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张家界市桑植县马合口乡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

2018-12-21孙琦郭邦顺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桑植县白族民俗文化

孙琦 郭邦顺

一、精准扶贫及旅游扶贫背景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多次下文指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并强调“十三五”期间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二、旅游扶贫的可行性

旅游扶贫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旅游发展实践中提出。30多年来,旅游扶贫已成为我国反贫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之一。总的来说,旅游扶贫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有利于地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

三、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较晚,相关旅游从业者急切追求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迅猛、形式多样,但同时也产生了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新矛盾。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具有文化的原生性、参与性、质朴性及浓郁民俗风情的特点,且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增长的亮点。因此,从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视角出发探索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马合口乡民俗文化旅游分析

(一)桑植县马合口乡概况

马合口白族乡地处桑植县東北部,武陵山脉北段,东邻官地坪镇、走马坪白族乡,西、北与芙蓉桥白族乡接壤,南抵空壳树乡,官瑞公路穿乡而过。乡域总面积119.18 km2,总人口15 572人,其中白族13 723人,占比87%。乡境内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县白族人口最早迁入地,境内有白族宗祠、钟氏祠堂迁一大院等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村民至今保留着跳仗鼓舞、唱傩愿戏、赶庙会等白族传统习俗,白族文化生态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广阔的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

(二)马合口乡旅游市场分析

桑植县位于市域西北部,是贺龙元帅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境内自然风景奇特秀丽,民族风情神秘浓郁,富有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及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拥有洪家关、芙蓉桥、马合口等白族集聚地,是全国第二、湖南省第一的白族聚集地。全县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呈上升趋势,游客接待量由2010年的152.3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444.7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0%。

桑植县旅游产业以红色旅游为主,生态旅游、白色旅游等为辅的旅游产业新结构。而随着张家界市“西线旅游”的大力推进,错位发展,西线风景将与武陵源核心景区、天门山、东线大峡谷等交相辉映,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桑植县的旅游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马合口借助区位和资源优势,融入“西线旅游”发展大潮之中。依据市场发展形势,按2%的游客占比,则5年内年游客接待量将达10万人次以上,2030年将达20万人次以上。

(三)相关政策背景

1.《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中央1号文件。2017年2月5日,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各类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和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2.湖南省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建设“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业的决策部署,实施湖南全域旅游战略,吹响湖南旅游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的进军号角,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3.张家界全面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综合部署、全面开展市域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充分发挥该市旅游产业优势,改善生活、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提高收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游客消费需求为主线,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打造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

(四)规划总体思路

1.旅游开发目标。张家界市最具魅力的白族文化旅游品牌;全域旅游型乡村建设样板。

2.旅游主题特色。寻白族异域风情,赏白乡山水田园,宿白家村寨民居,品白民历史文化。

3.硬件项目规划。建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设立旅游精品线路和白族文化体验区,更好地展现民俗文化。

4.文化项目规划。白族歌舞:仗鼓舞、九子鞭等;白族传统手工艺:白族服饰制作、竹编漆器银配饰工艺等;白族传统节庆活动:白族三月街、游神等;白族餐饮文化:荞粑粑、坨坨肉、秆秆酒和长签烧烤。

(五)旅游发展具体规划

1.以文化涵养旅游品质。开办白族刺绣班,免费对村民进行培训;支持板凳龙、桑植白族仗鼓舞的传承与发展,实施白族文化“后继有人”工程,将白族仗鼓舞、九子鞭等白族舞蹈纳入大课间。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内涵。

2.以载体营造旅游氛围。在全乡范围内建成文化墙、白族文化广场、白族戏剧院,为文艺活动提供场地,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舞台与载体。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建成梭子丘白族大酒店、白族茶馆、家家红大型超市等商业载体,为旅游发展提供服务。

3.以建设夯实旅游基础。打造“梭子丘样板”,以梭子丘村原有集镇街道为依托,利用乡村独特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和乡村聚落等资源,打造成梭子丘白族风情老街,辐射全乡其他村,为城市居民提供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购物的新型体验,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增强吸引力,带动全乡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桑植县白族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邹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白族敬酒歌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山里娃的“飞天”梦——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中学初二学生张世林的航模之旅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