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预防
2018-12-21王兴芬
王兴芬
【摘要】大数据显示,医务人员由职业引起的感染中针刺伤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一旦发生针刺伤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因而针刺伤的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针刺伤;防护;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246-01
针刺伤是我们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现已证实,有乙肝、丙肝、艾滋等二十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大数据显示,医务人员由职业引起的感染中针刺伤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一旦发生针刺伤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因而针刺伤的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护士,职业生涯注定与“针”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的工作虽然不仅是配药,打针却占居着很大的比例,因此针刺伤也是工作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职业暴露,包括由针头、安瓶、碎片等所造成的意外伤害。最常见的针刺伤有以下几种:(1)用手折安瓶或徒手处理用后安瓶时,(2)针头用完盖帽时,(3)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头时。当今社会,由于患者与日俱增,护理人员缺乏,致使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为了完成护理任务,常常表现的非常匆忙,加上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被针刺伤。
针刺伤是一种深入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被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趁机进入受伤者体内。
故事发生在两年前,我被乙肝患者注射过的针头刺伤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当天,我值夜班,早上七点半,正是我们科室最忙的时间点,这位患者呼叫我注射餐前胰岛素,当我拿起他自备的胰岛素笔,手刚捏到针帽上,突然一阵钻心的疼,仔细一看,超细的胰岛素针头刺穿了针帽,刺伤了我的手,不好,原来这位患者为了节省费用,他重复利用针头,每次打完后回套。我立刻进行初步伤口处理后抽血化验,并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之后又抽血复查,所幸最后的结果是平安的。这件事情时刻警醒着我,要紧绷职业防护这根弦。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带双层手套、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等,这些铭记在心的措施还不够的。
这次事情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每天与我们的工作联系最紧密是针头,当我们拔了针,将针头顺利处理进锐器盒的那一刻我们内心是安全的,但是从针头拔出,到拿回处置间,中间环节容易发生意外,因此,结合平时的临床工作,我想到了如下一个办法:备一个专门用于拔针的操作盘,盘中所备物品(一个最小号锐器盒及一把小剪刀);当护士拔针后,直接将针头放入锐器盒,拿剪刀将其与输液器软管分离,减少中间环节发生意外的可能,以力争做到最大可能的避免针刺伤。
另一个故事也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那是我入职第三年的一个夜班为一个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情形。当我用PDA扫描了患者的腕带信息后,猛然想到晨会交班时强调过他是一名乙肝患者,不由的心中一颤。我脑海中浮现出感染乙肝病毒后的种种症状,越想越觉得后怕。
患者的静脉较细且不太配合,夜晚的灯光也算不上明亮,我的额头慢慢沁出汗来。这时脑子一激灵想到了院感培训是标准预防的各种要求,我心里对自己说还是保护一下自己为好。于是,我暂时放弃了穿刺,去库房找出了一副防刺伤手套戴上。
我重新去给患者做穿刺。当我的针头刚刺破患者的血管时,患者的手猛地一缩针头滑出了患者的血管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顺势刺向了我的右手!万幸的是因为防刺伤手套的缘故,针头并没有刺伤我。假如我没有主动进行防护的话,就会导致针刺伤。
可能在临床操作中,像这种情况大家遇到很多。如果没有自我防护意识,针刺伤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虽然针刺伤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工作中也是通过各种途径去预防的。
我们倡导避免针刺伤,从预防开始——晨会交班,标记高危、高风险人群,如乙肝、梅毒、HIV等,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这一举措,能有效从根本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还有一个小故事是发生的ICU的真实事情,急救中心送了一个车祸外伤患者,昏迷,瞳孔不等大, CT显示:颅内出血,医生查看后决定马上做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管床护士,马上做术前准备,备皮-留取血标本-备血-留置尿管”
护士们的准备工作一刻不停,一气呵成。但,“意外无处不在”。就在管床护士给患者成功抽取股动脉血标本,拔出针头之际,患者的腿无意识的抬了一下,沾着患者血液的针头就刺破了手套,扎破了护士的手指。
经过针刺伤规范处理后,接下来就是惶惶不安的等待化验结果。幸好,上天眷顾,患者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这一刻,我们悬在心头的大石才落地。但这一刻,对于ICU的工作者来说,远远不是终结。
由于I C U的护理对象,多数都是意识不清,情绪不稳定、躁动、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操作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突发病理性运动及反抗,极易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此,在落实标准预防以外,我们还必须执行“为不能配合的患者治疗,必须有他人协助”。
潜在的针刺伤风险,使医务人员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其针刺伤防护的重要性也迫在眉睫。操作中发生针刺伤,会使护士受到伤害,迫使急救工作中断,耗费患者的救命时间。因此,为不能配合的患者治疗,务必先请其他医务人员协助固定好患者的肢体,才能保证护、患双方的安全。
人们常说“护士是爱的使者、美的化身,是真诚、美丽、敬业、奉献的天使”。其实,我只想对大家说:“我的工作也许没有人们说的那么伟大,也许会有很大的风险,面对疾病我也会害怕,但是我很满足!我会努力维护医患双方的安全!”
我们需要进行规范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提高临床护士 的自我防护意识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加强针刺伤的护理管理,建立有关规章制度 。树立全面防护观念,规范操作行为。同是,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全体医护人员必须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合理采用防护用品,远离针刺伤,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防范针刺伤,我们任重而道远。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防针刺伤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3,1(4):216.
[2] 毛秀英,吴欣娟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