,《中外管理》—直在带领中国企业家不断地学习全世界的先进管理思想。2017年,《中外管理》又在尝试将各类管理资源,引流到离各地企业家更近的地方去。在此之前,中外管理商学院已在中国各地成立了19家地方书院。

中外管理商学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具有纪念性的。之所以选择把第一家国际书院设立在日本,是因为日本不论历史文化,还是其企业管理理念,都与中国十分接近,加上与中国的地缘关系,都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交流将非常有意义。

日中产业研究院社长、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副中心长松野丰,在共同揭牌后的致辞中表示:对《中外管理》杂志作为资深管理传播机构,给予日本企业管理的重视,感到很荣幸!日本已迈入一个成熟化的经济社会,相信通过中外管理商学院东京书院,可以将日本企业较为成熟的管理思想、理念推广并加以高度应用。期待双方携手共同推进中日企业管理及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

揭牌仪式前,日本野村综合研究院主席、咨询顾问辻(shí音)直志,为与会嘉宾们分享了一场题为《日本流通业的成熟化》的精彩演讲。《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湖南竞网集团总经理黄韬,维度智华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乐明等40余位中日嘉宾出席了中外管理商学院东京书院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这—重要时刻。

(中外管理新媒体)

言商,悟道,看传承,《中外管理》标杆游学走进方太

“天下万事万物,皆有它的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商业也有商道。我们要通过传统学习去明这个道,去悟这个道,这个很重要。”4月9日-10日,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茅忠群,在“《中外管理》标杆游学走进方太”的游学课堂上,再次深入阐释了他的“方太儒家道”。

在商言商,也言“道”。此番《中外管理》标杆游学活动带领70余位企业家走进位于宁波慈溪的方太,现场感受具有21世纪风范的方太儒道。

自2008年儒家文化融入方太企业管理以来,方太已经逐渐形成了“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现代儒家管理模式(即“方太儒道”),为中国企业永续经营提供了一种参考。

关注方太集团发展十多年,《中外管理》杂志社长兼总编杨光就曾提到:方太的传承不只是人的传承、班子的传承,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而如何把几千年的传统儒学文化和今天的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也不仅仅是传承,而是更高层次的创新问题。

方太集团厚重的企业文化的背后,离不开方太集团家族传承的顺利交接。第一代创始人茅理翔利用“三三制”九年的时间实现了茅忠群的成功接班,后者带领方太成为高端厨电领导者,营收领行业之先超百亿。茅理翔也被外界称为破解了“家族企业传承魔咒”的茅氏家族大家长。

现年78岁的茅理翔也现身此次游学课堂。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国家族企业交接班问题的“难点、痛点”。

此次游学活动还单独开设与茅忠群董事长面对面交流的10人私董会,在闭门交流中取经方太,悟道自我。企业家们还实际感受到了方太“不做500强,要做500年”的高远目标。正如茅理翔老先生所言:“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家做出伟大的企业!”

在此特别预告,5月24-25日,《中外管理》标杆游学将走进青岛海尔集团,探秘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创新与变革之道。

(朱冬)

中外管理商学院第21家书院落户云南玉溪

4月27日,在有着“滇中粮仓”与“云烟之乡”美誉的云南玉溪,中外管理商学院第21家地方书院——太标书院隆重揭牌。这也是中外管理商学院在云南的第一家书院。

揭牌仪式上,云南太标集团董事长张永林在致辞中表示,他非常感谢《中外管理》杂志能在云南首先选择与太标集团牵手。创立22年以来,太标集团—直都是《中外管理》杂志的忠实读者。可以说,太标集团的发展离不开《中外管理》杂志在思想、思路和方法上的引领和指导,受益匪浅。

张永林还透露,太标集团企业文化中的主旨思想——学习与变革,就是来源于2017年“第2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主题一“扛与变”,《中外管理》杂志对太标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张永林最后希望太标全体员工,今后能通过中外管理商学院·太标书院这座新的学习平台,把将来的工作做得更好、更不简单。

《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杨光在致辞中,讲述了杂志与玉溪的一段渊源:22年前,《中外管理》杂志创始人杨沛霆教授带着几十位来自全国的市长来到玉溪进行考察,并在玉溪卷烟厂见到了褚时健老先生。当时,褚老带领的卷烟厂不仅在税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还率先在国内采用了外包管理模式,这让杨教授很受启发,并随后通过《中外管理》杂志把这—模式传播到了千千万万家企业。

中外管理商學院为什么牵手太标集团?杨光强调了三个原因:第一,22年,这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故事,这份不离不弃和共同发展中的价值认同和深厚情感,都是深度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第二,玉溪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如果说褚时健和玉溪卷烟厂代表的是我们国有企业发展的一种经典路径,那么,张永林和太标集团则是民营企业的创业代表;第三,地处边陲腹地的云南,本地企业更需要走出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希望能通过成立太标书院来为当地企业做好这方面的服务。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能联盟执行理事长张晓黎,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能联盟秘书长贾铁鹰,玉溪研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方灵、主任吴小郎,《中外管理》杂志社副社长李翼等嘉宾出席了揭牌仪式。

最后,杨光祝愿太标书院今后能在这片曾诞生了大音乐家聶耳的土地上,为当地企业发展奏出更美丽的乐章。

(中外管理新媒体)

《中外管理》一行拜访“橙王”褚时健 廖丹

4月27日,《中外管理》杂志社长、总编辑杨光以及杂志社同仁一行,在太标集团董事长、中外管理商学院·太标书院张永林院长的引荐下,到云南玉溪拜访了“中国烟王”、“中国橙王”褚时健,并向他赠送《中外管理》创始人杨沛霆教授自传《微言薄悟》以及《中外管理》杂志卷首语精华《卷首千字文》。

面对褚老,本刊社长、总编辑杨光谈道:“一想到您的故事,我们就会有一种力量。遇到困难要坚持住,不要倒下。人要有信念,同时又要与时俱进,时代变了,做企业、面对人生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对于企业家而言,“坚持”变得越来越重要。2016年年底,“第2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主题是“2017·扛与变”。背后的含义是,在当前环境下,不仅传统行业继续生存举步维艰,即便是新兴互联网行业也猝然风光不在,企业家真的需要“扛”了!但扛,不是终点,更不是目的。坚决的扛,是为了坚决的变。

在交谈中,褚老关心国家税收和经济,他谈道:“我们现在的经济GDP照计划上增长百分之六点几是稳的,但是税收增长很小。税收增长一小,就不敢多拿钱改善大家的生活。花多了,国家也支付不起,国家必须依靠税收。美国厉害,就是靠税收。”

90岁高龄的褚老还在关心国家税收和民生,令人敬佩。在上世界90年代,玉溪烟厂年创利税近200亿元,这样的税收贡献放在今天也同样可称为天文数字。即使褚老在种植褚橙的过程中也总是强调,希望自己可以多交一些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褚橙几乎不用交税,但是他却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税收做出一些贡献。

《中外管理》和褚老结缘于1996年,当时本刊创始人杨沛霆教授曾于全国60余位市长,一同前往因出产“红塔山”而大名鼎鼎的玉溪卷烟厂,受到厂长褚时健的接待。当时,杨教授还了解到玉溪烟厂在当时还很前卫的经营策略:“外包”,并在中外管理杂志呈现并推广。后来,当褚时健“出事”时,杨教授认识到:这样一位企业管理者的陨落,既是“悲剧”也给我们创造了“财富”,后来杨教授就开始写文章呼吁企业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中外管理》杂志,褚老给予高度评价:“这本书是好书,要做到好书并不容易,但是你们这本做到了。”

猜你喜欢

方太褚时健玉溪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方太携手200家装企共话后疫情时代企业管理升级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6卷)总目录
老年人能向褚时健学什么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褚时健杂议
褚时健不懂女人心
说方太
方太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大道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