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兴安的全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2018-12-21袁可会
袁可会
当前,全国各地都高度注重全域旅游方面的发展,在借鉴国外的一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探索不断深化,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法国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中,全域旅游得到了明显体现。對比外国而言,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较晚,对其进行研究也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兴安作为全域旅游研究的“处女地”,当地很多旅游资源有待整合、利用和研究。对全域旅游进行深入解剖,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打响兴安全域旅游品牌,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可以推动广西兴安全域旅游发展。
一、全域旅游的背景与概念
(一)背景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是指受景区旅游人数激增和游客爱好、时间和交通等影响,游客游览目的地的选择增多,打破了之前的一些局限。随着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的变革,国民休闲的“大市场”形成,全民休闲化成为一种趋势。旅游业产业升级的“大产业”是当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全域化产业融合、升级,促进“泛旅游产业”的发展,可提升产业附加值。顶层设计的“大政策”“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旅游业提出的要求,并且强调了“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准确定位。全域旅游,重视全民化共享、消费全时化、体验全景化和全业化融合,统筹旅游事业与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此概念提出较早,但国家层面全面推动有延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年在会议上明确提出全面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规划,且制定了工作目标。
(二)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指各部门、各行业共同积极融入,并且共同统筹与管理,全民共同参与,对目的地吸引物要素进行充分利用,为游客提供全时空、全过程的体验产品以及全方位体验,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全域旅游”追求的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而不只是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层次上,实现旅游在新财富革命中价值的最大化和旅游品质的最佳化是其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二、广西兴安的概括及全域旅游的现状
(一)广西兴安概况
中国首批对外旅游甲级开放县——兴安,其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要冲,前后荣获“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名县”和“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等荣誉称号。兴安临近北回归线,气候是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温度宜人。全县版图总面积2344 km2,其县境内地形复杂而丰富,山地位于东南与西北和东南,重峦叠嶂;水域发达,有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漓江和湘江两大主流。
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县西北部有一座猫儿山,最高峰海拔为2142 m。县西南的狮子山上有纪念碑园,纪念红军突破湘江的烈士。其距县内2 km,总占地80000 m2。境内有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灵渠,全长37.4 km,其对中国的一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兴安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兴安县先后荣获诸多殊荣,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兴安也位列其中。兴安县融合全部的旅游资源,开拓创新,以“旅游+”的模式,以旅游为导向,全力建设本地特色品牌“四带”——“灵渠人家”生态观光旅游带、猫儿山山景区为代表的“华江—高寨—猫儿山”绿色生态旅游带,依托红色旅游“红色湘江”旅游带,依托乡土文化“桂北老家”生态乡村旅游带,打造出兴安县文化旅游名片,由单一的景点景区到深度实现全域发展,促进兴安县旅游全面、科学、和谐地发展。
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好的势头下,兴安抓住机遇,发挥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红军堂等历史遗址加之光辉的历史故事的独特优势,继承与发扬并深刻的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体验式的旅游景点使游客深切地体会到了伟大精神的魅力,这样做不仅发展了旅游,而且也很好的进行了长征精神的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
兴安县充分运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即乡村游农家乐,把多样化的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坚持自然和谐、突出特色,规划出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参与到其中,真正体会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和民俗风情。兴安县政府应抓住契机,以打造品牌旅游带为导向,带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以及特色农业的发展,把全县域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大5A级景区”来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行完善的建设以及科学的管理。
三、广西兴安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西兴安全域旅游发展优势突出,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兴安全域旅游要紧抓机遇,按照“生态优先、旅游带动、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的原则,打造品牌,实现观光游向度假休闲游地成功转型,在文化特色和旅游产品上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深度开发。兴安全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开发挖掘力度不够,内涵品位低
旅游是文化性较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灵魂。所以,只有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但是广西兴安全域旅游还存在开发不深入、品位低,停留在传统的低层次经营层面,缺乏特色,体验性旅游活动和产品不够丰富,无法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的问题。此外,农家乐也未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管理。人们应注重对乡村习俗、生态田园、农事活动旅游产品的形式进行开发,使其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以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吸引力。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差
兴安县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体验性活动少;特色美食开发不足,不能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美食的独特性;住宿缺乏多样化,选择较少;旅游衍生品缺乏内在文化,无法体现当地特色,起不到纪念兴安的作用;从业者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开发、经营、管理和公共礼仪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三)知名度低,宣传效果弱
兴安旅游开发人员品牌观念淡薄,设计理念落后,缺乏围绕品牌建设的合理规划,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形象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兴安特色品牌形象的打造,影响了其旅游品质的提升与发展。“天下漓江,源自兴安。”兴安应通过大力宣传,引导游客探寻漓江源头的神奇和美丽。
(四)“旅游+”发展不充分,旅游新格局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兴安旅游应该朝着深度发展的方向发展,引导游客改变以观光为主的行为。目前,其产业链还有待延长。兴安在大桂林旅游圈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拉长桂林旅游的链条未得到落实,新的旅游格局不完善。兴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和漫长岁月的人文积淀,其可以通过策划、包装、推广一系列的兴安故事,提升知名度。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兴安全域旅游要深挖地方特色,突出当地浓厚的文化,将文化融入旅游,让旅游充满故事性与生命力,从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旅游名片,打响品牌知名度,丰富兴安旅游内涵。兴安全域旅游要发挥其优势,构建“旅游+”产业体系,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采取适宜的体验旅游方式,充分展示兴安旅游资源的魅力,为其全域旅游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
(一)围绕深度开发,提升内涵品位
借鉴学习国内外经典案例,因地制宜进行发展,打造专属品牌。抓住兴安列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响应国家红色旅游号召,深入开发红军遗址和丰富红军长征故事,打造当地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特色品牌,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兴安应深度挖掘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兴安已打出以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和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以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并通过继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全力推动兴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红军长征过兴安走过的线路为轴,以沿线重要的遗址为点,打造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带动沿线的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从而在全县境内形成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新态势,最终形成兴安红色名片。
(二)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兴安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配套设施,形成完善的系统,增加游客的舒适度。要使游客“吃得有特色、住得有感觉、行得便捷、游得舒服、购得畅快、娱得满意”,并且突出特色,将当地文化傳统与风情、民俗相结合,形成兴安韵味。
瑞士的全域化旅游交通、旅游服务、旅游标志、智慧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等让其旅游发展堪称完美。在瑞士,智能APP将对用户的喜好作出判断,并提供相对应的最佳旅游线路供用户选择,游览线路图覆盖整个瑞士。兴安县要从中汲取经验,制定不同风格的精品旅游线路,如休闲山水骑行线路、红色文化学习线路、民俗风情体验线路、历史文化探寻线路和生态养生线路等各具特色的线路,还可根据游客的需要为其提供私人订制线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线上和线下同步宣传,提高知名度
兴安应打造独属风格并进行宣传,以提高知名度。线上宣传,利用微博、微信、官网和抖音等进行宣传,如在微博创建话题,再借助明星的网络影响力、转发等提高公众参与度,利用微信公众号推文增加关注量,拍摄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在抖音上播放等,从多方面进行宣传。官方网站与微博同步发布一些活动举办的排练场景等内容的动态,吸引大众的关注。通过优酷网、南宁时空网论坛、天涯论坛、广西卫视、旅游卫视及各地方电视台对兴安县内举办的一些活动进行报道。
线下利用传统的报纸、传单等方式,进行长期持续的宣传,以提升其旅游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定期招募商业群体进行展览、专题推介活动,特色餐饮文化品尝会等活动,吸引大众来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兴安旅游的知名度。
(四)利用“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旅游新格局
发挥“旅游+”发展模式的作用,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形象。融合创新,多元发展,各产业领域进行深入的发展。兴安县将北渠和南渠作为一个全域来进行规划,深挖灵渠厚重的历史文化,并使之与灵渠两岸旖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兴安大力发展自身优势,积极加入大桂林的旅游圈,构建旅游新格局。下一步将打造到阳朔的旅游通道和三大水库、猫儿山2个生态带,并将3个带连接起来,实现同步发展。借助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发挥兴安在大桂林旅游圈的作用,拉长桂林旅游的链条,使旅游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使旅游设施和服务不断完善,使旅游环境不断优化,知名度不断提升。在当地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历史文化之旅、山水之旅、休闲度假之旅、红色之旅、民俗风情之旅和生态养生之旅等多元化的品牌旅游,充分满足游客的要求,从而实现兴安县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大繁荣。
五、结语
关于全域旅游的发展,国外相关研究已趋于成熟,研究角度和内容广泛和丰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应积极进行借鉴学习,以促进我国全域旅游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中国旅游业的进步。在全域旅游发展下,开发人员应对兴安县进行合理定位,发挥全域旅游优势,打响兴安全域旅游品牌,构建“旅游+”产业体系,推动其全域旅游的发展,使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