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018-12-21梁华令
梁华令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解题策略的指导。数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透过知识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背后所孕育的数学思想,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能多角度多层面多策略去分析把握它的实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突破口;思维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寻找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它是为了实现解题目标而采取的指导方针,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等等。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指导的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
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教学要尊重教材、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而且培养了“数学生活化”思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取应用题选材,创设教学情景,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仔细审题,理解题意
传统观念认为数学是讲究题海战术,可是题目总是做不完的,类似应用题的题型也多种多样,而且我们在做题当中,会碰到一题多问的,所以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已知题目当中寻找出那些对我们有用的的信息才是关键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对于做题和培养以后研究更深层次的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培养学生对题意理解的基础上解决题目中你可以概况出哪些已知的信息,问题中需要我们求的又是什么,弄明白题目的意思,这是做好应用题的第一个关键,也为接下来做题的铺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建立数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培养学生采集信息的的能力,通过问题可以得出:你知道哪些已知条件、哪些是有助于你解题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什么条件、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该怎么表达或者用图形有效的表示出来。老师可以提供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老师买10支铅笔奖励给进步的学生,共花了5元钱,又花了6元买笔记本。(1)每支铅笔花了多少钱?(2)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元?(3)每支铅笔比笔记本少多少元?这两个问题的条件均不同,这也就要求学生分析并且采集信息,找出每个条件不同题的有用信息,他们之间建立怎么样的数量关系,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在不同的提问当中经过尝试和老师的指导,可以比较好地感悟出应用题型的解题方法,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题灵活呈现
小学生的理解力在六年当中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刚入小学的学生识字不多,这个时候的应用题该如何呈现?当然是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了。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不同进行调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呈现应用题要考虑到他们的思维方式。由于抽象思维发展还很不足,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呈现应用题最好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对话等方式来呈现,这些方式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图文并茂,讓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学习的注意力也会有很好的提升。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呈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在图文并茂的同时增加数学语言的比重,这是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当然,也不能抛开形象直观的方法,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形式,也可以用一组图片来呈现学生活动的场景,还可以用文字叙述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静为动,让学生在多说一说的基础上感悟出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种条件和缺乏条件的应用题让学生去比较和选择,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考,开发大脑的潜能。
5.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低效做法,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对数学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如果只是对教师所教知识的简单接受,那么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也就不再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探究,也要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例如,对同一个知识点而言,有的学生理解得快,会用某种方法很快地解决,有的理解起来却相对困难,这表明什么?表明学习的主体是不同的,他们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不同,开展有效的教学指导。一道应用题呈现出来之后,先带领学生学会审题,再用鼓励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寻找解题的思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沉得住气,否则学生仍不能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也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应用题自主探究的训练,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留几道应用题作业,让他们在家里用充分的时间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得到长期的锻炼。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和训练首先要建立在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和讲解方式方面才能更有针对性,保证用小学生能懂的语言来交流。另外,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去理解思考,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