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承接,有机勾连
2018-12-21王学华
王学华
议论文讲究过渡与衔接。过渡,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衔接,由前一种意思自然而然地引出后一种意思,使人感觉不到中间有间断或跳跃。过渡常常用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议入叙,由叙入议的变换处等等。它的任务是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文气流畅,转折自然,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
我们在安排文章结构时必须考虑“过渡”,有人把写文章运用的“过渡”技巧比作是“过河架桥”。这个比喻极其通俗而形象地说明了“过渡”的作用。在文章内容进展幅度较大的地方,为使上下文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密切的联系,就需要“架桥”,这里的“架桥”是指在层次或段落的转换处,增加表示过渡的词语、句子、段落,使上下文连贯起来。“过渡”就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节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
议论文的过渡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述作文材料与提出观点的过渡
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引”往往用来引出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引出材料之后,往往提出自己的鲜明观点。那样的话,材料与观点之间就要有个过渡。由材料过渡到观点,常常会用到以下这些文字:①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②由此观之……③为什么会这样呢?④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⑤这让我想起了……
【示例】
在深夜里,走进24小时营业书店的人,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大学生,有务工人员,有拾荒者。但书店从不驱赶任何人。这不仅是一种心灵的温暖,还是一种包容的美德。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小到一家书店,大到一个民族,只有兼容并包,才能长远发展。
——佳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简析】
前面是对作文材料的精要概括引述,在引述材料之后,作者通过“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过渡,阐明自己的观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小到一家书店,大到一个民族,只有兼容并包,才能长远发展”。这样,文章就显得自然而紧凑。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部分同学写议论文时,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在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考生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之类的句子进行过渡,使观点与论述之间自然转换,文气贯通。常用的过渡语句有:①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②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③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④物犹如此,人亦然。
【示例】
高考这座独木桥我是挤过去了还是掉下去了不太重要,能够挤上这座桥,本身就是一种成功。高考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终点,而是开启人生新天地的起点。由此我想,假如我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心仪的大学,我定然会珍惜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但如果我掉下了独木桥,我也不会黯然神伤,游泳上岸,我可以从无数条道路中选择一条通向我人生幸福的道路。
——佳作《能否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简析】
前面提出论点,后面用“由此我想”過渡,结合自身展开论述。
三、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议论文写作常常运用正反论证法,在正面论述与反面论述之间需要必要的过渡。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常用的过渡语句有:①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②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示例】
作为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文化故乡,我们要珍视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电视上曾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点。由于有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作支撑,这些节目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并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反的情况出现。君不见网络上一些网民大肆曲解英雄事迹,君不见某些地方政府拆古迹建新楼,君不见有人号召用拼音代替方块字……这些行为对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民族文化。所以,要想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就应当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做到“美我之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佳作《迈出美丽的步伐》
【简析】
先正面列举发扬传统文化的事例,然后以“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反的情况出现”过渡,转入反面论证,举出破坏传统文化的现象,在对比中阐明观点。
四、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时,我们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进行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此外,还有转折关系和条件关系等。常用的过渡语句有:①无独有偶。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③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④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示例】
那传承与创新跟“一带一路”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传承来看,“一带一路”来源和依托于古代丝绸之路,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中华民族把和平非攻、共同发展等原则变成了不可动摇的“文化契约”……
同时,从创新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与时代紧密结合,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最新的技术促使道路联通,进而带来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互利共赢……
当然,共建“一带一路”始终会面临各种难题与风险,但我坚定地相信,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基因传承的我们,一定能通过创新解决各种难题与风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铸就盛世华章。
——佳作《传承文化基因,铸就盛世华章》
【简析】
上述文段显示出清晰的层次,由“同时”将“传承”过渡到“创新”,这是并列的层次;接着,由“当然”过渡到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难题与风险上,这是转折的层次,论证脉络非常清晰。
五、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若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若先用事实论证,再用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事实包含的道理的分析、总括。常用的过渡语句有:①事实如此,从道理来讲也是如此……;②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③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④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⑤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示例】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终于有一大批优秀才子睁眼看世界,开始放下身段正视差距,涌现出许多敢想敢说、敢作敢当的中国人。洋务运动器物出新,戊戌变法制度革命,新文化运动更摒弃了落后的思想,为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事实如此,正因为懂得了差距,所以就会努力地弥补差距。“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歌德的这句名言,与中国《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组合在一起,正好揭示了自强不息的价值与真谛。
——佳作《先为正视,后图自強》
【简析】
先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大批优秀才子睁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摒弃落后思想的事实材料,再用“事实如此”过渡,转入理论论证,阐明自强不息的道理。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用理论论证,再用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迁移、延伸和深化。常用的过渡语句有:①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②这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③“……”,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④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⑤的确如此,……
【示例】
习总书记曾说:“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的确如此,“一带一路”就是建立百花园的重要工具。“一带一路”是国际的共享,古有张骞出使西域,今有“一带一路”互利共赢。
——佳作《中国,在共享中筑梦》
【简析】
先引用习总书记的名言,这是理论论证,然后以“的确如此”过渡到用“一带一路”和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实来进行证明,这是事实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