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商会组织在沈阳
2018-12-21周晓红TextbyZhouXiaohong
◎文/周晓红 Text by Zhou Xiaohong
奉天商务总会旧址
当我们漫步在中街,看到两旁林立的商厦和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许不曾想到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就已经聚集在这里经商了,而且他们还成立了奉天商务总会,把这里管理得井然有序。奉天商务总会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会组织,它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中街钟楼南面的一座小楼(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92号,原奉天府尹衙门旧址)里,这座楼现已被沈阳市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最早商会设在长安寺内
沈阳作为当年东三省政治、经济的中心,商业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自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牛庄开港后,各地的商人都相聚在沈阳地区经商,这些商人在繁荣经济的同时,经济纠纷也日渐增多。沈阳城内的工商界人士为调解经济纠纷,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共同商议成立“公议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商会组织,其办公地点设在城内钟楼东北处的长安寺内。
公议会是各行商业主在同一地域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便于相互援助,应付竞争局面而成立的,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公议会每天对银钱、典当、粮食的价格进行公议定价,并调解商业纠纷,维护商业利益。公议会在当时沈阳城关16道大街各设一个分会,各分会负责办理本地面的商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议会成员也由原来的全体从业人员逐渐转为有代表性的店铺业主,直至由左右一方的商业头面人物所组成。公议会的作用也由最初的为维护本行业利益向推进社会公益事业方向发展。而且,会员要严格遵守一些规范,遵守商业道德。比如,当时沈阳中街闹市上千姿百态的店铺牌匾、字招、图像幌子、物象广告、商业宣传等,都注明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公平交易”“谨防假冒”“言不二价”等字样,充分体现了公议会所提倡的经营准则。
奉天总商会旧址,1952年在此成立沈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1902年成立“奉天商务总会”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输出资本和倾销商品,面对这一系列的商战,工商业者愈加感到势单力薄,希望联合各行业力量与外商抗争。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于光绪末年下令设立商部,制定商法,倡设商会。于是,1902年根据农商部令,盛京省城公议会改组为奉天商务总会,并任天合东丝房经理田子超为总理,宝和堂中药店经理甘益棠为协理,十六道街的会头改称为会董。奉天商务总会奉行的宗旨是“剔除内弊、考察外情,使官商声息相通,以除隔膜之弊”。为调解商事纠纷,在会内设立“商事公断处”。
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随着朝代的更替,商会组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12年3月,在奉天劝业道的指令下,各工业行业单独组织成立了“奉天工务总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工商组织分开,工商两会并立。1913年,奉天省长公署决定,将钟楼南面前奉天府尹衙门旧址(现在的朝阳街192号市工商联所在地)拨给商务总会,奉天商务总会办事机构从长安寺迁入新址办公,奉天工务总会也随之迁入。
商会的性质是“官督民办”,它既是代表商业界利益的民间团体,又是为当时官府服务的半个“衙门”。因此,受时势影响难免频繁更名和改选。
1915年12月,《民国商会法》出台后,奉天省公署将奉天商务总会更名为奉天总商会,总理改称会长,协理改称副会长。商会的要务仍是以“谋商工业之发展,并辅助地区政府推行商工业政策”为宗旨。“调查商业之盛衰及该地物价起落与输出入之统计;研究商学之新理,设商业学堂以为商人研究商学之地;改良商品以推广销路;协和商情,遇有争端出任调息,以消诉讼之累。”
1916年,张作霖出任东三省巡阅使,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振兴东北的经济,又对商会进行了多次改选。1917年改选杨玉泉(杨占山,德盛合鞍韂铺经理)为会长,副会长仍由崔立瀛担任。不久,杨玉泉涉及扰乱金融行为,被张作霖免职。1918年改选鲁宗煦(鲁棣琴,原商会坐办相当于秘书长)为会长。
1923年,奉天工务总会与奉天总商会合并,成立奉天商工总会,选举鲁宗煦为会长,刘爱贤为副会长。1924年,奉天商工总会再次改选,张惠霖(张志良,曾任奉天督军署监印官,奉天储蓄会总理,惠临火柴公司创建人)为会长,吴宝书(永昶厚银号经理)、赵宝安为副会长。同年6月,将原有的16个分会合并为6个分会。同年7月,成立奉天全省商会联合会,张惠霖被选为会长。1927年,杜重远(杜乾学,肇新窑业公司创建人)继任会长,他在任期内曾同任商会总务长的高崇民等领导工商界进行过多次反帝爱国斗争。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商会的名称也由原来的奉天商工总会改称辽宁商工总会。
商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商会在清末民初时期,始终以反对外来经济侵略,发展民族经济为己任,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1922年1月,张惠霖等人创办的惠临火柴公司,年产火柴2.5万箱,从而结束了中国人用“洋火”的历史;1923年留日归来的杜重远历尽艰辛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结束了日本砖瓦的垄断局面,迫使大连日商大华瓷厂停产转向;杜重远留日的同学陈楚材,回国后创办了东北首家新式机器染色的工厂—东兴色染公司,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民族工业;张惠霖等人筹资兴建的八王寺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也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企业。在商会的支持下,沈阳的民族工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沈阳。1932年,改辽宁省为奉天省,辽宁商工总会遂改为奉天市商会。1938年4月,奉天市商会与日本“奉天商工会议所”合并改组为“奉天商工会”,并由日本人控制。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沈阳工商界人士临时组成辽宁省商工总会。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辽宁省商工总会解体,在原址成立沈阳市工商业联合会。1991年,沈阳市工商联合会对外称“沈阳市总商会”,延用至今,继续为沈阳市的经济繁荣与发展尽其所能。
(图片由辽宁省档案馆提供)
(责编/博彦)
A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Shenyang had witnessed a boom in commerce and trade even before Newchwang became a port open to commerce in 1861, when merchants came to Shenyang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Accompanied with their arrival, business flourished and disputes rose. For the purpose of mediating and resolving these increased disputes, leaders of the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circles reached an agreement in 1862 to form a“council.” In December 1915, when the
A Law of Chamber of Commerc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promulgated, the council was renamed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of Fengtian. In 1923,the Gener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uncil of Fengtian was merged with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Council of Fengtian. In December 1928, when Zhang Xueliang agreed to submit his provincial rule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is Fengtian province was renamed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old council was replaced by General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Council of Liaoning.
张作霖给奉天商务总会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