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放: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2018-12-20崔建玲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48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质量

◆本刊记者 崔建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产出来”“管出来”“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强调中国农业要走质量兴农之路,实现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那么,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如何?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哪些新任务?农业农村部未来将如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以此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呢?

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比10年前提高30多个百分点

12月7日,在201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三届有机食品市场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表示,目前,在各级政府部门、生产者、企业家、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积极成效,与10年前相比,有几大显著变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幅度跃升。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比2001年当时的60%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监测合格率更是提高到了97.3%。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体系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监管体系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标准体系方面,我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行业标准数量由2008年的0.35万项提高到2018年的1.3万项,基本覆盖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常用农兽药品种。建立近1.8万项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国家级层面有1.2万名标准研究、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等方面专家。检测体系方面,部省地县四级质检机构3293家,检测人员达3.2万人,主要产区乡镇也建立快检设施、快检站。财政检测经费上,中央和省级增长了20%,尤其是县级增长60%。监管体系方面,我国落实监管人员11.7万人,综合执法人员3.2万人,总计近15万人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107个县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省正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省。

对突出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肖放表示,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虽然不能做到零发生,但是要坚持零容忍,哪怕是1%的问题,也要尽100%的努力去解决。从过去注重教育转为对屡教不改、性质恶劣问题严打严惩,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近五年查处问题23.8万多起,清理关闭生猪屠宰场1107个,一批违法犯罪份子被依法逮捕、判刑和重罚。

职责更加明确。生产经营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已有21万个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承担具体监管职责。26个省份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法规,国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绩效考核、实施问责。

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发挥了根本性作用。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幅增加,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本实现按标生产,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明显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产养殖设施化、水产集装箱式养殖提升了农产品安全水平。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农药使用连续三年负增长,兽药使用大幅度减量,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8万个,得到市场普遍欢迎和好评。

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满足人民的新期待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肖放指出,新时代需要我们把握好新形势、新任务,更需要我们有新担当、新作为。

必须满足人民的新期待。新时代,人们的需求由过去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吃得安全放心。肖放认为,现阶段尽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但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仍有2~3%的不合格产品,虽然占农产品总量很小,但在我国即使一个很小的比例有问题都可能是很大的绝对数,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传谣增多加剧了人们的困惑。面对这种情况,肖放强调,即使是1%的问题,也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严打严控,让人民吃得放心、安心、顺心。

必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肖放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是农业农村部的行动纲领和重大责任,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然脆弱,基层监管能力手段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标准制定能力、风险评估能力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将运用现代方式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必须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新部署。乡村振兴“二十个字”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密切相关。产业兴旺,质量先行,没有质量安全基础,农村产业发展的根基就不牢固;没有良好的环境,也就没有质量安全基础;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文明,就没有乡风整体文明;农村食品出现乱象,农村治理也就无法实现最终目标,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农村综合治理重要内容;劣质低价始终不会让农民富裕起来,只有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才是立身之本。

必须符合农业绿色发展新方向。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必须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农业农村部将2018年定为农业质量年,提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肖放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总体还不高,从某种程度上讲,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比解决数量安全问题更复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理念、科技、管理、市场综合施策。

提升绿色生产、品牌引领、全程监管、科技保障、法制化水平

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守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一底线,一方面保障消费安全,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另一方面推进产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质量提升上来,突出防范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补齐质量安全短板、构建全链条长效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四项重点。

肖放强调,未来几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抓好五项任务:一是提升绿色生产水平,重点是提高绿色标准化能力。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在菜篮子大县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对标达标提质行动,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加强产地环境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净化修复受污染耕地。深入推进农药、兽药使用负增长,探索推进化肥使用负增长。

二是提升品牌引领水平,重点是发展安全优质绿色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改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建立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不断提高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总量规模,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产地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树立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立健全品牌激励保护机制,实行品牌目录动态管理,确保品牌“含金量”。严厉打击假冒行为,为品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提升全程监管水平,重点是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监测方法,扩大监测范围,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发挥监测“利剑”“雷达”作用。实施靶向监管,针对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重拳出击,重典治乱,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构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建立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认证、品牌推选和农业展会等“四挂钩”。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充分发挥金字招牌作用。

四是提升科技保障水平,重点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性需求。完善标准体系,抓紧构建一套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营养品质、包装分级、贮藏运输、生态循环、产地环境等方面标准,力争2020年农兽药残留标准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同步,向发达国家靠拢。研发快捷精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技术和设备,为快速发现问题提供技术性解决方案。加强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风险评估专业化水准。

五是提升安全法制化水平,重点完善法规制度和长效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治化水平,重点是完善法规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食品安全法》两法衔接、各有侧重。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对散户的管理,力争将散户责任入法。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实施联合惩戒。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强化随机抽检和监督抽查,在全国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工作理念,督促各地多办案、办好案。强化部门联动,推进社会共治,发挥消费者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强化问题发现机制。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质量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