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的眼里应该“众生平等”
2018-12-2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33期
近日,一篇名为《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2018届的一名毕业生,他在文中写道:“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才能去天佑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在现场听校长讲话,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父母甚至需要坐在另一间教室观看直播。”
与此同时,因一则“连续8小时为学生拨穗”的新闻,浙江树人大学62岁的校长徐绪卿火遍朋友圈。客观而言,“树大校长”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可这些“应该做的”在一些高校里,倒成了可以打折的操作。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不管社会把人分为多少层级、打上多少标签,在大学师者眼里,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没有人格高下之分。若师者眼里“只有10%的优秀毕业生”,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沮丧和失望。若期望毕业生能把大学的人文精神和母校的特有气质带到社会中去,大学老师更应该率先垂范。
抢分速记
一所大學的校长,应是这所学校的精神代表。大学校长不能缺少人文精神。在学生眼中,校长之所以成为校长,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有多强,而是因为他能把“大学之道”言传身教给学生。大学毕业典礼,学生终身难忘,举办毕业典礼要慎之又慎,要把美好的记忆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大学不应该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学生人人平等,切不可厚此薄彼。大学若守不住这个底线,在精神上得了“势利病”,焉能称其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