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2018-12-21孔华明
孔华明
【摘要】历史学科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却产生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等不同而致。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显得格外重要了。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指导;能力培养
现今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占主导地位,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一个具有独立思维、鲜明个性的个体,这些个体是课堂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教学的客观规律出发,正确地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把历史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只是用来应付考试,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历史,学会以史为鉴,那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教师课堂上一方面要管教,另一方面更要管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增强历史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一旦拥有了自学能力,那他就获得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拥有了终身学习的条件、技能。而归纳能力则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它可以使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所以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我先让学生讲述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指导学生阅读了有关材料,让学生明白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归纳。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分军事、政治(分中央和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一目了然,让学生完全掌握在回答有关中央集权措施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回答,从而为学习明朝朱元璋加强皇权而采取哪些措施奠定了基础。其次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字内容以及书本中的插图,以此让学生归纳出有效信息,透过现象发现历史事件的本质。如在学习元朝民族交融时,通过书中白塔寺图片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白塔寺其实反映了元朝各民族的融合。实践证明通过阅读课文小字、插图、列表等多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其效果要比满堂灌要好得多,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易遗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横向纵向联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全面分析历史事件
历史学和其他基础学科一样,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加强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的能力。如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加强思想控制,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它们的共性,即这些措施多是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皇权。其中除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西汉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外,其余的措施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一纵向联系,不但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将所学历史知识前后联系、古今贯通的良好习惯。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纵向联系历史事件,还要学会横向联系中外历史事件。如苏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们可以从三国的改革背景、手段以及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联系,得出市场、货币、商品都是经济手段,各国都可以加以合理利用;合理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等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用这种联系的方法来看待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构建历史框架,而不是把人类历史割裂成一个一个独立的小块来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横向、纵向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全面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把历史课堂上的所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所用。我们在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应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发挥历史的参谋、借鉴作用,让历史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追求。历史课堂教学中,在讲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在讲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我都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或背景,那就是社会安定,以此让学生明白稳定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现今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的稳定。还有:在讲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长安作为当时国际性大都市等知识点时指明唐朝的发达是由于它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而中国近代的落后,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关系紧密。我通过引用这一正一反的史实,让学生明白对外学习、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使学生联系到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对我们国家现在的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四、结合历史学科知识特点,拓展学生知识领域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听觉等,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口读、眼看、手写、心想等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历史学科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包含了地理、音乐、文学、绘画、书法等诸多方面。历史课堂教学中,把历史与这些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评价。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任何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有其历史背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理解作品的内涵。如在学习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这一目内容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共同欣赏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将进酒》和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读完李白、杜甫的诗以后,谈谈二人作品的内容、风格有何不同;然后向学生介绍: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且家庭也比较富有。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不仅经历了科举的挫折,而且饱受了战乱之苦,在失意和贫困中,他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饱尝了国破家亡的惨景。介绍完李白、杜甫二人的生活背景,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李白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杜甫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惆怅了。通过历史知识和文学作品的结合,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文学作品内在东西的理解。同时美术课中对绘画知识的了解以及赏析,如果能巧妙、灵活地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为历史教学服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都知道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最著名的是其神秘的微笑。如果学生了解了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与教会的统治之下,画作中的人物形象都比较生硬呆板,缺乏真实人性的感情。而达·芬奇却赋予了人物真实的个性和情感,以蒙娜丽莎发自内心的微笑,表现人性的光辉。那学生就很容易从蒙娜丽莎的微笑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面对历史学科的兼容性,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为历史教学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五、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从问题开始。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向知识的殿堂进发。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中做一个“思想者”,以便积极地投入到历史课堂中来。在讲到元朝灭南宋这个知识点时,我问学生:元朝灭掉南宋,结束了隋唐以来的分裂局面,中华民族再次实现了大一统,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为什么还要肯定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兴趣高昂,纷纷议论起来。甚至有些同学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而在这过程中学生也不知不觉学会从不同立场看问题。
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也使得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真正实现我们一直追求的有效教学。
总之,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如同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和智慧宝库的大门的钥匙,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