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视角下赣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2018-12-21肖福荣李良霄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旅游+旅游区赣州

肖福荣 李良霄

赣州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印发了《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2017年-2019年)》的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积极策应高铁时代的到来,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旅游产业的规划不能仅是单一的目的地旅游,在充分借助目的地全部吸引物要素的基础上,需融入各行各业,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规划提升旅游发展,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产品体验,真正发挥“旅游+”的作用。

一、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的现状

(一)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8个;国家5A级旅游区一处,4A级旅游区10处;3A级旅游区2处,形成世界橙乡、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和生态赣州五大旅游品牌。资源分布率达77%,森林覆盖率达74.2%。

(二)政府政策支持

赣州市委市政府、赣州旅游与发展委员会高度重视全域旅游的发展工作,出台了纲领文件,如《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2017年-2019年)》,制定了系列措施保障,如“六大原则如何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确定了旅游项目建设目标,明确了重点旅游景区项目,计划了投放资金,以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

(三)稳定的旅游基础

赣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赣州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8 306.85万人次,同比增长23.22%,旅游总收入794.94亿元人民币。赣州市被授予2017年度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另赣州市人口近千万,辖区内高校数量较多,充裕的辖区人口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市场。

(四)地理位置优越

赣州市是江西省南大门,东接福建省龙岩市和三明市,南至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河源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千里赣江始于赣州,香港香江源头位于赣州市境内。赣州还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地理位置优越,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出游欲望的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市民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欲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与休闲。据有关数据显示,江西省2017年旅游接待总人数5.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 435.09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1.57%和28.87%,该数据侧面反映消费者旅游欲望越来越强。

二、“旅游+”视角下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

(一)旅游+工业,让游客感受红土地的工业振兴

赣州市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香港工业园。中国稀金谷、现代家居城、青峰药谷、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园、赣州综合保税区、瑞金电线电缆产业、大余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于都服装、上犹玻纤、会昌氟盐化工和宁都轻纺等一批批特色工业产业不断凸显,每个县都有各自的特色工业,有很多的工业项目,日益壮大的工业产业集群,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区,接踵而至的工业项目。

笔者建议部分优秀项目和企业适当开放供游客参观考察的区域,如让游客了解某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某项目的新颖奇特之貌,体验某技术的科技前沿。借助旅游契机让游客深深感受昔日貧瘠的红色根据地,而今强劲的新型工业化,从而共同实现赣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二)旅游+农业,打造农业特色

赣州市农业资源丰富,脐橙、油茶、蔬菜、粮食、白莲、茶叶和养殖等产业遍布赣南大地。脐橙产业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多年来居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榜首;兴国油茶名响京城;赣南茶叶从唐代开始就被列为贡品,“上犹绿茶”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夷源”茶获中国驰名商标;石城县1996年被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已初步形成的果园生态养猪区,肉类加工产品有香肠、腊肉、火腿和方肉等;宁都黄鸡获中国驰名商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品种列入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兴国灰鹅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兴国灰鹅证明商标,品种列入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大余麻鸭列入了中国家禽品种志、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禽类产品加工以生产板鸭、腊鹅。

上述知名农业产品或农业基地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规划宜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品或农业基地纳入其中,形成综合体,这些综合体可以作为旅游特产、旅游景点、旅游项目。如石城县每年举办荷花生态旅游文化节,打造“中国最美莲乡”;形成了很多供游客采摘的生态脐橙基地,形成了吃中玩、玩中吃的休闲旅游模式,还有以金秋季节为最佳观赏期的崇义的梯田水稻。

(三)旅游+文化,让赣南文化加速传播

赣州市文化底蕴深厚且多元,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和阳明文化渗透于赣州的每个角落,熏陶着960多万赣南同胞。丰富的文化业态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厚重的文化积淀让赣州独具魅力。

赣州市全域旅游规划宜把文化植入赣南大地。赣州立足自身文化禀赋,针对各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同,建设文化精品旅游区,如打造瑞金红色旅游区、兴国将军县旅游区、于都长征第一渡旅游区、龙南的客家文化旅游区、中心城区的宋城文化旅游区和崇义的阳明文化旅游区等。借助文化提升旅游,通过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且文化与旅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旅游+文化,将产生“1+1>2”的效应,而且这将会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名片。

(四)旅游+饮食,让游客在赣州体验舌尖上的味道

赣州饮食文化异常丰富,不管是餐桌上的菜肴还是民间小吃抑或是包装食品举不胜举。如菜肴中的四星望月、赣南小炒鱼、宁都三杯鸡、宁都肉丸和客家酿豆腐;小吃界的安远三鲜粉、信丰萝卜饺、客家擂茶、客家艾饺、腌菜卷、牛肉汤、珠子粉、毛薯酒、包米馃和炸薯包;包装食品中的酸枣糕、高山青草奶、月亮巴、鱼丝、烫皮和黄元米果等。

旅游離不开美食,游客渴望享受目的地的美食,所以会在旅游途中携带轻便食品,或者享用风味大餐。美食旅游是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赣州市宜加大美食的推广力度,把美食融入全域旅游,借助美食的影响力吸引游客的到来。多举办旅游+美食的活动,如举办某美食烹饪赛、某美食享用赛等。

(五)旅游+赛事,倡导赛中游游中赛

承办赛事已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式,赛事涉及的人群多,影响的面积大,辐射的范围广,且能带动众多产业协同发展。赛事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所以可通过增加游客人数来带动旅游收入的增长,扩大城市旅游形象,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带动旅游业配套发展,促进赛场成为特色旅游景点或者景点成赛区。

赣州市宜加大对各类赛事的承办,积极申请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主动组织区域性体育赛事,依托赣州市的高校资源承办各类学术类赛事。让参赛者感受比赛亦感受旅游的乐趣。依托自然资源承办一些独特的新奇的趣味性赛事,如依托赣南脐橙,脐橙大使或脐橙形象代言人选拔赛。再如,针对寻求刺激的青年人开设赛车、漂流比赛等。依托赛事+景区+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名片和旅游产品。

(六)旅游+养生,在旅游中享受养生

赣州市环境生态、气候宜人、温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适宜发展养生康健产业。根据资源不同,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旅游;依据温泉资源发展温泉水疗养生;依据环境生态及气候宜人发展避暑养生;依据森林资源发展天然氧吧;依据农业资源发展田园养生;依据矿物质资源发展美容养生;依据山谷、水体等地貌资源发展运动养生。从而打造出一批批生态园林基地、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等,形成生态养生产业体系,逐步构建度假、休闲、运动和养老产业的大循环。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旅游区赣州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