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平台的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2018-12-22李金海彭海静
李金海 彭海静
摘要:学生个性化培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教学体系改革要求,慕课平台是众多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慕课平台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慕课平台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之中的困境,对高校、教师以及学生采纳慕课平台的关键影响因素运用AMOS以及SPSS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结论可作为慕课平台未来自身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改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慕课平台;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改革;TAM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2-011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二条“工作方针”中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學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另外,第三十二条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还多处提到要因材施教,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这就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高等学校不再是按教育者设计的模式“塑造”人,而是按受教育者个性特征“培养”人。其中,在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的个性化占重要作用[1]。而课程学习的个性化,原始以及最基本的方式是通过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予以保障,但一个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因此,急需一个能整合全国高校教学资源的公共平台;此时,整合了全国高校教学资源的慕课平台应运而生[2]。
自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创新了在线教育方式以来,一种基于网络、针对大众人群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3]。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道路。例如,“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 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以及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纷纷上线,将中国顶级的高等教育课程免费开发,带动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虽然幕课平台已经较为成熟,但我国高等学校将幕课平台作为学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的实际操作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将幕课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提升到学校教学体系改革战略的层面,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概念与设想阶段,幕课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仍依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局部互动交流[4]。
慕课平台作为高校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关键资源,在高校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实施,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仍没有理清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对慕课平台的需求。只有解决了关乎到高校、教师以及学生采纳慕课平台的关键影响因素,才能将慕课平台推广到各高校教学体系改革中。
1 理论及假设模型
国内外学者们对用户采纳与使用新技术的研究,大多数以学者Davis于1989年提出的技术采纳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为基础[5]。主要分析TAM中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因素对用户采纳与使用新技术的意向的影响。慕课平台作为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有关慕课平台的研究集中于慕课平台的某个课程的建设研究以及关于各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6] ,[7],较少关注用户(学校、教师、学生,以下用户不做特殊说明的,皆指这三类用户的结合体)采纳与使用慕课平台这一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
1.1 修正TAM模型
虽然大量文献对基于TAM模型进行了研究,但部分文献指出TAM模型的维度单一。部分文献修正了TAM模型,构建了修正的TAM模型。Venkatesh等提出了扩展的TAM模型,引入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与认知结构变量,同时剔除了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提出了扩展的TAM模型,模型的解释能力达到了40%以上[8]。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模型来修正TAM模型,经验证有效的理论如:理性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结合慕课平台这一新技术的特性,以及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慕课平台作为网络平台的一种,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种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慕课平台教学资源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资源的权威可靠性。另外,将慕课平台应用到高校教学体系之中,不能只是某一门课程的使用,而是一整套教学方案的实施,这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平台服务成本,因此,本文在TA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感知可靠性以及服务成本这两个补充变量。
1.2 基于修正TAM模型的假设
1)感知有用性
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对采纳新的技术或服务,能否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或生活质量的认知。在这里,感知有用性是指学校采纳慕课平台是否对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改革起支撑作用,教师采纳慕课平台是否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学生采纳慕课平台能否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促进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据此,提出假设H1:
H1: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
2)感知易用性
在TA M模型中,感知易用性是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指用户是否认为新的技术或服务是易于学习和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新技术的使用者,慕课平台的使用者来至于高校的教师与学生群体,他们已经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学习,且慕课平台的使用流程简单。用户在使用慕课平台的过程中消耗学习新技术的时间越少,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向越强烈,据此,提出假设H2:
H2: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
3)感知可靠性
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环境,它具有匿名性,感知可靠性(或感知风险)是网络技术使用中的一个常见变量。一方面,慕课平台的使用会涉及到用户(包括教师以及学生)账号的相关信息,这可能会导致用户对使用慕课平台的安全和隐私方面产生担忧。另外,慕课平台的教学资源繁多,用户不可能对其所有教学资源进行审查,因此,慕课平台中教学资源的可靠性也是用户关心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可靠性会是用户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提出假设H3:
H3:感知可靠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
4)服务成本
学校在使用慕课平台时不同于个人使用慕课平台,慕课平台需要针对每个高校的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体系,制定一套完整的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方案,学校需要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教学资源的多少向慕课平台缴纳相应的服务费用。在众多有关增值服务的用户采纳研究中,服务成本经常会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用户影响因素来研究。众多研究表明,服务成本对用户采纳新技术的意向有显著的影响。当用户认为服务成本太高時,会对使用慕课平台持保守的态度。只有用户服务成本可以接受时,才会考虑使用慕课平台。据此,提出假设H4:
H4:服务成本显著负向影响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
1.3 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基于修正TAM模型,提出了4个假设,模型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与样本统计
本研究模型中的变量不能直接测量,通过构建多维的可测变量对其进行估计。为了确保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本文的问卷设计主要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测量项目,并根据慕课平台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共设定了19个测度项,采用Likert七级量表,在咨询相关专家以及小规模测试的基础上,对初始的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问卷,限于篇幅,具体的问卷未列出。
问卷通过线下方式共向我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发放300份,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为93%。有效问卷数与测度项数比例达17.5:1,符合Nunnally和Berstein建议的样本至少为测量题项5倍的基本研究要求。样本信息统计显示,收集的样本数据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中各人员的一般分布。
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误差的存在,因此,本文采用AMOS检验假设,并用SPSS进行信度及效度分析。
2.2 信度和效度检验
采用Cronbachsα测量各因子的信度,复合信度(CR)测量各测度项的内部一致性。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对变量的信度和收敛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各因子具有较好的信度,并且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效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说明各因子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由表1与表2的分析结果可知,利用本研究设计的量表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
2.3 假设检验
本文主要选择以下几个拟合优度指标: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X2/df、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Tucker-Lewis指数NNFI、比较拟合指数CFI、递增拟合指数IFI、拟合优度指数GFI。表3显示了变量拟合程度,可知理论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好。
本文采用AMOS21.0进行假设检验,路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感知有用性(H1)、感知易用性(H2)以及感知可靠性(H3)对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成本(H4)对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3 结果讨论
根据假设检验的结果,本文提出的4个假设都得到了支持,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有用性影响力最大,说明用户最为看重慕课平台对提升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实用性;慕课平台对提升高校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作用越大,用户越愿意使用它。其次,感知可靠性的显著性也较强,说明感知可靠性是用户是否采纳慕课平台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用户自身安全意识,只有用户认为慕课平台的使用足够安全,以及慕课平台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权威可靠,才会愿意使用慕课平台。另外,感知易用性的影响较弱,这是因为对于高等教育中的用户群体,他们都经过了系统性的信息技术学习,对于慕课平台的使用流程基本可以熟练掌握。最后,服务成本对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强,这是由于服务成本只是学校关心的一个影响因素,教师以及学生并不需要为此付费,但学校的教学成本也是有限的,因此,服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校对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
4 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关于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改革的现实要求,在修正TA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感知可靠性以及服务成本这两个补充变量,构建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可靠性对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成本对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慕课平台若想深入到高校教学体系改革之中,自身应该重视平台资源权威性、正规性的建设,消除用户使用慕课平台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针对不同的高校,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收费制度。同时,高校也需要结合慕课平台的特性,进行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本文是对高校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改革中慕课平台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相关理论分析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结合相关慕课平台以及高校的实际情况等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 孔令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评价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7):126-127.
[2] 孙建迎,李风燕,车路.建设高校慕课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 2017(6):58-61.
[3] 陈肖庚,王顶明. 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11):5-10.
[4] 尹然然.高校教学中的慕课及传统模式关系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5):144-145.
[5] Legris, P. et al. Why do People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3(40): 191-204.
[6] 黄晶,陈红春.基于慕课平台的农业生态学混合式教学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19):275-277.
[7] 赵磊,吴卓平,朱泓,等.中国慕课项目实践现状探析——基于12家中文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7(9):41-48.
[8] Venkatesh V., Davis F. D.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0(46):186-205.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