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地区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2018-12-21沈文芬

赢未来 2018年19期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它是幼儿园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形式。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应结合本园实际,因地制宜创设区域;区域活动材料与本土资源结合,突出本土特色,凸显“生活化”;重视指导与评价,促进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区域创设;区域材料;区域指导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区域活动凸显了其优势潜能。

民族地区幼儿园虽然也开始尝试开展区域活动,但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敷衍应付的层面。例如:区域创设不合理;材料单一,很少更换,没有突出本土特色;教师开展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自己玩,缺乏有效指导等。导致区域活动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本文就民族地区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展开探讨。

一、因地制宜,合理创设区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区种类和数量的保证,需要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动静分离、交通顺畅),重点设置什么区域需要根据各年段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区域的整体规划:各区域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它所需要的条件因地制宜。例如:美工区、小厨房、自然角的位置要靠近水源,建构区占地面积大要有足够的空间并且离开通道,图书角需要安静不能设在太吵的地方,各区域要保证交通顺畅不拥堵同时也要兼顾相对的独立性。

(二)各年段重点区域:各年段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区域设置要有所侧重。例如:小班将娃娃家设为重点区域,中、大班可选择美工区。重点区域在物质条件、时间、空间上都要保证幼儿可以自主地投入活動。

(三)特色区域的创设:各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乡土特色,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园本文化的大型区域。例如:我园教学楼与后面石墙形成一道“峡谷”,我园正在规划打造“峡谷风情”大型区域,将我区“四川省大渡河峡谷”资源融入其中。

二、利用本土资源选择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至关重要,教育意图需要通过材料被呈现出来。

民族地区幼儿园由于地域局限,经济相对落后,我们没有条件去购买那些漂亮、高档的区域材料,但是我们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园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大山区,小凉山脉中部,大自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以及风土人情都能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

(一)突出活动的本土特色

“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四川省大渡河峡谷”是我们家乡的名片。大瓦山脚下五池相连,动植物种类繁多。大峡谷奇峰突起、危岩耸立、飞瀑跌宕,一年四季,自然情韵雅致不凡。我们倡导幼儿家长带幼儿游览、拍照、收集自然材料。大渡河畔的奇石,湿地公园的花草、树叶等都成了孩子们的创作材料,孩子们动手剪、贴、摆、印或涂涂画画,赋予了它们生命的灵动。然后,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分享与交流,创造性地开展区域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又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领略了家乡的神奇美丽,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近几年,民族地区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彝家新寨更是焕然一新。农历十月是彝年,彝族同胞杀猪宰羊,用大块的坨坨肉和大碗的泡水酒盛情款待客人。我们倡导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开展“彝汉一家亲”拜年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幼儿创设“彝族风情苑”。收集彝族特色的碗勺,制作“彝族服饰”。创设彝家过年情境,请彝族小朋友穿上节日的盛装扮演“主人”,请汉族小朋友扮演“客人”,按照彝族风俗,一起唱唱“祝酒歌”,牵手跳跳“达体舞”,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彝族风情。

(二)突出区域活动材料的“生活化”

我们提倡选择本土“生活化”的材料,即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随手可得的材料。

例如:种子(玉米、花生、大豆、蚕豆等)是我们这里常见的农作物。

春天,我们带幼儿在种植园播种,然后观察记录种子由发芽到结果的全过程。同时,在科学区做绿豆发芽对比实验,让幼儿自主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秋天,我们让幼儿从家里带来丰收的粮食。大家一起剥花生、抹玉米粒、摘豆角等,感受农家劳作与丰收的喜悦。幼儿将所有种子分类存放,点数种子数量,在美工区制作“豆贴画”,然后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三、重视指导与评价

(一)注重观察、指导和记录

教师要认真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的活动表现或精彩瞬间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进行正确的分析解读,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态度及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下一阶段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教师养成“预设分析—现场观察—反思调整”的观察指导行为模式。这种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及时根据情况寻找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促进幼儿潜能充分开发,个性充分发展。

(二)在评价中提升

评价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共享快乐、提升经验、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可从幼儿行为习惯、活动成果、情感体验三方面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总之,民族地区幼儿园要拓宽视野、走进生活,根据本地区特点,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打造本园区域活动特色。在实施过程中善于不断学习、总结、研究,才能把区域活动生动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健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郝瑞萍.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沈文芬(1975.10—),女,汉族,四川乐山人,一级教师,大专学历,单位: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幼儿园,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幼儿园区域活动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