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大石心中的桃花源
——访中国现代知名画家 大石

2018-12-22张依

健康之友 2018年1期
关键词:济阳大石鼓浪屿

⊙文/本刊记者 张依

找寻大石心中的桃花源
——访中国现代知名画家 大石

⊙文/本刊记者 张依

大石,原名石进旺,一个魁伟俊朗的北方汉子,话语不多,目光沉静。

大石给人一种深深的厚重感。他谦和诚实,无一丝傲气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种苍桑、坚毅的目光,一种笑傲林泉的风骨,他才气内敛而无一丝张扬跋扈,大石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实力派画家。

新古典主义

大石是一个古典主义者,就像他的画,凝重而不沉重。

他的作品魅力在哪呢?

大石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研究历代各门各派的山水画艺术,他的悟性高,历代“大家”的精华都被他融化吸收。他喜作松林,在林中他可以轻松地把十几种杂树穿插其间,杂而不乱,有争有让,秩序井然,让你能置身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大石学画的方法除了临画,更多的是读画。他的许多画无痕迹地融入了龚半千、黄宾虹、黄秋园,而不是那种遗神取貌的“借鉴”、抄袭,而是形成了他自己。他反对当今画坛那种抄袭、做作之风。他认为,现在大多数画家只学同辈,不学传统,起点太低,做画多过画画,只能称做“技术家”,不能叫艺术家。这是大石的真诚所在,直率所在。

大石有很深的笔墨功夫,尤其是对丘壑的再造能力(便是所谓的造山能力)。

古人论画首讲气韵,次讲笔墨,三讲意境,末讲丘壑,丘壑虽为末著然却至关重要,一幅作品笔墨虽佳,丘壑却平平,便很难让人起卧游之兴又如何能创造出一种幽远的意境,艺术上终究功亏一篑。因为山水画除却有描绘大好河山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通过观赏山水澄怀观道,怡悦性情,以获得精神与宇宙自然契合为一体的心灵自由:不下堂筵,坐穷泉壑,是在心理上摆脱尘嚣“缰锁”这种卧游起到了解决“林泉之心”与“城市之际”矛盾的桥梁作用。

大石秉承着这种精神,并延续着这种传统命脉,他笔下的太行雄浑朴茂,苍桑缜密,层峦叠嶂,壁立千寻;画张家界则烟云变幻,植被郁茂、奇峰耸立;武夷山则青山碧水,云蒸霞蔚,福地洞天;诸景无不神形兼备,气象万千。

他近年一直在钻研宋、元“大家”之作,作品已逐渐流露出一种宋人为骨,元人为韵的风貌。每幅作品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细而不腻,随意挥洒,极其轻松。他创作八米巨幅山水,凭空随意落笔,笔由心生,境由笔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胸中丘壑,笔底云烟皆如兵将,由他任意调、安排。历时数日,一幅融合湘、贵、闽、赣等地风土人情的优美画卷创作完成。似曾相识却不知确为何处,可卧、可游、可居。大石说这是他这些年奔南走北,将所到之处的美景统统装进脑子里,经过消化、酝酿慢慢发酵出来。作画时思如潮涌,势不可挡,笔不能止,可谓“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理附之,山川与余神迂而迹化矣(石涛画语录)。画到笔不得不止时,又苦思冥想,十日一山,五日一水,定要画的与众不同之后方罢手。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传统绘画再次受到了广大画家的重视,发掘传统真谛,在继承中创新已是许多中国画家的时代共识,大石就属于一位重继承、重创新的山水画家。

在水墨画创新的同时,能不能不要脱离传统?

大石坦言:“要以最传统的笔墨画出我眼中最新的传统。我的作品皆以传统笔墨、传统理念、传统意境、传统诗词来表现当代人眼中看到的真实景象,经过再次升华及创造,让观众看到充满诗意的、充满乡韵的、充满山林气息的、充满中国文化基因的‘新古典主义’绘画艺术。”

这两年中,大石在传统再发掘、再认识中已有了自己的真感实悟,并着重于将传统功力向自然感悟进行转化。大石是一个注重各方面修养的画家,他在习画之余还于诗书用力不辍,这为他的作品增加了浓郁的书卷之气。

习近平和彭丽媛同各国领导人在大石作品《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前合影留念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之后,大学者、大书家章汝奭先生对这位青年后进的画学成就颇为嘉许,曾赋短歌为赞:“石子进旺,潜心绘艺。矻矻以求,时逾兼纪。其志可嘉,其成可喜。所以者何?贵善取舍。或问何舍?逐逐市朝,趋时佻巧;更问何取?近取石僧,远追范、李。取法乎正,遂能远俗。尤可贵者,自感不足。愿更勉励,修远求索。恢恢传统,光绍有继,其在斯人乎?”章先生一向清高绝俗,能得他如此青睐的画家肯定不俗。

天人合一

大石经过了三十年的艺术探索,已经站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前沿。

大石不仅在找新的视觉图式,也在找自己的灵魂。

在水墨艺术圈中,找视觉图式的千篇一律,找灵魂的却万里挑一。

这些年大石用于读书的时间远大于绘画,他读老子的“道德经”逐渐悟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读《大学》、《中庸》懂得端正意念,苏觉良知,摒除物欲蒙蔽而后穷究物理,用之于画,对于丘壑的虚实,用笔的有无,物象的取舍及体现生动已极处在事物联系变化中的朝霞暮霭,融汇于胸,于一树一石之外泄露了造化的神秀幽秘;读佛经悟到了“空”。他理解的“空”便是将脑子放空,空才能溶纳一切,而这一切中有益的东西被吸收变成了营养,变成了智慧,用智慧去悟道,则可进入一个大境界,完全自由的境界,它意味着画家与造化契合为一,可以无中生有,由“技”进“道”透过纷绘万象,握取宇宙自然阴阳相生,有无相成变化流衍的规律。

有一位文化大省的部级干部颇具艺术素养,他的一番话让笔者对大石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说他每天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躲到书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泡一壶茶,然后把大石的画或者画册打开,从他创造的那独具特色的大山大川中卧游一番:从茫茫烟雾中穿过,看到山边田野里耕种的农夫,三五成群,绊着吱吱的水车和哗哗的流水声,农夫做的工作充满了乐趣和情调,过了一座石桥便进入一片密林中,林中含烟带雾,直入山顶,他说在这如此优美的山水画中作一次卧游是一种必要的心理补充,他讲到大石的造山及造境能力让他着迷。他许多的作品是心中的山水,这些作品形式上讲是对于诗意美的追求,从内容范畴上讲是精神的寄托,是和谐宁溢与永恒的宇宙观的体现。

1.云卿雨霁

2.鼓浪屿之春夏秋冬

纵观大石的作品,他是特殊的,是有独到韵味的,但不是张扬的,他的作品直击灵魂,却美的没有攻击性,更像是包罗万象的一个世界。

他以中国实实在在的情景,描绘出了人内心的颤动。

有人说艺术是心灵的历史。艺术家有权力在这片土地上立法,将一整套匠心独运的规则、语言、体验方式贯彻到这里的每个角落,每处细节,而他却豁达而洞察。

大石说:“我的作品,是我内在的需要。”

胸中不仅有丘壑

少小四五岁即离家,远赴新疆边陲高泉,跟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广阔天地养成了大石豪迈拓落,吃苦耐劳的性格,浑身充满了争强好胜。

“一溪幽涧山禽鸣叫,四周天地,布谷声急,屋边瓜棚豆架,修竹含烟,溪水环绕,远山如黛,不恨我未能得见王摩诘之兰田辋川,恨摩诘未见我所见之济阳。”这是大石见到“五古丰登,四韵乡愁”的济阳时写下的诗。

济阳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东南部,是济阳乡集镇所在地。该古村其传统建筑类型丰富,祠堂、民居、寨堡、宫庙、廊桥、私塾、古街等一应俱全,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四批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大石的话掷地有声:“传统文化既要‘登峰’又要‘落地’。所谓“登峰”就是要探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了解传统文化形成的深度、高度,了解传统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所谓‘落地’,则是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济阳是传统文化真正能落地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2011年大石回到厦门为鼓浪屿申遗,用两年的时间深入鼓浪屿进行写生、研究、创作,从文化、历史、民俗、宗教、风光、建筑等全方位描绘、挖掘鼓浪屿文化,围绕鼓浪屿标志性的景物日光岩从各种角度创作鼓浪屿风光作品60余幅精品,并创办《诗画鼓浪》作品集,为鼓浪屿申遗作出极大的贡献,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最美、最系统、最完整、最独特的鼓浪屿艺术创作,并作为市领导出访必带的馈赠礼品。

2014年大石来到法国巴黎举办《诗画鼓浪》展览,展开国际交流,获得巨大好评。同年创办《鼓浪屿万石国画院》,宗旨是立足八闽大地,深入挖掘我国福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八闽山水走向更大的平台做努力。

2015年10月,厦门鼓浪屿万石国画院大田县济阳分院揭牌仪式在济阳乡济中村岱山堂举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第一画院”的创始人,大石任重道远历时近一年,创作的15幅描绘大田风光的画作,一展出就立刻引起了轰动。

与大石画作一贯重传统,重创新一样,此次作品,依旧“取正、取大、取磅礴”,心炉所铸,画如心声,大石的作品总是展现出一种宏伟与正大气象。只是这一次,多了份寄情山水、归园田居的雅致与情趣。

厦门鼓浪屿万石国画院济阳分院的创立,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八闽传统文化,让人们找到精神家园,找到久违的乡韵乡愁。提升了灵动济阳乡村旅游的文化艺术品味,带动了济阳乡从美丽乡村游向历史文化名村游的转变,进一步发展了当地经济,改变了乡村面貌。

“当时决定在济阳成立分院时,也有很多顾虑。在和当地政府的接触当中,热情也被不断激发。一个画家,除了能画画,如果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带动一方经济,还能把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什么不呢?要舍小我为大我!”大石告诉记者,“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此话真实不虚,后来的发展也是出乎意料的,一身正气、一身善气,就什么都不用怕!”

画家用真善美在创作!表达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画家去铜臭名利之心,用良知良心去作画。不攀附,不群党营私,不夸大,不炒作,留下的艺术品往往是永恒的!这或许是艺术家寻道精神之外,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呈现吧!

凤凰花开

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

大石认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的传统水墨被认为是一种腐朽没落,走向穷途末路的艺术形式,是被打倒、改造甚至抛弃的对象。但传统山水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经历一千几百年的沧桑巨变而能生存发展、长盛不衰,其本身就说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基础和艺术特色,是不可能说打倒就被打倒,想改造就能改造的。

他总以为中国传统书画恰如西方的古典音乐,并与西方的古典音乐享有同等的艺术高度和文化地位,是人类文明的两座高峰。而且,艺术从来不是说继承就能继承,说创新就能创新的。无视传统的规律,人为的标新立异、改头换面是站不住脚,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恢恢传统,光绍有继’,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发扬为前提,数典忘祖、向壁虚构者何其可笑!大石数十年‘深入传统,广采博收’的绘画实践,避开人云亦云的美术思潮以及光怪陆离的前卫实验,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和累累硕果,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正见和王道。”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评价大石。

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大格局才大有作为。成功者运气的背后隐藏着大格局。

人生的轨迹不可改变,但是我们可以让弧线更美丽。尽管任何美丽都会消逝,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在生命鲜活的时候让它美丽的更持久一点儿更鲜艳一点儿。

山雄云气深,树老风霜劲,下有考盘人,超遥得真性。

如果人生就是寻求一种释然作为生命的注解,所有一切皆释然……

大石——做到了!

石进旺

大石,原名石进旺,中国现代知名画家,1968年出生。祖籍陕西渭南,现居福建厦门。厦门鼓浪屿万石国画院院长,擅长山水画,是迄今为止以画笔全面、系统、独特地描绘鼓浪屿的艺术家,被业内称为“闽南传统国画山水第一人”,在业内素有“八闽奇山异水,大石笔底烟云”的赞誉。其作品风格追求灵气、书卷气和雄浑之气。其创作的《武夷盛景》获全国画展优秀奖,其武夷山系列代表福建入选权威刊物杨柳青出版社的四个名家画四座名山系列。曾在新疆、安徽、西安、成都、厦门、南昌举办个展十余次。

猜你喜欢

济阳大石鼓浪屿
胆小鬼的长裤子
鼓浪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阳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十岁练什么
帮妈妈做家务
“海上天堂”鼓浪屿
无名石头国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断裂带油气成藏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