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2018-12-21王琪齐爽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

王琪 齐爽

摘 要: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对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协调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结业结构;产业结构;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和消费结构的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产业结构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产业结构将向第三产业转移。由此可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联系密切,就业结构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不断调整;相对而言,就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对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带来一定的影响。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必然条件,因此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分析二者是否实现协调发展,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山东省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对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协调山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对策。

二、评价指标与标准

本文为了避免单个指标测度的偶然性与偏差,选择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两个指标来分析评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

1.结构偏离度

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1的差,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产业占GDP百分比/某产业就业百分比-1

若某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0,则该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说明该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相反,若某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0,则该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说明该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存在较大的就业吸纳空间;若某产业结构偏离度等于0,则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达到均衡。

2.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指的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某产业的就业弹性=某产业的就业增长率/某产业的产值增长率

若某产业的就业弹性大于0,说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存在拉动效应,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弹性越大拉动作用越显著。若某产业的就业弹性小于0,那么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情况为经济正增长、就业减少,称为就业的挤出效应,此时就业弹性的绝对值越大,就业的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亦然;第二种情况为经济负增长、就业增加,此时表现为就业的吸入效应,二者同样呈现正相关,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就业的吸入效应就越大。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本文利用山东省2000年-2016年三次产业发展与就业情况的相关数据,结合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个指标来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数据来源于2001年-2017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1.基于结构偏离度的协调性分析

经过计算得到的山东省2000年-2016年的结构偏离度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为负,说明山东省第一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偏离度始终为正且基本保持逐年递减趋势,2016年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28,趋近于0,说明山东省第二产业的就业吸收能力在减弱,其产业与就业结构逐渐趋于均衡;第三产业偏离度为正且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山东省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存在较大的吸收空间。

2.基于就业弹性的协调性分析

经过计算得到的山东省2000年-2016年的就业弹性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第一产业就业弹性波动较大,但2000年-2016年间基本为负,并且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始终保持正增长,而第一产业就业总量逐年减少,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转移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所造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基本为正且维持在0.00-0.50之间,说明山东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就业存在较为显著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省2000年-2016年三大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进而探究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实现协调发展。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如下:

虽然近年来山东省第一产业就业总量维持持续减少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但是山东省第一产业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山东省应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农业附加值产业,除此之外还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村镇结合地可以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山东省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趋于协调发展,但其对就业仍存在拉动作用。因此山东省应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第二产业的就业拉动作用。

山东省第三产业存在较大的就业吸收空间,应该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对就业带动作用显著的相关行业,例如:旅游业、批零贸易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重点扶持信息服务业、文化教育业、医疗卫生业等具有较高产业关联度、较强渗透性的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支柱,从而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參考文献:

[1]王庆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07):146-149.

[2]肖昕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对上海、安徽、重庆的比较分析[J].西部论坛,2013,23(03):83-90.

[3]景跃军,张昀.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J].人口学刊,2015,37(05):85-93.

[4]景建军.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23):37.

作者简介:王琪(1994- ),女,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政策与就业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城乡收入差距多重并发因果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邢台乡镇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