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范式的探究

2018-12-22苑颖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程序设计互联网+

苑颖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全球掀起了互联网技术革命,对教育行业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现代化教学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该文对高校计算机学科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3-0155-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行业。尤其对教育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重新配置和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高校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迫切需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重视度不高

根据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在程序设计类课程初级阶段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程序设计类课程不过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升华,当面临不断出现陌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及繁琐、复杂的语法规则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知识,因而会对程序设计知识产生畏惧,这样影响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学习兴趣。由于缺乏兴趣而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如果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无法感受程序设计课程所带来的程序設计乐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意向。

2)理论与实践脱节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在高校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是比较抽象的。对于高校计算机学科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来说,由于学科特殊性以及课程课时的限制,往往理论偏多,而实践偏少,比如:以往的C语言教学中,主要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种方式。理论教学采取的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采取上机完成,而上机内容也是依靠教材的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没有给学生完整的项目将理论知识串联起来。没能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忽略了学生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严重脱节。

3)对于学生的考核标准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重视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考核,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考核。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期末进行总结性考试,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体现学生在进行程序设计过程中的综合能力。

2 “互联网+”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影响

目前,“互联网+”模式正加速向教育等领域深度拓展,对于高校计算机学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大量的在线课程(MOOC、微课)的引入,使高等教育资源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同时具有开放性和丰富性,并带动共享学习资源的发展。高校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更多系统性和多源的资源。其次,互联网是实现全民化、大众化的理想教育途径,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建立网络化的优质教学环境。同时,互联网也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够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3 “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改革

3.1 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入改革。教学内容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缩小计算机学科毕业学生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的差距。由于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讲解语法、算法等问题,很多例题不能立刻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必须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案例的选取标准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案例所反映的课本内容和基本原理,还要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积极引入与企业需求相关的最新案例,例如:订单管理系统、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订票管理系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学模式由单一化逐渐演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而传统面向课堂一对多的师生关系也逐渐由线下为主拓展到线下线上并重。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可在线学习教学视频、下载实例素材、在线测试等,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进行线上答疑。在线下的课程面授中可以围绕知识技能开展一些典型的案例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原有的灌输式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学生线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依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线上线下与教师和同学自由交流,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3.3 不断进行教学过程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加强对于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过程可使用互联网课堂管理工具——A+课堂派组织教学。A+课堂派是一款新型高效的在线课堂管理工具,它贯穿了教与学的全过程。为老师及学生提供便捷的班级管理、作业提交与批改、在线测试与成绩汇总分析、学习资料分享、互动讨论等服务,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的改变。基于A+课堂派,可以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部分:

1)课前设计

课前主要是教师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学生进行线上自学的过程。教师利用A+课堂派的资料共享功能把自制的教学课件、学习视频、学习任务单导入A+课堂派的虚拟课堂中并发布公告推送给学生。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发起新话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习!学生围绕任务单,自主下载学习内供资源,同时私信向教师反馈疑难问题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反馈问题,并公开发布于互动讨论区,为课内的“答疑解惑”做好充分准备。

2)课中实施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答疑解惑,以提问的方式开展师生互动,解答学生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将学生调动起来,集思广益,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行课件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在互动中教师明确任务实践要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践任务,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最后引导学生分享结果,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3)课后延伸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登陆A+课堂派班级,设计课程本节内容的测试题并发布,学生开展学习效果在线测试,教师通过查看测试结果并分析讲解错误率高的试题,对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正向评价。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激励机制、以私信互动的方式向学生提供可持续的深入学习策略。此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功能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改进。

使用A+课堂派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能够丰富课堂体验,提高课堂参与度,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4 不断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综合性评价,也是对其价值判断的重要过程。在过去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仅根据学生的平时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很难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在“互联网+”背景下,可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评价、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学生线上资料浏览次数、线上学习时间长短、讨论次数、线上测试成绩作为学习行为评价的依据,给出综合性、客观性的评价结果。在学习结果评价中,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能够全面、客观地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互联网+教育”模式能够强化学生在线上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动态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结果有效地指导和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其更好地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程序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和答疑,便于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對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入与企业需求相关的最新案例,提出线上线下学习策略和方式,利用A+课堂派组织管理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评价、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形成合理的、有效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范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静.“互联网+”背景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福建电脑,2016,32(9):51-52.

[2] 朱春晓.“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新范式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20):29-31.

[3] 张艳.“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 25(5):39-41.

[4] 刘晶,董军.“互联网+”形态下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17(11):59-63.

[5] 肖敏,郭美.微探“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 福建电脑,2017(3):81-82.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程序设计互联网+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