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彝族风情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2018-12-21田雪雪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风情凉山风情

田雪雪

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外学者从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逐步转向对传承的研究,其旅游开发一般采取博物馆、遗产廊道、影视作品和旅游商品等开发模式。国内学者李光霞提出四维工业旅游开发模式选择框架探索性地将区域增长极理论应用于曹妃甸工业旅游开发研究;韩卢敏对福建省滨海旅游可开发模式进行探讨;杨桂荣通过深刻剖析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负面影响,阐述了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模式。李树翠对元谋彝族婚俗制度、程序、演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侯小纳运用巴赫金狂欢理论对凉山乡彝族火把节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同时对凉山乡彝族的丧葬文化进行个案研究;在凉山乡旅游方面,仅有陆铭宁对凉山彝族地区水体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结合凉山乡实际调研情况,对比多种旅游开发模式的利弊,提出适合凉山乡彝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少数民族风俗体验类的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经验。

一、基于“钻石模型”的资源优势分析

1.生产要素分析。本民族文化受外来冲击较小,该地传统文化依然保存完整。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不配套或不健全,特别是旅游交通和接待设施较为落后。

2.需求条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希望寻求一种积极向上又富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及生活体验,无形之中增加了对少数民族风俗的好奇,为彝族地区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3.发展机遇。楚雄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亿万年前的“恐龙化石”、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化石”和世界上最早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万家坝铜鼓;有大姚唐代白塔、岔河民族村等,楚雄州所拥有的绝无仅有的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彝州旅游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

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本文主要对3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对比。文化主题园区模式:园区以某一主题为建设主体,在造景、功能分区、互动设计等方面体现主题特色,其特色突出、定位明确、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点。民族风情体验模式:民族风情体验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下减轻压力的一种休闲方式,广受都市游客的喜爱。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指文化旅游的开发以资源保护为前提,采取多样化的展示手段向旅游者展示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凉山乡彝族风情开发模式选择

1.以特色旅游资源为背景。在彝族文物古跡、民居建筑、民间工艺和名特土产品等都是凉山乡典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民族意愿、宗教习俗,加强对“彝族文化”的宣传营销。需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村寨进行打造,在具体的道路建设、民房院落改造过程中,要力求突出彝族风情。

2.以文化创意产品为支撑。用当地自然形成的较为集中的村落和现存的文化遗迹,建设小凉山彝族虚拟社区,充分展现大小凉山彝族社会制度、彝族建筑、服饰、迁移、生活起居和禁忌等民风民俗活动,展现凉山彝族独特风情,开展彝族社区体验、民族风情初探、生态观光等旅游活动。

3.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导向。大小凉山彝族风情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对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凉山彝族别具风格的舞蹈有“耍刀舞”“火把舞”“毕摩舞”“过门舞”“唱喜舞”等。当地在旅游开发的同时,通过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对彝族文化进行有效的整理归档,不仅能够为当代人提供一个学习、参观的场所,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而且也可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凉山乡彝族风情开发示意图见图1。

图1 凉山乡彝族风情开发示意图

四、结语

对凉山乡彝族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应通过以特色旅游资源为背景、以文化创意产品为支撑、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导向的方法,融合文化主题园区模式、民族风情体验模式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优势来有效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充分挖掘该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特色,同时加大旅游营销的力度,在云南省的旅游格局中确立自身的位置,争取成为全国彝族风情的知名旅游胜地。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风情凉山风情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风情之旅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西部风情
民族风情二题
唐时风情诗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