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

2018-12-21李巧玲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游旅游业景区

李巧玲

《导游业务》课程的改革离不开社会、市场、企业对新时代导游的需求,首先,中国旅游业经历的主要社会发展阶段是1978年到现在,大致每10年会经历一次提升,人们对导游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得更高,中国旅游业40年经历了四大阶段。

第一个10年是旅游业探索阶段。1978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为旅游业在40年“中国经济进程”的大发展中“选对跑道”的“时间表”。

第二个10年是旅游产业发展阶段。1992年中国旅游业随着国家市场机制的不断升级完善而发生转型,旅游业在国家的经济大潮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担当。第二个10年是开启中国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的10年。1989年国家旅游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每年举行一次导游资格考试。

第三个10年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十年。在1998年“假日制度”的到来,开创了中国旅游业的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市场异常的繁荣兴旺。第一部《国民休闲纲要》出台,着重体现了旅游业对中国经济作用的“凸显”地位。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导游队伍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走向了法制化的进程。

第四个10年是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是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的实施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成为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旅游业定位的重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国旅游业近期发展的“热点”“卖点”和“焦点”。

而导游服务也历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中国旅游业的初创阶段(1949-1978年):导游素质“三过硬”、数量不多、素质很高的阶段。二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1978-1989年):本阶段导游的素质有所下滑,学识和工作能力普遍不如前辈优秀。三是全面建設时期(1989年至今):旅游相关制度相对规范,中国旅游业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培养具有与世界旅游业接轨的导游人员是新时代旅游人才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学校适应社会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想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导游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将导游职场的真实性、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融为一体,积极探索新的高素质导游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就需要对《导游业务》课程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目前《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导游业务》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必考科目,是一门把导游业务的服务理论运用到实际导游带团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校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培养出适合现在市场需要的、合格的导游员,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进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目前,《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基本都是采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式授课在课程体系的课时分配比重过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获知率不高,兴趣不大。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很单一,基本都是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很多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采用课堂大理论+景区小实践(每学期一周的实训)的教学方式进行《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实训和实践教学在《导游业务》课程中所占得比例不太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导游实践环节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这种以课堂为主、景区实训为辅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从市场对导游的需求来看,课程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学生走向社会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部分学生还需要旅游企业进行半年的培训才能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因为,人们需要对《导游业务》课程进行改革,让学生毕业时可以零距离对接市场岗位的需求。

二、《导游业务》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与实施过程

人们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必须结合市场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素质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可以通过下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景区模拟教学、实地导游讲解:景区讲解员服务

景区就是课堂,课堂就是景区,学生分组,每周一次带学生到附近的景区进行实战演习,首先,教师提出目标问题,学生可以从教材、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及网络获得并收集相关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每周一次的导游景区实地演练,是学生接触社会、接触游客的最佳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教师收集问题,大家通过头脑风暴解决问题。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谈论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答疑。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每周的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本课程的学分。

(二)MOOC教学:整合社会旅游界人力资源

MOOC平台还整合了社交网络、在线论坛、视频会议甚至维基,将旅游界专家、金牌导游、大二持有导游证的学生连接起来。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实施Coursera,edX,Udacity网络教学计划,通过虚拟讨论形式把全世界的领队、全陪、地陪学生联系到一起,请优秀的持有导游证的学生做导师,辅导一般的低年级或没有考过导游证的学生。现代大学生喜欢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看视频学习。

(三)云课堂教学:学生全程参与导游业务课程的建设

数字校园基于数字校园和移动终端,通过行动学习法,以信息化(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手段实现知识的获取、整理、传递和创新,衍生了“基于理论知识管理实践行动·云教学模式”。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一种集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思维、现代科学技术有机融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全新数据工作模式,“智慧云”课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职能手机和电脑设备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一题多解、一专多能的技能,特别是旅游管理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所以他们可以使用手机在互联网上分析分享家乡的旅游资源、美食美景等,享受在云端寻找方法和分享技术的快乐。教师可以利用职教云这个网络平台,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聚焦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课堂。学生通过云端——学校的资源库,调用《导游业务》知识,学校也可以将每年的全国导游风采大赛视频中的优秀作品传到资源库中。教师在课中可以随时用手机摇一摇摇出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在课中精力集中,所以云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手机来使学生完成作业和考核,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氛围好,教学效果好。这样的课堂,学生更加轻松,学校的资源库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真正实现了取之于云端,回馈于课堂。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领队、全陪、地陪之间的互动

翻转课堂的特点,就是教师上传《导游业务》的教学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空间,自习时间观看教师上传的视频,到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使用这一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更多地成为教学的指导者而非教学任务的中间人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教师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可能会看到学生自发成立了他们协作学习小组,学生学习上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他们会积极地思考问题。

“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时间和空间,《导游业务》课程本身就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教师事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且学生可以在任何场合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在学习精神紧绷的情况下学习,更不用担心遗漏什么内容或因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由自己掌握,对于容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快进跳过,对于不明白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暂停仔细思考或记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QQ、微信、邮箱等向教师和同学求助。

《导游业务》翻转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导游业务》课程进行全面提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此时教师的领导角色已经从教学内容《导游业务》的讲述者转变为本课程学习的教练,教师可以充当旅行社总经理、领队、全陪和地陪等。这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进行因材施教。当全部学生完成《导游业务》课程的任务后,部分学生可能会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这时,教师可以组织一部分成績较为优秀的学生成立优生带差生的辅导小组,也可以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座谈会。小型座谈会的优点是当有的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帮助。

(五)景区A评员角色扮演法:学生的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

《导游业务》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必须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由学生扮演领队、全陪、地陪和景区讲解员等不同角色,也有人扮演景区复核的领导,不管扮演那种角色,所有学生必须熟悉景区和相关文件。按照国家标准和各省制定的A+、A++标准复核检查,常态开展景区复核和暗访,例如四川省旅游局出台的As、A+++、Axx新标准对景区进行调研测评。学生首先要认真研读文件的内容,根据文件的要求细则到各个景区进行测评,然后给各个景区进行打分,最后各个小组把打分结果进行汇总,教师进行测评考核。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测评结果交到景区管理对应的旅游局,旅游局可以把学生模拟测评复核结果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参考。学生的测评和复核结果一旦被旅游局认可,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度给予相应成绩的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给政府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政府加大A级景区整改和退出力度提供依据,可以让景区更好地良性有序发展。这样的项目测评可以提高学生对《导游业务》课程学习的热情,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六)景区、导游、旅行社和领队、全陪、地陪零对接的顶岗实习模式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都是2.5+0.5的模式。学生在第六学期都会进行顶岗实习,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独立带团的关键时间段,学校会派专业指导教师在本阶段带领学生到旅游相关企业实习,通过理论联系实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掌握实践中的旅游服务知识和实地导游讲解技巧,在实习中学有所得。同时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组织能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好、更快捷地服务于社会,这才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初衷。

(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导游旅游业景区
寻找火星导游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摘牌”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