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联合PDCA循环在病房管理中的运用
2018-12-21范婷婷傅丽英张婉平
范婷婷 傅丽英 张婉平
【摘要】目的:探讨6S管理与PDCA 循环联合应用于病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划分病房环境为六大区域,各区域按6S管理法的步骤进行整改,制定各区域的检查标准,并与PDCA 循环联合应用,观察实施6S管理联合PDCA 循环前后患者对病区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6S管理联合PDCA循环后,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和对病区的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6S 管理与PDCA循环联合应用,可以使得病房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从而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可以调动护士管理积极性,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实现病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6S管理;PDCA;分片段责任制;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49.0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15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們对健康的重视,患者对住院期间病房环境要求也相应提高[1]。通过对医院环境的精心改善,可以增加身心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2-4]。经典5s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S管理增加了安全理念,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PDCA 模式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5],有效运用在护理质量、安全、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其循环体系的特点是使护理质量持续得到提高。在此,为了实现良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科室于2017年8月起将6S管理联合PDCA循环引入病房管理,进行质量改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病区管理中运用6S管理法结合PDCA模式进行质量改进。
1.2 前期准备阶段
1.2.1 成立6S小组及分工 于2017年8月成立病区6S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病区护士长(担任组长)、2位病区责任组长(担任指导员)、5位病区护理骨干(区域负责人)组成。
划分病区6个区域:护士站、注射室、治疗室、病室、更衣室和值班室,各区域匹配一名负责人。
1.2.2 培训与学习 组织学习6S管理和PDCA循环法理论与实践运用。培训方法:PPT讲解授课、微信互动、小组交流。6S小组成员参与全部形式的培训、学习、讨论;科室全体成员参与PPT的讲解授课。
1.2.3 制定检查标准阶段 小组成员对所分管区域进行调查并书面总结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各区域的检查标准(每区域10-17条目不等)。根据6S管理法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个方面更精细的划分初定的检查标准。制定出各个区域各含6个大条目(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每大条目含相应2-11条不等的小细则。细则下附检查反馈和针对问题的改进计划(即PDCA的4个步骤)。赋予各区域整理项、整顿项、清扫项、清洁项各15分,素养项、安全项各20分,共100分分值。
1.3 实施
1.3.1 整理 整理所分管区域的物品。区分出有用的、无用的物品,清理掉不用的,留下有用的物品,腾出空间,创造舒适宽敞的环境。
1.3.2 整顿 各类仪器设备放在具有明确标识的指定位置;一次性物品分门别类,制定基数,方便增补,避免浪费;个人物品备注姓名实行标签化,避免无人认领情况。
1.3.3 清扫 将各区域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
1.3.4 清洁 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制度化。各班维持所在操作区域的整洁。
1.3.5 素养 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则。其核心的要求是员工素质的提升.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本质[6]。所以将环境纳入交接班的内容中,养成各班交接班时,检查各区域环境是否整洁安全的习惯。
1.3.6 安全 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时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患于未然。对于各个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墙砖松动、设备故障等,实行首发责任制。
1.3.7 PDCA循环法的应用 遵循四个阶段(P - 计划、D - 执行、C - 检查、A - 处理)八个步骤(P: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确定主因、制定措施,D:执行计划,C:检查效果,A:固化成果、将尚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到下一次 PDCA 循环)[5]
1.4 评价方法
1.4.1 护理部满意度调查小组发放不记名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科室实施6S管理前4个月与后5个月的满意度调查进行比较。
1.4.2 各区域负责人每周根据检查标准评分,月底汇总。
2 结果
2.1 病区管理应用6S管理联合PDCA循环后,患者对病房环境安全和环境舒适的满意度均提高,病区的总体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基本稳定维持在98%以上。详见表一
2.2 实施6S管理联合PDCA循环后,第四个月的六大区域平均分均比第三个月高。其中值班室的评分最高且最稳定,均维持在98分以上;病室的评分最低,但仍有提高;而护士站、治疗室、更衣室的评分增加比较显著。详见表二、三
3 讨论
3.1 运用分片段责任制,实施区域管理的标准化,做到病房管理精细化
本研究中将病区区域化:将大环境分解为小环境,增加管理的信心,并可以比较各区域的管理难易程度,在各区域的评分中,病室这块呈明显的持续最低分,这是由于床位多,管理对象(病人及家属)多、文化差异大、依从性不一,加上外科床位周转率快,人流量大等,均造成了管理的难度增加。而值班室的评分呈稳定高值,则是因为对值班室制定的标准明确,这里人流量少,护士执行力强,依从性高;
将各区域责任化:各负责人目标和责任明确。如此分片段责任制法在病区6S管理中能提高护士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有效改善病区整体环境,更好地促进病区6S管理的开展[6]。从表三与表二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在各小组成员的管理下六大区域评分基本呈升高的趋势。同时患者对病区的整体满意度也提升。
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大条目细化成符合各区域评分的细则,可以将管理精细化,可以根据检查结果,一目了然,明确的知道问题出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哪项上,便于PACA循环时的重点改进。比如护士站的扣分经常出现在整理项,治疗室的扣分更多出现在素养项,那么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提高效率。
3.2 运用PDCA循环,实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每月各区域检查结果,首先查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关键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接着根据制定的计划,应用到现存的实际问题中;然后在下一月检查时,评估针对的问题是否解决或改善,以此判断制定的改进计划是否有效;若效果显著,则将改进计划制度化,若无效,再将此问题列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直至问题改善。护士通过主动性的寻找问题,一改护理工作所处的被动地位,又提升了自我品志,培养了创新思维[7],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的循环都是取精华、弃糟粕,对原有流程的优化过程,从而实现病区管理稳定性的、持续性的发展。
总之, 在病房管理中运用6S管理联合PDCA循环法,可以使得病房管理标准化、精细化,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房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可以调动护士管理积极性,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实现病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越等, 运用现代环境护理理论管理病房环境的效果分析. 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9): 第673-675页.
[2] 陈雨朦与方进博, 护理工作环境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护理管理, 2014(10): 第1112-1115页.
[3] CICOLINI, G., et al., Workplace empowerment and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Nurs Manag, 2014. 22(7): p. 855-871.
[4] Manojlovich, M.,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Emp-owerment and Selecte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J Nurs Adm, 2002. 32(11): p. 586-595.
[5] 王锦佳, 谢宝缘与郭萍, 6 S管理联合PDCA循环在病区医疗护理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9): 第80-81,82页.
[6] 邵红与徐军, 分片分段责任制法在病区6S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35): 第127-129页.
[7] 汤莹, 过黎黎与林小钰, 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病房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医药前沿, 2015. 5(26): 第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