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案研究
2018-12-22郭玉芝李芳莹
郭玉芝 李芳莹
摘要:该文简要分析了我校(青岛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现状,提出了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依据我校民办本科院校的特色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采用构建以OBE为导向的学分制+模块化结构的课程体系的方式解决现存问题,并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能力指标考核体系,并进一步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课程设置;学分制;模块化;OBE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2-0140-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逐步改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纷纷借鉴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及开发模式,开发了一些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以培养能力为对象的课程模式及课程开发模式,如以能力为导向(OBE)、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但在不同的高校中,针对一些实际情况,还需对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笔者从青岛工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状出发,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1 现状分析
青岛工学院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目前有33个本科专业及9个专科专业。专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沿用了本科培养的结构——以学科本位为主线构建,即楼层式结构,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实践及素质拓展环节三类。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借鉴了以能力为导向(OBE)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岗位分析确定职业能力标准,围绕职业能力标准设计课程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课程结构的构建,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实践能力来体现。但总的来说,以学科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框架未能突破。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一半学生来自中职,具备较好的基础课程动手操作能力,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另一半来自普通高中,动手较弱,理论基础略好。目前由于人数的原因,存在一个班有两类学生的情况。而课程结构设置并没有区分这两类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模块,导致上课时很难做到两者兼顾,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再者,课程结构的设置体现了能力的需求,但没有对应的能力考核指标,课程考核的方式与内容是否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达标并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
2 构建课程体系
在经过分析调研后,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依然采用以OBE为基础,依据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构建“学分制+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该课程体系以学分制为基础,在满足实践学时需求的前提下,针对能力需求在课程体系选课课中增设不同的模块,各课程的设置均需对应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而每项实践课程的设置均要有能力目标,并针对课程制定对应的能力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生源不同的两类学生可在对应的模块中选修相应课程,以达到最终的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指标举例如表2所示(以必修课为例,增设的不同模块的选修课亦需根据能力需求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
3 存在问题及措施
3.1 考核评价指标相互影响
各门实践课程制定的能力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上,如数据结构这门课程。为了编写出一个“好”的程序,必须分析待处理的对象的特征及各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这就是数据结构这门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要检验该门课程学完后学生实践水平和能力是否达到要求,则需借助其先修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来进行检验和考核。那么,C语言的能力指标必然影响数据结构的能力指标。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进一步通过考核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改进考核内容,尽量将影响降到最低。
3.2 过程监督不可忽视
软件产品的质量与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因此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过程的质量。根据这一思想,将软件工程中过程化管理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管理,在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试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每个实践环节增加过程监管。每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设定需对应能力需求,利用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学校与学院的两级督导监督、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方式监控实施过程。
3.3 教学方式的改进
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标准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创新和自学能力,传统的讲授+实践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该需求。所以本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如MOOC+SPOC、雨课堂等,采用CDIO教学模式,利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总结
高职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人才培养定位,不能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式设置。由于我校为普通本科高校,在高职类专业教育时很容易受本科教育的思维影响,从而导致课程体系与本科类似。本文基于学生生源的特点,以能力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方案,并依据人才培养定位建设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考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编程能力。同时,借助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过程的监控,进一步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逐步完善能力指标考核体系,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献:
[1] 石平.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通讯世界,2016(18):221.
[2] 李燕,李显娜.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J].无线互联科技,2015(24):127-128+138.
[3] 欧义发.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2):237-239.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