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日》的叙事策略
2018-12-21何欣宇鲁诗尧陈明轩
何欣宇 鲁诗尧 陈明轩
摘要《红日》是一本被人们称为“前十七年文学”经典之作的小说,该书所采用的叙事方式,根本上来讲是“作者声音”的反映。本文通过熟悉与研读小说,对《红日》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再挖掘,然后归纳整理出《红日》在叙事策略上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红日》;叙事策略
《红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红色经典,它在当时的文学创作潮流的固守中有所创新,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作者以非比寻常的大气魄,以史诗般的文学高度,在《红日》中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庞大战斗画卷,它独特的叙事策略不仅在当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能为后世文学所借鉴。
1 叙事架构搭建的创新
《红日》所描述的这样大的战争经过,如若作者只写团、连甚至或者是班的战斗,都不能对战争的形势变化做到很到位的描绘。他以非比寻常的大气魄,描写了沈振新军从被迫撤出涟水,再到吐丝口、莱芜大捷,最后在华东战场孟良崮上消灭敌整编七十四师。虽然他并未将整个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全貌描写出来,但通过对沈振新这一个军战斗画面的描绘,就能大体上能够反映华东战场的全局。在军一级的规模上描写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写这几个战役所带来的既是华东也是全国战局的历史性转折,就使长篇具有革命战争史诗的格局。这不但在五十年代,而且直到今天,在我们的长篇小说中都是少有的。
这种战争局势大转折的战役,既要从大的视野来叙述,还要将它的坎坷、繁杂的战斗历程真实、饱满地写出来,要体现出战斗的艰难,从而表达胜利的来之不易。《红日》以描写沈振新军在涟水的战略转移起笔,先是写沈振新军在涟水之战的失利,为后面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做铺垫,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艺术手法,描绘了部队通过艰苦奋斗,一步步扭转战局从而走向胜利。在人物描写方面,有因为失败而产生悲愤情绪,也有对战胜强敌的强烈渴望;从军事方面来说,有描写行军、演习的艰苦,有吐丝口强攻以李仙洲的“象鼻子”自诩的何莽所部,有莱芜坡外围歼企图逃跑的李仙洲为首数万敌军。诸如这些,逐渐将所有事情都引入一个焦点,那就是最后的孟良崮战役。沈振新军的对手,正是在涟水城打败沈振新军的张灵甫所率领的敌整编七十四师。作者在此与前文呼应,以酣饱的笔墨,对这场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进行了描述。时而以鸟瞰的方式描绘整个战场双方态势,时而又细致描摹某一局部,采用以实写为主,虚写为辅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战争与艺术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使小说中所写的战斗,既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又因为对手、地点、时间、条件的区别,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而没有给读者雷同之感。是一种堪称上下兼顾左右开合自如的叙事结构。
2 小说情节描写的创新
虽然《红日》是在对不同地域、态势和对手等不同规模的战斗进行描写,但并没有一个劲地专注在攻、防、打等情节上。它还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在战争期间的演习、行军和休整,部队官兵之间的相互关系、民主生活等。不仅写了前方部队英勇战斗情节,还写了后方人员的工作生活情节,不仅写了伤病员和医护人员的互相关心和帮助,还通过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对战争形势的关注和对前线亲人和战友的挂念等。此外,还着重写了部队、地方之间的关系,官兵、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其中写了部队帮助群众抢收粮食,又叙述了地委干部群众是如何全力以赴地支持部队,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和地方群众的鱼水关系和犹如亲人骨肉般的深情。作家将主要线索放在战争局势的发展上,把不同的情节错落有致地交织在一起,将几大战役和生活细节有机的构成了艺术整体。
爱情描写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爱情。战争岁月不只是革命,也会有爱情。在描写革命战争的小说中,如果加上爱情的点缀,往往会使作品更接地气。但这并不是说在写革命战争小说时胡乱添加爱情的成分,写或是不写,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要根据具体的人物题材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而定。如若以美学的角度来对爱情进行描述,用以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丰富小说的艺术真实,这种爱情就是积极的。作者以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的魄力,在《红日》中着重写了梁波与华静、胡克与姚月琴、杨军与钱阿菊、沈振新与黎青的爱情或夫妻关系。雖然作者在对爱情的描写还存在不足之处,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他是成功的。他所描绘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健康的,都能摆正爱情在革命中的位置。特别是钱阿菊、姚月琴在处理革命与爱情的关系上,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思想情操。且作者把爱情婚姻描写得真切生动,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小说爱情中那种纯朴且高尚的心灵之美。硝烟弥漫的战斗和清风雪月般的爱情,这两种一向被某些论者认为格格不入的东西,在《红日》里得到辩证的统一。
3 人物性格塑造的创新
《红日》之前,由于受到不遵循艺术规律的各种条框的约束,还没有以我军高级指挥员作为主要人物进行描写的长篇小说。[1]虽然有些小说对我军指战员进行了描写,但对战斗以外的活动常常一笔带过,更别说对人物的内心深处的触及了,以至于连人物在战斗中的外表、姿态,也都被塑造成威武雄壮、严肃正经的标准形象。在这样的人物塑造下,有血有肉、各具特性的活人,就变成了对职务的说明和模式化的人物图谱。作者以他亲身经历的战争中的人物为塑造对象,并且对其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将沈振新和梁波此二者置于战争小说的突出位置,多方面、多层次的进行描绘,尤其是在战争中对人物的个性特征做了很好的描述,一改之前的一笔带过,所以在当时就很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重视。
《红日》是建国初期的一部经典红色小说,作者吴强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叙事策略所进行的新探索对以后人们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时光渐逝渐远,但经典就是经典,仍有我们可以吸纳借鉴的地方。通过进一步对《红日》进行分析,有利于纠正新时代部分文学创作者的不良创作风气,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思路和策略,在如今的军事文学创作中,我们主张积极正面,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以及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潘旭澜.《红日》艺术成就论辩[J].文学评论,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