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活用土地政策助推脱贫攻坚
2018-12-20赵惠广
文 l 赵惠广
被誉为“中国岩盐之都”的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是省级贫困县,辖18个乡(镇、街道),554个行政村,有贫困乡镇11个,贫困村12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612户、36521人。动态调整后有贫困户7257户、19422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要完成脱贫摘帽。
作为资源保障部门,叶县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扶贫优势,结合省国土资源厅支持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通过筹措资金、用地保障、政策引导等多种举措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活用政策带来真金白银。该县紧紧抓住全省土地深化利用改革的有利契机,以“空心村”整治为突破口,利用拆旧复垦节余指标(B类复垦券)在省级平台交易,为扶贫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该县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危旧房改造、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整体谋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资金,形成叠加效应,避免损害村内整体环境。为确保政策落地“开花”,县国土资源局专门派出工作组,对全县的闲置宅基地、荒地等逐宗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高位推动“空心村”整治工作。各乡镇也积极响应,明确责任,挂图作战,在全县掀起了“空心村”整治高潮。县国土资源局切实担负起牵头责任,积极协助县、乡两级政府进行统一规划、落实奖补资金、制订阶段性工作计划、验收审核上报,并以贫困村为重点,充分摸排和挖潜,确保地块面积和质量达到标准,实现新增耕地与大地块相连成片,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打好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项目施工,不仅帮助贫困户增强了建筑技能,还给贫困户增加了收入。截至目前,叶县已累计交易B类复垦券1569亩,交易金额2.93亿元,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
产业脱贫用地全力保障。前古城村位于保安镇东北部,有5个自然村,是省重点贫困村。该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村集体经济一直停步不前,可谓“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惠民政策也纷纷向贫困村倾斜,这让前古城村人看到了希望。经过多方论证,该村决定成立农业开发公司,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从而带动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在农业开发公司成立前,县国土资源局委派专人深入田间地头,对国土资源脱贫攻坚扶持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引导该村对规划的各类项目用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将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统筹考虑,充分运用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和保障设施农业用地的政策措施,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既解决了农业开发公司选址问题,又为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很快,该村以集体名义注册成立了叶县金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种植优质花生,所得盈利的六成给群众分红,两成给经营者,两成留给村集体,目前已入股连片土地500亩。村里还分别成立了由5名村民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全面负责公司监管工作。同时,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连片种植300亩高品质花生就能拿到补贴资金,还提供农业种植保险防范风险。下一步,该村还将以发展高品质花生为带动,逐步发展林果种植、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规划调整助力生态旅游。叶县的常村、保安、夏李、辛店等4个乡镇位于南部山区,均为贫困乡镇。近年来,这些地区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通过种植油桃、黑李、软籽石榴等形成了多个特色山果采摘园。同时,初步开发了燕山水库、石门水库、望夫石山、老青山和南水北调生态廊道等景点。这些特色产业和景观呈点状分布,且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很难形成整体效应。为此,县政府决定统一规划南部山区旅游线路,整合各乡镇特色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促进贫困山区整体脱贫。为使项目尽快实施,县国土资源局主动作为、提前介入,成立由补偿、测绘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徒步进入大山深处开展实地踏勘、测绘上图、附着物清点等工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工作组完成了90余公路的线路勘测定界和附着物清点工作。此外,工作组还按照“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对线路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规划调整完善的有利时机,优化调整规划布局,为该项目的落地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沿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局面,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