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评价及空间分析
2018-12-21黄津津
黄津津
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之始。2013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举行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座谈会上,有西北5省、西南4省市参加。西北五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西南四省市包括重庆、四川、云南和广西等。这标志着九省优先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集团。
该九省与中亚、南亚地区地缘邻接,将建设成为中国通向亚欧大陆内部的窗口和经济通道,通过新一轮整合将赋予旧丝绸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与意义。九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相互之间地缘连接、人口与经贸往来频繁、文化较为相近,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丝路经济带”战略提出背景下,九省将命运相连,通过深化政策、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统筹协调,推动区域一体化,从而充分承接国家战略。
本研究目标在于分析出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水平及其空间布局状况,这将有利于更好地梳理九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基底,有利于更好地找准各省旅游定位,有利于理清“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系统结构,從而提升“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合作顶层设计的适应性,推动九省旅游统筹协调,助力旅游及更高层面的一体化进程。
一、相关研究回顾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竞争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Hartserre(2000)从市场的角度把“旅游业竞争力”定义为旅游目的地不但能够保持其已有的市场地位和份额,而且能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其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的能力。Ritchie & Crouch(1999)从产业的角度认为旅游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创造增加值和通过管理资产、生产过程、吸引物、侵略性和亲近性,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融入到一个考虑到目的地的自然资本以及对下一代的供给能力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中,提高国家增加财富的能力。Hassan(200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旅游业竞争力”不但在于旅游目的地能够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还在于其创造并整合能维持旅游目的地资源被可持续地为产品增值的能力。本文比较赞同Ritchie&Crouch的定义,从产业的角度界定旅游竞争力概念。
国外对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探讨旅游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一直是其热门话题。Leiper认为决定一个旅游系统发展状况的4个因素是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Enright&Newton构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该模型包含4类因素:核心资源和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目的地管理以及资格性因素。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晚,从研究对象上看,可分为4个层次一是国家旅游竞争力,二是地区旅游竞争力,三是城市旅游竞争力,四是某旅游区竞争力。
旅游竞争力评价是旅游竞争力研究的主体部分。国内外学者所使用的旅游竞争力研究方法都是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选取不同的指标,构建不同的模型,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实现对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分析。目前,学术界对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要想在研究范式上进行突破创新比较困难。本研究综合前人研究理论与方法,选择因子分析对丝路经济带九省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尝试运用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对象与之前的研究不同,与“丝路经济带”这一热点概念相呼应,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是相对权威的官方发布的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是相关统计年鉴以及政府官网发布的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出九省旅游竞争力得分,再利用九省旅游竞争力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而得到空间集聚和异质情况。
许贤棠等(2015)结合温碧燕的研究和世界经济论坛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52个指标3个要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鉴于以上研究,结合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发展状况以及数据可获得性,本研究初步设想构建3个要素层,40个指标体系,并获得了对应的数据,随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各省份旅游竞争力。从结果可以看出西南四省和陕西省旅游竞争力水平较高,得分都在4分以上,这些省份在资源禀赋和整体经济实力上优势明显,四川省得分更是在6分以上,是西部旅游经济的极点。剩下的西北四省旅游竞争力水平得分较低,与前五省相比,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对出于劣势。这似乎存在着一些地域相关性,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雷达图见图1。
图1 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雷达图
三、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
(一)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大致分布
在对丝路经济带九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之前,本研究制作了九省旅游竞争力的分布图获取研究对象空间分布大致状况。利用GIS从1︰400万全国矢量化地图截取丝路经济带九省矢量面要素,添加旅游竞争力属性数据,再将此shp.文件加载到GeoDa中,进行Standard Deviation Map的操作,直接得到九省旅游竞争力分布图。可见,九省旅游竞争力大致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局面,中部地区存在极值。中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其中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秦岭虽空间邻接,但实则被地形分割,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发展悬殊较大。
(二)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全局自相关情况
对九省旅游竞争力进行Univariate Moran's I分析操作,得到以下结果:Moran's I的值为0.029,比较小,说明全局呈不明显的正自相关分布。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具有较弱的马太效益,相邻省域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有一定的集聚趋势。这一结果与上文的分析是统一的,具有正空间自相关特征是因为旅游竞争力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Moran'I的值比较低是因为中部出现了极大值与极小值省域邻接的情况。虽然其空间自相关效应不是很明显,但仍值得对其进行分析尝试。
(三)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局部自相关情况
笔者进一步了解各省域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异情况,对九省进行了空间关联度分析。选择Local G Statistics,设置变量和空间权重,可以得到Gi*热点图,反映出了九省旅游竞争力东南高、西北低的整体格局。
旅游竞争力跟区域社会自然环境相关。丝路经济带九省东南五省为了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气候舒适、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且民族集聚,人文景观资源也较丰富,整体旅游资源禀赋较高,此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旅游开发程度较高,旅游市场较大。西北四省位于干旱半干旱或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差,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社会人文方面,人口密度低,所创造的文化景观无明显优势,社会经济支撑条件也不佳,因而旅游竞争处于弱势地位。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文章通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带入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了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水平。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和陕西旅游竞争力水平较高,在4分以上,其中四川省更是达到了6分以上。而西北四省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旅游竞争力水平都在4分以下。
通过对九省旅游竞争力进行Moran's I全局分析,得到Moran's I值为0.029,表明丝路经济带九省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弱的正自相关性,也即旅游竞争力高值与低值省份存在较弱的集聚性,省份之间地理邻接性对旅游竞争力扩散影响较弱,这也是受西部地理环境割裂影响的结果。
通过对九省旅游竞争力进行Gi*空间关联度分析和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图分析,可以看出九省旅游竞争力在中部偏南地区呈现热点分布,西北地区则呈现冷点分布,九省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这与九省的社会与自然环境背景相契合。
(二)讨论
“丝路经济带”这一概念为九省旅游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九省要充分利用地域的邻接性加强省份间的关联耦合,基于现有格局优化分工合作,推动各省优势发挥,构建丝路经济带旅游高效系统,从而实现丝路经济带整体效益。
基于丝路经济带九省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异大、地理空间相对分割,旅游竞争力空间集聚不明显的现状,九省应强化整体合作,以“丝路经济带”为合作框架、以地域邻接为合作基础,加强在区域旅游规劃、区域旅游管理、旅游线路开发、旅游联合营销、旅游人才智库和旅游招商等众多领域的合作。以开放政策破除行政区域分割,以加强省域间交通交流破除地理空间分割,建立长效的旅游合作对话机制。
基于九省旅游竞争力东南高、西北低的现有分布特点,九省应提升旅游竞争力高值地区在投资、设施、智力和市场等方面的分享与带动作用,弱势地区要找准定位,差异发展,与优势地区进行配合,承接优势地区的资源扩散,形成以优势区域为核心、互补融合、功能分工的有机系统。各省份要继续推动优势发挥,以创新驱动新业态、新优势的形成,从而提高各省份的旅游竞争力,推进系统更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