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西县林地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12-21鹿伦跃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结构建设

鹿伦跃

摘要 对肥西县林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林地结构状况和林地资源分布特点,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保护与发展建议,以期促进肥西县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林地资源;现状调查;结构;分布特点;问题;建设;安徽肥西

中图分类号 F326.2;S7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207-02

肥西县国土总面积为169 538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35 702.5 hm2,占21.06%;非林地面积为133 835.5 hm2,占78.94%。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0.14%,林木绿化率为33.78%。对全县林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为当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1 林地结构状况

1.1 林業用地中各类林地面积

全县有林地面积33 313.5 hm2,占林地面积的93.31%;灌木林地857.0 hm2,占林地面积的2.40%;未成林造林地1 330.5 hm2,均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占林地面积的3.73%;苗圃地125.5 hm2,占林地面积的0.35%;无立木林地61.5 hm2,占林地面积的0.17%;宜林地12.6 hm2,占林地面积的0.04%;辅助生产用地1.9 hm2,占林地面积的0.01%。

1.2 林种结构

全县有林地面积为33 313.5 hm2,按林种划分,公益林地中,防护林6 355.3 hm2,特用林776.6 hm2;商品林地中,用材林25 488.1 hm2,经济林693.5 hm2。上述4种林种面积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19.08%、2.33%、76.51%、2.08%。

1.3 林地功能结构

林地面积按森林类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根据肥西县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暨基础数据采集工作结果,全县林地面积按主导功能划分如下:

全县共区划生态公益林地12 026.37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9.77%,包括重点公益林和一般公益林。其中,重点公益林(全部为国家级公益林)855.4 hm2,占林地面积2.40%;一般公益林6 359.4 hm2,占17.81%。全县商品林地28 487.7 hm2,占林地面积的79.79%。

1.4 林地权属结构

全县林地面积35 702.5 hm2,其中国有林地2 150.8 hm2,集体林地22 545.8 hm2,个人林地10 399.5 hm2,其他林地606.4 hm2(大户承包经营),4种权属林地面积分别占林地面积的6.02%、63.15%、29.13%,1.70%。

1.5 分林地管理类型面积

全县林地面积35 702.5 hm2,其中林业部门24 396.7 hm2,城镇管理742.5 hm2,农村居民10 413.8 hm2,其他部门管理149.5 hm2。

1.6 林木数量和结构

肥西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 731 452 m3,其中林地蓄积1 161 356 m3,四旁林木蓄积570 096 m3。按林木使用权划分,国有林木蓄积87 809 m3,集体林木蓄积271 845 m3,个人林木蓄积790 095 m3,其他林木蓄积11 607 m3,分别占7.6%、23.4%、68.0%、1.0%。按林种分,防护林蓄积389 563 m3,特用林蓄积25 798 m3,用材林蓄积745 742 m3,分别占33.6%、2.2%、64.2%。

1.6.1 乔木林分树种、龄组面积、蓄积。全县乔木林面积为32 583.9 hm2、蓄积为1 161 103 m3。其中,硬阔叶林19 507.4 hm2,占59.87%,蓄积345 464 m3,占29.75%;杨类8 526.7 hm2,占26.17%,蓄积590 040 m3,占50.82%;松类2 295.7 hm2,占7.05%,蓄积144 992 m3,占12.49%;其余依次为软阔叶林、外松、杉类及柏类。按龄组划分,幼龄林面积20 041.1 hm2,蓄积297 672 m3;中龄林面积1 179.7 hm2,蓄积65 213 m3;近熟林面积2 360.1 hm2,蓄积142 796 m3;成熟林面积8 839.9 hm2,蓄积639 983 m3;过熟林面积163.1 hm2,蓄积15 439 m3。上述5种龄组林地面积分别占乔木林的61.5%、3.6%、7.3%、27.1%、0.5%,蓄积分别占乔木林的25.7%、5.6%、12.3%、55.1%、1.3%。

1.6.2 竹林面积、数量。全县竹林面积为36.1 hm2,数量127.6万株,其中毛竹林16.3 hm2,8.8万株;元杂竹19.8 hm2,118.8万株。

2 林地资源分布特点

2.1 规模与结构特点

全县国土总面积169 538 hm2,林地面积35 702.5 hm2,占总面积的21.06%;非林地中四旁树木折算面积23 107 hm2,占总面积的13.63%。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官亭、铭传、花岗、山南、丰乐、上派、柿树岗、紫蓬等乡镇以及紫蓬山管委会和国有肥西林场;树种以硬阔、杨、松、软阔、外松为主,阔叶林面积增长较快,桃、李、柿、枣、板栗、杉木、毛竹也有分布;呈有林地多无林地少、幼林和成熟林多其他龄组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的特点。

2.2 区域分布特点

2.2.1 中西部丘陵生态保护区。以县中西部山脉为主体,自西向东绵延25 km,范围主要为紫蓬山管委会和国有肥西林场,涉及铭传、山南、柿树岗、花岗、紫蓬等乡镇。森林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辅。树种以麻栎、马尾松、国外松、黄连木、黄檀等为主。其中,山脉西部和中部划定国家公益林855.4 hm2,东段为紫蓬山风景名胜区,区划风景林121.9 hm2;西部的铭传乡境内是传统蚕桑基地,分布有成片桑园662.6 hm2,占全县成片桑园面积的87.1%;西南部的山南镇发展桃园332.8 hm2,占全县成片桃园面积的58.2%;其余大面积山林为用材林区。

2.2.2 平原岗地退耕还林区。面积为5 329.9 hm2,主要树种为杨树,分布区域为西南部及北部等地,以山南、柿树岗、铭传、丰乐、官亭等乡镇为主。

2.2.3 林苗两用林区。由传统种植基地上派三岗,扩展到周边10多个乡镇(园区),面积已达1.5万 hm2,特别是官亭镇林海生态旅游区,达到666.67 hm2,成功申请为国家生态公园,主要是近年包括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苗木花卉主产区扩大,增长速度迅猛。

3 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总量增加趋缓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市绿化大会战和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相继完成,同时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对耕地严格保护,因而造林拓展空间有限,造林空间越来越小,林地资源增长变缓,森林覆盖率难以提升[1-2]。

3.2 林分质量不高

全县防护林面积6 355.9 hm2,蓄积389 563 m3,平均蓄积61.3 m3/hm2;特用林面积780.9 hm2,蓄积25 798 m3,平均蓄积33.0 m3/hm2;用材林面积25 498.1 hm2,蓄积745 742 m3,平均蓄积29.2 m3/hm2。由此可见,防护林的林分质量明显优于特用林和用材林。这是因为肥西县防护林主要为退耕还林和国家公益林以及路渠林带,管护到位,林木长势良好,而且近成熟林比重较大;而特用林主要为风景林,位于紫蓬山核心区域,封育成效明显,但树种结构主要为阔叶次生林和松树,中幼林偏多,蓄积增长不快;用材林分布范围较广,林分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新造幼林占比较大,郁闭度较小。

3.3 资源管护形势严峻

一是基层林业站所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乡(镇)林业站管理权限下放,基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专职从事林业工作,偏向其他中心工作;另一方面,缺少业务培训,技术力量跟不上,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随着农业政策调整,国家对农业和林业的投入发生倾斜,土地整理项目增多,土地复垦以及滥砍乱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任务艰巨[3]。三是松材线虫病以及近年的美国白蛾已蔓延至周边县区,对肥西县形成包围之势,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

3.4 用地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肥西县快速步入现代化的科学征程,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城镇、道路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特别是近年高速公路、高铁项目较多,占用了较多林地。而同时,由于受地理环境、环巢湖和江淮分水岭等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全县林地中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濟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3.5 林业投(融)资体系与机制不够完善

森林资源培育周期长,经济比较效益低,投资林业、保护林地的积极性仍有待提高。自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各级政府、社会、个人对林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仍远远不足,林地保护利用任务仍然繁重。肥西县林业投(融)资体系与机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公益林生态补偿低;二是没有形成有效的销售渠道,种植品种存在偏向性,市场疲软,价格低,严重制约着林业产业的投入;三是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只是选择性开展,不能普惠到林农,造成投资者资金短缺;四是缺乏必要的交易市场要素,林权不能有偿转让市场,从而影响林业投资。

4 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4.1 实施林业提质增效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充分认识到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后续产业建设、长防林工程、省市县级林业项目和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强力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建设;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升营造林水平,提质增效林业建设,扩大造林空间。

4.2 推进苗木花卉产业

通过“提质”“增量”“引资”三措并举,进一步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一是按照“南苗北移”“东拓西进”战略,继续扩大苗木花卉种植面积。二是进一步打造官亭镇国家生态公园和万亩标准化苗木生产基地,将生态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合肥后花园。三是加快产业核心区提质升级,进一步加快中国中部花木城后续工程建设,并完善市场功能,推进该区标准化改造,继续举办全国苗木交易大会。四是采取更优惠的抚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数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企业,用龙头企业支撑苗木产业发展[4-5]。

4.3 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升级版

2017年,肥西县成功申报了“国家园林城市”,根据肥西生态建设发展,可继续打造升级版,深入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全力推进重点绿化项目建设,突出以人为本,将绿色发展要求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根据最新制定的《肥西县城市绿线控制规划(2016—2030年)》,未来肥西主城绿化布局会进一步升级为“一带相拥、四脉相嵌、六心润翠、多园均布”格局,不断提升园林绿化品位,增加绿量,提高质量,突出重点,打造精品。

4.4 不断完善林地保护规划

2013年,尽管肥西县开展过林地保护规划与利用,但还不能与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并且“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工作”。这就是要我们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并且要坚持把生态“红线”作为规划“底线”,编制实施好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以规划为统领,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区建设。一方面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禁止在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生态保护无关的项目;另一方面,有效开展“林业三防”工作,推进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红线和环巢湖湿地修复生态保护工程,构建和完善肥西县生态安全屏障。

4.5 实行林长制管理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行林长制。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突出“建、管、防”并举,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人负责,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持续发展的林业园林保护发展责任体系,促进林业增绿增效,力求森林保护发展在重点区域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肥西县林地生态保护和管理水平。

4.6 推行林业数据矢量化管理

不断增强林业科技管理水平,建立完善肥西县“林地一张图”,提高“3 S”管理能力,实现“以数据化管理”转化为“以图管理”模式;通过遥感卫星,形成“天地结合”的管理网络,同时给林业案件查处带来极大方便,加大林业“三防”管理力度,更进一步促进林地资源保护。

5 结语

根据全县林地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结合林业发展需求,实施林地资源科学化管理,加大林地保护力度,可提高林地利用率。应通过科技手段,进一步强化林地管理、利用、监督措施,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林地使用审核(批)制度,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定量用地指标使用,控制有林地向其他地类转化,促进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唐雪海.合肥市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2] 谭珍明.林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6(6):223-224.

[3] 付伟,罗明灿.山地林业资源优化利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增刊1):180-182.

[4] 祝思明.浅析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18-119.

[5] 杨明,王朝琴,彭彰俊.黔南州长顺县林业资源调查与分析[J].森林工程,2013,29(6):44-46.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结构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