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
2018-12-20王灿
王灿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对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金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与挑战。准确识别和有效防范“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成为当前的重要话题。本文在梳理“一带一路”建设与金融支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从国家信用风险、投资资金回收风险、汇率风险和法律风险四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结合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金融风险;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114.4
一、“一带一路”建设与金融支持
作为未来中国对外经贸投资布局的重点,以及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亚非欧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性的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金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作用,我国于2014年12月设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服务;于2015年12月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贸易往来和金融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但与此同時,金融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来诸多风险与挑战。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际与地区局面,准确识别“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有效防范“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带来的挑战,有助于更加顺利与可持续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守护“一带一路”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贡献和成果。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
(一)国家信用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差异较大,沿线国家中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金融体系不健全,偿债能力和履约能力较弱,存在较高主权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沿线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经济下行风险较大;部分国家偿债来源恶化与外部流动性压力上升导致主权信用级别面临下调风险;国家间偿债环境与财富创造能力亦存在较大差异,沿线国家整体金融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且对全球金融市场敏感度和外部资本依赖度较高,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宗教习俗等有较大差异,部分沿线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国家政治局势稳定性相对较低,地缘政治风险突出,同样是引发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投资资金回收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投资主要涉及发展中国家,投资项目大多集中于公用事业、交通、电信、能源和环境等核心基础设施领域,因此普遍存在投资资金量大、投融资周期长、投资回报期长以及投资收益不确定等特点,进而产生投资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所带动的投资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而大多数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资收益率普遍偏低。在国内,中央和地方政府愿意去投资收益率偏低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因为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的特点;同时一旦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周边的土地通常会显著增值,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地方政府可以从中获得巨大收益。但上述机制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却未必生效,尽管基础设施投资能给沿线国家带来巨大收益,但投资方不一定能获得所投资基础设施周边土地的增值收益,这同样为投资资金的回收带来风险。
(三)汇率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小币种的发展中国家,其货币为非可自由兑换货币,在国际市场中流通性较差,货币币值不稳定,汇率波动大,风险等级偏高,由此可能引发汇率风险。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普遍采用美元进行结算,但在部分对外投资项目中,为方便投资项目在当地的顺利运营,会在运营过程中收取当地货币。这些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接受程度较低,兑换过程较为繁琐,且可能会在与人民币的汇兑过程中因汇率波动而产生较大的汇率风险。如缅甸央行于2012年4月初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2015年8月下旬,缅币从1美元兑换815缅元的参考汇率变化至1美元兑换1 285缅元,3年内缅币约贬值60%。此外,很多沿线国家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制度不完善,缺乏人民币与当地货币的互换机制,无法有效对投资和贸易中涉及的现存资产和负债进行有效的汇率风险保值。
(四)法律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与环境,使“一带一路”金融战略中的投融资行为面临法律风险。由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部分国家出于单方面利益、稳定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以法律的形式从投资范围、持股比例以及合营规范等方面对来自国外的投资加以限制。例如对重要能源项目、国防设施等加以特殊的投资限制;规定合营企业中外国投资者股权不能占多数;部分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来持有对合营企业重大决策的否决权。一些国家出于对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考虑,通过设置严格的法律和市场准入门槛,以及严苛的通关程序,来限制海外投资主体及产品进入其本国市场。部分国家甚至会通过临时立法的方法来限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同时由于跨国并购可能会对所在国的市场和相关产业产生影响,因此并购企业还可能在完成并购后面临所在国以及相关机构的反垄断审查,进而引发海外投资风险。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金融风险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要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一)宏观层面的“一带一路”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1.推动多边和双边金融合作,建立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加强与丝路沿线各国的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境债券发行,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深化金融监管领域合作,推动与更多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监管当局间的沟通协调,提升在重大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和监管一致性,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逐步形成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处置合作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建立金融风险国别援助机制。开展多边和双边金融征信管理合作,建立沿线国家金融征信档案,加强跨境投融资信贷管理。
2.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保障
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和物流发展,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坚持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各国主权基金的作用,对大型投资项目进行联合融资,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分散金融风险。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对在丝路沿线国家从事货物、技术、服务等出口业务和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支持,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并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为外经贸企业提供快捷、完善的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3.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内在一致性,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跨境投融資等方式,加强沿线各国经济合作,逐步形成横跨亚欧大陆的新型区域深化合作大格局,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中国是沿线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居于区域领先水平,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协同发展水平。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区域内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为沿线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有效降低汇率风险,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微观层面的“一带一路”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1. 完善金融风险管理流程,构建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相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预警体系。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管理流程,在准确识别和衡量潜在金融风险的基础上,确定金融风险管理目标,运用有效方法对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分析研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并进行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构建跨境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和监控机制,加强对国际游资的风险管理,制定中国应对突发性金融风险的处理预案。对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对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等设立风险预警指标,如采用国际国内利率差、信贷增长率、贷款偿还率等,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金融风险实施报警。推动实施跨境金融风险的分类分级综合管理,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金融风险进行专项评估,制定出台针对性强、指向性高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2. 提高跨境综合业务能力,提升投融资业务专业化水平
提升参与丝路建设企业国际业务能力,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国情不同的情况,积极对“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进行国情调研,探究各国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特点及异同,重点研究涉及跨境贸易与投融资领域的相关国情,在对各国国情熟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跨境综合业务能力,有效避免因对沿线国家基本国情“不熟悉”而引致的金融风险。提升企业境外投融资专业化水平,组建专业投融资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相关法律环境、可行性、市场特点等进行充分研判,合理预防潜在风险。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专业咨询机构要充分利用其经济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对境外投资企业进行支持,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融资金融风险信息服务和解决方案等。
3. 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涉外金融人才储备
加强金融人才国际化培养培训,依托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创新能力和风险意识、法律素养过硬、能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现代化国际金融人才。加大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形成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工作体系和合作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参与丝路建设企业跨境金融业务能力提供人才储备。优化金融人才队伍结构,加大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力度,加快形成一支适应金融行业发展需求、契合金融改革创新开放需要的金融人才队伍。建立更加高效的金融人才管理体制,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支持和评价激励机制,健全金融人才流动机制,提升金融人才队伍活力。建立健全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人才市场服务,积极拓展金融人才社会服务,优化金融人才综合发展环境。
四、结语
金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同样为中国和地区金融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准确识别和有效防范“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风险,要从丝路区域经济发展全局角度出发,准确研判形势,构建防范机制,加强多边合作,全面综合施策,让金融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为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30-59+156-157.
[2]沈悦.“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欧亚金融合作[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6-39.
[3]刘国斌.论亚投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作用[J].东北亚论坛,2016,25(02):58-66+128.
[4]张红力.金融引领与“一带一路”[J].金融论坛,2015,20(04):8-14.
[5]王敏,柴青山,王勇,刘瑞娜,周巧云,贾钰哲,张莉莉.“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J].国际贸易,2015(04):35-44.
[6]毛振华,阎衍,郭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1-9.
[7]张明.直面“一带一路”的六大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5(04):38-41.
[8]翁东玲.“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与合作风险探讨[J].东北亚论坛,2016,25(06):46-57+125.
[9]陈元,钱颖一.“一带一路”金融大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321-338.
[10]贾儒楠,韦娜.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国际贸易,2016(05):43-47.
[11]陈雨露.“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15(1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