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景扫描澜沧江-湄公河海事与搜救培训的22天

2018-12-20张建林

珠江水运 2018年21期
关键词:渡船渡口海事局

张建林

中国海事监管的难点在哪里,中国海事的监管模式新在哪里,中国海事的搜救技术达到什么层次,在澜沧江-湄公河遇到水上救援抢险要怎么做?……为期22天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海事与搜救人员培训,让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5国的40名学员受益匪浅。

本刊记者带您深入此次澜沧江-湄公河海事与搜救培训,为您全景扫描这22天的课程安排,现场教学特写及各国学员的真实体会。

培训:课程丰富实用有效

据悉,本次培训创新内容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堂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互动演练相结合,案例教学与结构化研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衔接教学相结合,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强调各国学员的充分参与和经验的共享,交流气氛活跃,贴近学员,贴近实际,学习形式多样也使培训更加生动实效。据了解,此次培训40名学员总共需要进修156个学时,包括理论培训52学时、实操培训20学时、跟班学习28学时、交流学习48学时、实地考察等其他形式8学时,学员通过培训评估后颁发相应证书。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此次培训,承办方广东海事局精心策划组织,课程丰富合理,获得学员们的广泛支持。记者看到,本次培训的教师均是行业内的专家,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严谨,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既有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等部一级的主讲人,又有香港海事处、南海救助局、中山海事局、佛山海事局等一线海事部门的主讲人,为丰富课程,广东海事局更邀请了广州新海医院医生讲授救生、医护(止血带止血法,心脏复苏法)等课程,邀请了中海国际广州培训中心讲师讲授船舶消防理论。

据悉,此次培训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包括中国及东盟5国搜救体系,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内河水上搜救技能、危化品险情应急处置、智慧海事应用、水上突发事件媒体应对、救生及医护技巧、水上船舶通信、船舶消防和渡船渡轮安全监管等广泛内容,涵盖了水上交通安全的海事与搜救内容的方方面面。

同时,为了让培训能够持之以恒,让培训质量能够得到不断提高,广东海事局借助此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援外工作水平。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随堂打分、网上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质量评估,充分听取各国学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兼收并蓄,把评估结果作为课程设置、师资选配的重要依据,此举也极大地促进了广东海事局提升援外工作水平和师资力量建设。

◎ 特写A:

在珠江口了解海事护航重大水上工程建设

据了解,珠江口水域连通南海和东盟各国,毗邻港澳,内接广州、深圳等港口,日均4000艘次船舶在航行,500艘次高速客轮在穿梭,是我国水上运输最繁忙的水域,全国“六区一线”重点监管水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7月4日,来自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五国海事搜救部门的40名学员,乘坐广东海事局海事执法船“海巡0966”船考察珠江口海域水上交通安全情况,开展为期一天的实践学习。通过现场考察,学员们详细了解珠江口海域通航环境、海上运输等情况,交流学习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海上搜救以及港珠澳大桥建设海事安全管理经验。

在“海巡0966”船上,海事教员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船上的智慧海事设备和海上救生设施,各国学员边听边实操。在伶仃洋水域,五国学员惊叹中国造桥技术,对宏伟壮观的港珠澳大桥赞叹不止,并纷纷了解在水上运输最繁忙、船舶密度最大的珠江口水域中,是如何进行重大工程建设的水上交通管制、海事监管、海上救援等具体做法,他们对广东海事部门8年如一日坚守,实现大桥建设水域水上交通安全“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的目标表示赞赏。泰国学员Thanatip向记者表示,“广东的水上安全监管和海上搜救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今天的现场教学很有意义,受益匪浅,加深了我对中国海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水上救援实际操作能力和海事安全管理能力。”

◎ 特写B:

到佛山了解“智能化”渡口管理

据了解,佛山海寿岛坐落在西江下游航道中心,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寿渡口成为岛上居民、学生出行的唯一通道。海寿渡口日平均过渡人数为4000人次,在高峰期甚至高达1万多人次。海寿岛所在的西江航道每日过往货船近400艘次,往返海寿渡口的渡船航班52班次,一旦发生货船与渡船碰撞,极易造成人员落水伤亡事故。7月17日,来自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五国海事搜救部门的40名学员,到访佛山海事局深入了解渡口管理情况,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实践交流学习。

上午,学员一行率先登乘广东内河最先进的渡船“粤佛山渡6023”考察南海海寿渡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情况,通过现场考察,详细了解佛山渡口内河渡口通航环境、渡船安全监管、智慧海事应用等情况,交流学习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智慧海事”平台使用经验。

随后学员们深入佛山海事局了解渡口管理背后的海事监管细节。在佛山海事局,海事教员借助电子沙盘和多媒体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佛山海事辖区概况,利用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介绍了佛山渡口渡船智慧监管经验做法,各国学员边听边实操。佛山海事加强信息化建设,把“智慧+现场”监管新模式广泛应用到渡口渡船现场监管中,创新应用微波传输视频监控系统,指导渡口渡船安装小型微波传输信号发射装置和监控摄像头,实现对渡船的航行状态和渡口水域通航状况的全覆盖实时监控,让渡船有了“千里眼”;同时,佛山海事局创新在电子海图的渡口水域专门设置虚拟电子航标,渡船航线上下游约300米水域设置电子“斑马线”,作为渡船横越时的特定水域,就如同陆上的人行横道,提醒过往船舶谨慎航行、注意避让,并对该水域的航行和避让行为进行规范,从而有效降低渡船与其它船舶的碰撞危险,保障渡船的航行安全,让渡船有了“斑马线”。在海寿渡口水域,“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屏”精确提供该渡口的实时天气预报,让渡口有了灵敏的“气象鼻”,渡运应对突发强对流天气更及时,乘客乘渡更安全;同时,渡船进行了全新的安全涂装,换上了醒目的橙黄色、白绿色涂装,增加了渡船在江面航行的辨识度,提高了安全保障系数,让渡船有了“安全衣”。

五国学员通过实践学习和现场体验,充分肯定佛山的渡口渡船建设,对现场井然有序的通航秩序赞叹不已,并纷纷了解如何将电子“斑马线”、“智慧海事”、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屏等监管新模式广泛应用到渡口渡船现场监管,学习如何在洪水、浓雾、船舶密度大水域進行渡运的水上交通管制、海事监管等做法,对佛山海事部门六年如一日坚持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与地方共建“最美乡村平安渡”,实现安全护送30余万人次旅客安全过渡表示赞赏。

老挝交通局航道官sombath向记者表示,今天到佛山海寿渡口现场体验后,加深了对中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广东渡运管理工作的认识,。他表示,老挝渡运也非常繁忙,渡口非常多,广东佛山的渡运安全管理经验,值得他很好地借鉴学习。

特写C:

到十三行博物馆了解水运发展文化

7月14日,来自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五国海事搜救部门的40名学员,到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进行文化交流,了解中国水运文化发展。据悉,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是专题性历史博物馆,常设“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文物专室陈列展”,以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馆内馆藏文物约1700件(套),以“文物+文献史料”的方式,展示了十三行的辉煌历史。

在“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中,学员们参观了包括“开海设关”、“十三行风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贸易”、“中西汇流”、“走向近代”等六大部分,丰富的文献史料、文物,展示了十三行从辉煌到终结的历史,也让学员们大开眼界。有学员向记者表示,十三行博物馆内的展览以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系统地展示十三行从辉煌到终结的这段雄霸中国对欧美“唯一通商”贸易口岸近百年历史的景况,同时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商人群体、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等历史事件,很有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渡船渡口海事局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中方将在渤海执行军事任务
渡口
老杨公公撑渡船
渡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