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商学院新添三家特色地方书院等
2018-12-22
中外管理商学院新添三家特色地方书院
5月4日,“中外管理商学院”在“人间天堂”揭牌杭州旭东书院。这是本刊第一家设在浙江的地方书院,也是全国体系中首家聚焦“人文隋怀”的书院。
为此,《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杨光,在现场致辞与揭牌之余,还应邀第—次为书院题写了匾额,成为了现场—大亮点。
旭东书院院长张旭在致辞中强调:旭东书院今后将把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相结合,注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着眼于文化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旭东书院还将在管理培训、实践拓展的多样性上作更多的尝试,陆续开展文化沙龙、文化之旅、文化培训、文化体育和公益慈善等项目。
在文化论坛环节,《中外管理》杂志社副社长李翼,与多位嘉宾在张旭院长的主持下,与在座100多位企业家嘉宾,畅谈了他们对于文化自信的践行心得。
三天后,5月9日,在枕山负水、襟带三吴的“延陵古邑”——江苏省江阴市,“中外管理商学院”揭牌了第23家地方书院:江阴书院。
江阴市副市长赵强到场致辞,并与《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杨光为江阴书院揭牌。江阴书院的合作伙伴——江阴市金融投资协会秘书长、江苏新暨阳投资集团董事长叶卫春表示:江阴不单单是制造强,它还有47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资本第一县”。江陰书院将以引智和人才培养为重点,以金融投资专业为特色,以服务会员单位为己任,努力把书院办成高质量有特色为金融投资引智培训的平台。揭牌仪式后,著名天使投资人、深圳启富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蓝飞腾为到场的一百多位企业家,分享了一堂《宏观经济趋势与资本市场机遇》。江阴书院,未来定位将基于自身地域优势,围绕培育实体企业的资本化运营展开。
四天后,5月11日,“中外管理商学院”又沿着中国近代金融之路溯源北上,在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山西平遥古城,揭牌了第24家地方书院——平遥书院。
身处内陆,平遥缘何能成为中国近代的“华尔街”之源?杨光总编强调:诚信义利、博大宽厚、兼容并蓄、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一直是晋商文化的核心精神。即便在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企业竞争进入到全球价值链竞争的当今时代,更加深刻地遵守和敬畏一切的诚信法则,无限高度地培养诚信经营的氛围,依然是中国企业的首要课题,也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平遥书院院长、晋中和诚高中董事长程林旺,以及平遥县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刘二峰相继致辞,团平遥县委书记李振源、平遥县工商联秘书长李云梅出席了揭牌仪式。“中外管理商学院”改进书院核心、改进咨询联合创始人、CEO丁晖,为130多位晋中企业家,奉上了精彩纷呈的“绩效改进推动战略落地”企业家沙龙。
(中外管理新媒体)
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峰会隆重召开
5月23日,由《中外管理》杂志与“中外管理商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峰会暨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官产学各界精英共聚一堂,在向中国隐形冠军企业致敬的同时,又聆听了一场中外名家围绕隐形冠军成长的精彩对话,包括松下中国前总裁木元哲、大午集团创始人孙大年等嘉宾以及三家获奖案例的精彩分享,为前进中的中国企业,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于武、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忠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聂贤祝、中国驻奥地利前大使赵彬、青岛市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李德利、青岛西海岸新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孙兆旭等权威机构领导出席了本次峰会,并为获奖企业颁奖。
《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杨光在致辞中强调:隐形冠军企业拥有技术,并制定标准,创造利润,同时拥抱可持续的长青,坚实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全面腾飞。支持和帮助中国隐形冠军,就是为了避免中兴式危机,避免联想式尴尬,就是帮助我们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了企业基业长青!
本次颁奖典礼颁发了首届9家“中国造·隐形冠军”企业。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评选,他们从56家报名企业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首届“中国造·隐形冠军”称号。
获奖企业分别是:
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
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世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南通富美服饰有限公司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长沙和捷实业有限公司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济南金达药化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唯一关注和力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群体的专业媒体,《中外管理》将会一如既往且更加持续关注和报道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将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持续举办下去。不断完善、打磨评审方式和进一步扩容评委阵容,强化国际化标准的同时,并拟增加组织评委线下实地调研环节,将“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打造成中国最为专业、最具公信力和最可持续的隐形冠军评选。同时,《中外管理》将进一步牵手国内外顶级资源,助力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下一步发展。
相关详细精彩,参见本刊下期报道。(谢丹丹)
“海尔大学一中外管理创新研究院”成立暨“中外管理标杆游学”海尔站圆满成功
2018年5月24日,“中外管理标杆游学”活动再次走进海尔。参与游学的100多位企业家和管理者,共同参观了海尔总部,学习海尔的创新管理模式。其间,由海尔与《中外管理》联合发起成立的“海尔大学一中外管理创新研究院”,同时在海尔大学的中国式庭院里盛大揭牌。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研究院揭牌致辞中,着重阐述了研究院成立的意义,旨在搭建一个海尔与企业家之间互动和智慧激荡的平台,帮助更多的企业走进海尔,零距离感受海尔在物联网时代创新的实践。同时他再次重申了“世界是我们的人力资源部,每一个员工都是组织上的节点”这一物联网时代组织自驱动创新的重要理念。
《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杨光为研究院致辞中指出:“《中外管理》已经有24家地方书院,但跟之前不同的是,这是我们第一家研究院。”围绕与海尔携手的意义,杨光总编指出:“海尔在上世纪是把海尔资源推向全球,本世纪反过来,通过‘人单合一、平台化运营,则把全球资源引进了海尔,这一做法恰恰在全球绝无仅有并且颠覆性十足。因此,这里是全球研究管理创新的最佳场所。”
中外管理商学院首席战略合作伙伴、改进咨询联合创始人兼CEO丁晖在分享“请跟《中外管理》走进海尔”中围绕游学海尔的意义时说道:我们的游学不是换个地方看风景,而是换个风景看自己。
海尔大学执行校长孙中元,随后深入详解了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操作精要。围绕背景,他指出: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寿命急剧缩短,企业家必须在企业第一曲线达到峰值之前,找到第二曲线。而人单合一模式,就是激发员工自驱动,与用户零距离,实现共创共赢,通过自驱动来不断创造第二曲线乃至第N曲线。会后,孙校长又一一回答了现场学员围绕“人单合一”的各类问题。
2018年5月25日,游学团队参观了海尔的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现场体验了海尔工业智能化的最新成果。海尔究竟如何实现大规模定制?如何实现高精度下的高效率?原海尔COSMOPlat首架构师、海尔智研院在线资深专家孙敦圣现场为学员们进行了深入而接地气地分享。 (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