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建筑初显政策性“蓝海”,智能门窗机遇几何?

2018-12-22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8年12期
关键词:蓝海智能建筑门窗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技术走向商业化应用,硬件设备价格不断降低,这几大因素配合起来,正在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产品变得智能化。除了常见的手机和电视机以外,门锁、空调、床垫、烤面包器、婴儿监视器、榨汁机、门铃、燃气烤架,甚至水龙头和花园浇水用软管,都变成了装有传感系统或控制系统的智能设备。

在小家电和个人智能终端领域,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通过智能设备收集大量用户信息的大数据公司。但是,在智能建筑领域,由于涉及到的相关环节很多,包括政策监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传统建筑行业和新兴互联网企业,这个领域变得相对复杂。要厘清智能建筑市场的价值链条,还需要从需求出发,弄清建筑和家居为什么需要智能化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1.绿色建筑:一片政策性“蓝海”

亨利·福特有句经典名言:如果我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应该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当然,福特没有去寻找更快的马,而是设计出了汽车,成功地引导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大量资金、企业和技术涌入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原因:寻找一片新的蓝海。

然而,住房和交通工具具有本质的区别。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通过手机APP来控制自己房间的温度和灯光所带来的便捷,远远没有以汽车替代马匹那么具有革命性。那么,智能建筑这片海里,究竟谁是食物链顶端的“鲨鱼”呢?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这组数据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当前,我国建筑总商品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比例的20%左右,如把终端能源在生产、运输、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计算在内,其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3%,可以折算成11亿吨标准煤。也就是说,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占到我国社会总耗能的三分之一。

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建筑采暖、照明、炊事、家电等能耗将持续提升,建筑耗能占是社会总耗能的比例还将持续上升。如果不通过技术手段加以控制,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其中,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

2014年6月13日,中央领导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具体要求。同年,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建筑节能给予政策支持。2016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布了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要求根据建筑的实际运行耗能来约束中国建筑耗能总量。这一结果导向的控制原则可以说是中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使绿色建筑成为了一、二线城市建筑的强制性标准,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拓展出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由此可见,建筑绿色化和智能化市场是发轫于能源稀缺背景下的国家引导政策,而不是市场用户的自发行为。到十三五末(2020年),我国所有城镇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要到50%,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我们姑且称之为一个政策性“蓝海”。

2.智能化:提升绿色建筑的用户体验

国家对新增建筑物实施的、以实际运行结果为导向的标准(而不是设计标准),迫使开发商采取更多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帮助建筑降低能耗,包括采用更节能的建筑结构、外墙保温材料、智能通风系统和智能布线系统、能源管理软件等。其中,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只是绿色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采取这些新技术、新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建筑的成本。据测算,目前三星认证标准的绿色建筑每平方米投入成本也要增加200元-300元,而一星认证标准的绿色建筑门每平方米在50元-100元之间。

对于开发商来说,市场是否认可叠加了上述成本的建筑就变得非常重要。当然,个人消费者是不会为了埋在墙壁里面看不见摸不着的线路而买单的,因此,与建筑本身的智能系统相结合的、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旨在提升产品品质感的智能硬件应运而生。这其中就包括了各种可以用智能手机終端控制的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空气净化器、窗帘、门锁等,当然也包括智能门窗。

德国智能门窗目前解决方案供应商旭格公司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谈到,在德国等欧美国家,智能门窗主要应用于幼儿园、养老院等特殊场景中,目的是降低用户手动使用门窗带来的不安全、不便捷的因素,让用户“忘记门窗的存在”;而在中国,智能门窗或电动窗更多地是“身份的象征”,用来提升整体项目的档次,产生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以提升整个项目的品质感。

旭格的观察是准确的,也是符合我国的特殊国情的。据绿地集团的调查,单纯做绿色建筑,仅会带来5%-10%的市场认可度的提升,而绿色技术多与科技住宅相辅相成,市场认可度则不断提升。

3.市场格局:“大鱼”与“小鱼”并存

那么,在“智能建筑”这片海域里,都有哪些“鱼”呢?

首先当然少不了开发商。目前我国主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对绿色建筑和科技住宅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不少房地产开发商都在所开发的项目中采用绿色星级认证,并主推除雾霾、智能家居等概念。还有部分开发商瞄准了智能家装市场,亲自操刀推出了品牌冠名的智能家装解决方案,如万科联合链家推出了“万链”,碧桂园推出了互联网家装品牌“橙家”,绿地推出了“诚品家”。

除了传统开发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也都盯上了“智能家居”这块蛋糕。阿里巴巴、腾讯、网易、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纷纷从智能硬件入手,进军智能家居和智能建筑领域。例如,小米从2013年开始逐步布局,已经形成了包括路由器、点水、摄像机、智能插座、智能灯泡等产品在内的智能家庭套装,并应用于多个城市的房地产项目。

作为互联网公司,小米进入建筑领域的动机与传统地产开发商不同。如果说传统的地产开发企业更多地是希望通过自有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品牌,提升其在科技方面的知名度和名誉度,继而提高其商誉,那么互联网公司则更加关注提升用户粘性。例如,当用户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空气净化器、电视机、智能门锁等多台设备都绑定在他/她在同一家互联网平台公司注册的个人账户之下,特别是其各种账户的密码以“钥匙串”的形式成为这些设备的默认设置之后,这个用户在更换设备的时候选择同一品牌的新产品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因为更换其他品牌的产品(尤其是不兼容的产品)将带来重置密码、用户数据迁移和重建等一系列麻烦。

在开发商和互联网巨头这两条“大鱼”周围,还围绕着无数依赖它们而生的“小鱼”。一部分“小鱼”是建筑弱电系统集成商。由于建筑的网关、插座、通风系统、可视对讲等都是综合布线的一部分,弱电集成商往往拥有推广智能硬件的便利条件。例如,总部位于北京的蓝海华悦公司,是一家弱电系统集成商,曾承担北京雁栖湖会议中心、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人民日报社新大楼等项目。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同时投资了一家名为源码智能的系统门窗公司,专门做智能门窗,并将其产品作为建筑整体智能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加以应用。

另一部分“小鱼”是那些单独从事智能硬件开发的企业。例如一些传统的门窗企业,纷纷以自主研发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出了智能门窗解决方案;也有一些其他的硬件制造商纷纷向智能化靠拢,如爱国者、飞利浦、现代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插座和智能网关。对于这些智能硬件供应商来说,智能建筑市场中最大的发展瓶颈是集成。由于集成端存在不同的弱电标准,不适用该标准的产品要想介入,就需要借助一些转换设备,而这种连接和转换又可能给建筑的智能化功能埋下诸多的不可控、不可靠和不安全的隐患。

4.智能建筑:融合尚早,共识渐成

至此,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基本呈现出互联网主导型、集成商主导型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主导型这三种主要类型。由于各方的利益诉求点不尽相同,各自的业务长板和短板各有差异,短时期内这种“三足鼎立”的格局将很难被打破。

但是,各方对于未来建筑智能化的几个方向似乎已有共识。

第一,建筑要实现设计的智能化,在建筑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管理营运新模式等方面大量应用数据化和网络化新技术,以实现室内温湿度、污染物、光线等调节的自动化。

第二,建筑施工要实现互联网化。未来的建筑施工将像汽车制造业一样实现工业化生产,整个过程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严格监管,各部件、部品生产商与物流系统、施工现场、监理等“无缝”联结,使整个系统达到零库存、低污染、高质量和低成本。

第三,是建筑运营的智能化,通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室温和空气质量,并自动调节中央空调系统,实现智能通风管理,并允许通过个人的智能手机就可方便地遥控建筑内的设施。

未来,要实现这些方面的智能化,需要地产开发商、技术公司和集成商进行一定的融合和同年公益,从建筑的初始设计到建造施工、运营使用,都实施统一的智能化管理。要达到这样的程度,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5.智能门窗:起步中的起步

目前,智能门窗无疑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后来者。在智能门窗进入市场之前,智能空调、智能马桶、智能电视等已经进行了几轮厮杀。

与其他“热闹”的领域相比,门窗领域相对冷清,其“智能”的程度也相對较低。当前市场中销售的主流电动窗产品往往仅拥有“电动”的功能,即通过电动开窗器实现窗户的开关,最多再增加用手机作为终端遥控的功能,而极少有产品可以做到依据室内外环境的温湿度、污染物情况等,做出自主观察、自主判断和自主控制开合。

电动门窗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所涉及的利益环节多,各个环节都还没有理清自己的市场位置和利益诉求,因而缺乏发展的动力。

从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说,相比电动窗,智能门锁、智能窗帘等可能会成为其智能家装整体方案中性价比、显示度更高的产品。而智能门窗,尤其是智能窗,由于价格较高,给项目本身带来的品质感又相对有限(大部分客户并不了解、也很少特意关注窗户给建筑装修带来的增值),因此并不受开发商的热烈追捧。

对于集成商来说,智能门窗虽然是一个前景性比较好的产品,但尚存在一些设计方面的技术难题。例如,加装了电动系统和传感器后,门窗的安全性和密闭性是否不受影响,是否可以保持在开关数万次后无故障使用,对于弱电商而言,还没有相关经验。

同时,门窗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对于推广智能门窗的动力也比较有限,因为目前安装电动/智能门窗的通常是体量较小的项目,在技术服务、售后方面投入的人力也比较多。而投入同样的时间和经历用于推广市场更认可、更成熟的高端产品系列,往往会获得更好的收益。

总之,我国的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智能门窗则处于起步中的起步阶段。未来消费者对智能门窗的要求和接纳程度,智能门窗的产业格局和盈利模式,都需要整个行业从实际需求出发,逐步探索,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并且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蓝海智能建筑门窗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潮玩市场下一个“蓝海”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微型农场 未来农业新蓝海
治未病爆发 大健康将成未来蓝海
让人脑洞大开的智能建筑
创新未必非寻蓝海
防雷接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