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手术室护理研究

2018-12-21骆萍英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腹腔镜

骆萍英

【摘要】目的:研究10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手术室护理。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病患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与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病患,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174-01

子宫切除术(Hysterectomy),为妇科常见手术治疗法之一。依据病患的年龄、病变性质、大小、部位等不同,采用部分切除或全切除等切除手术。而子宫全切术,具有着创伤面较大、并发症几率相对较高等特点[1]。通常使用腹腔镜来进行子宫全切术。腹腔镜(laparoscopic),类似于电子胃镜,属于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一类医疗器械。利用腹腔镜来开展子宫全切,不仅能够减轻病患的痛苦,且创伤面相对较小,予以病患后期的康复[2]。而经临床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干预针对利用腹腔镜所开展的子宫全切术,具有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那么,为了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全切术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病患开展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择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住院病患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两组,每组为50例病患。对照组病患年龄为20-49岁,平均年龄在(30.12±2.13)岁。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病患为11例,子宫的腺肌症病患为17例,子宫肌瘤病患为例22;观察组的50例病患,年龄为24-50岁,平均年龄(30.23±2.34)岁。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病患为13例,子宫的腺肌症病患为例16,子宫肌瘤病患为21例。病患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已签署。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的基线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法,护士需对病患的病情变化情况予以实时观察,实施给药及病房等常规性护理;针对观察组病患,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具有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护士需在病患手术治疗前一天,详细巡查病患的基础资料,全面掌握病患的基本病情,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实施方案。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方案、麻醉等相关手术治疗流程,并适当给以病患一定的心理辅导,让病患提前做好子宫全切术的心理准备,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护士需将术中所需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准备好,检查所有的药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所有的医疗器械是否能够正常的使用;(2)术中:护士需对病患的基线资料予以细致核对,在保证准确无误后,取病患膀胱的截石位,利用海绵套垫于病患双脚下,妥善固定病患肩部与头部。同时,护士需时刻观察病患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降低病患出现术中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3)术后:待手术结束后,护士需及时清洗术中所应用的医疗器械,并予以消毒与灭菌处理。腹腔镜必须予以浸泡与冲洗,用软毛刷予以刷洗。待刷洗完毕后,还需擦干做好保养工作。此外,术后护士需给予病患低流量吸氧,以保证病患能够保持着顺畅的呼吸状态,对病患术后的尿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实时观察。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病患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

(2)对比两组病患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病患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观察组的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P<0.05)。

2.2 两组病患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96%,其中不满意度为2(4.00),基本满意度为16(32.00),满意为32(64.00);而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72%,其中不满意度为14(28.00),基本满意度为12(24.00),满意为24(48.00)。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鏡下的子宫全切术,是目前我国妇科手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手术治疗法。它不仅具有着创伤面小、易于病患后期恢复的优势,还能够降低病患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3]。在利用腹腔镜开展子宫全切性手术治疗期间,常规性的护理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并不能够根据病患的实际病情及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影响着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整体的治疗效果。而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根据病患的基线资料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还能够通过对病患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对于提升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针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采取手术室护理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玉英,牛兆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手术室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11-12+26.

[2] 周燕,孙飞,陈群,章雅萍,陈伶俐.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手术室护理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9(15):203-204.

[3] 郭晓燕,莫雪梅,林萍,李桂珠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100例的手术室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152-153.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