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爷爷田径队打破世界纪录

2018-12-20张维

金秋 2018年18期
关键词:老将接力赛世界纪录

◎文/张维

苏朋学90岁了,每回出门,别人说这老爷子看起来最多70岁。他咧着嘴笑,好像白白赚了20年。他头发、眉毛全白了,背有点微驼,除了双腿静脉曲张,身体没大毛病。

2015年,他召集老伙伴李心和范兆木做军师,准备干件大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4名8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2016年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打破85岁组4×400米接力赛的世界纪录。

这几乎不可能。在他们这个年纪,很多人不是坐在轮椅上,就是躺在病床上,早就向生命这个庞然大物缴械投降了。苏朋学也知道,80岁以上,能走的没几个,更甭提跑了。

“不行,我得出山”

拿金牌,破纪录,苏朋学一辈子有这样的执念。

老人家里摆个大橱柜,里面塞满了各类体育比赛的金、银、铜牌和奖章。最早的一枚是1948年北平市跳高比赛第一名。这橱柜,收藏着苏朋学此生最骄傲的时光。

年轻时,他在北京市电信管理局工作。二十来岁时,正赶上50年代国家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热火朝天。他是北京市长征长跑队和铁人三项协会的成员。

2003年,老伴儿半身不遂,苏朋学被困住了——四个孩子都忙,他得待在家里照顾老伴的衣食起居,去楼下跑跑步都成了奢望。他眼睁睁看着每年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的世界纪录被刷新。当年赛场驰骋、能拿金牌的酷老头,要在家里憋成糟老头了。

“不行!我得出山。”2012年,距离85周岁还有五个月,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参加当年的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打破85岁年龄组1500米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已经维持了二十多年。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以前长跑队的伙伴李心和范兆木。李心做事耐心,适合当陪练;范兆木擅长“搞情报”,可以帮他整理参赛选手的信息和资料。

两人答应了。李心比苏朋学小7岁,年轻时是空军报话员,参加过朝鲜战争。当年,他在日记本上立下誓言“锻炼身体”。转业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北京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检验科工作。每天上班前,绕着东直门、建国门、复兴门、西直门跑,用现在的话讲是“刷二环”,22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他5000米跑过17分27秒,北京市第一名。

范兆木1940年出生,他和苏朋学是第一届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各自年龄组的跳高冠军。对他来说,帮助苏朋学,是重温峥嵘岁月。三人班子一搭成,赶忙给苏朋学做了一回测试。结果显示,他1500米能跑7分11秒。大伙儿高兴坏了,和世界纪录就差8秒,进行技术改进,破纪录这事儿有戏!

不过,当年没能破成。第二年苏朋学老伴儿过世,又耽搁一年。时间越往后,这事儿越难——衰老不可抗拒,同样跑1500米,刚开始和世界纪录差秒,再后来差分。这中间的差距,叫衰老。

2016年10月25日,四位接力赛选手第一次聚首

2016年年初,他们想到,既然单人项目不行,那就试试团体的?范兆木整理的世界纪录资料显示,85岁组4×400米的接力赛,世界纪录已经保持了8年多。

“就是要证明‘我行’,活着有用”

找到队友好像比破世界纪录还难。

苏朋学,想到了1984年在龙潭湖参加北京市老年人春节长跑比赛,那场比赛要求老年人55岁以上,到2016年,这些人刚好都符合年龄要求。

他翻箱倒柜找到一份当年的体育工作简报。一看,傻眼了。前十名的名单里,他是第一名,剩下的9个人,逐一打听,6个去世了,剩下三个,情况不明。

只好扩大搜寻范围。三人把以前长跑队、北京铁人三项协会的名单挨个儿梳理一遍,圈定年龄符合要求的人选,通过协会帮忙,制作入户调查表,挨个儿访谈。李心说,这就是“找对象”,要求还挺多——要符合年龄要求,要身体健康,要平时参加锻炼,要有参赛意愿,要家人同意,要能负担得起出国参赛的费用等。

最初圈定了两个人。

汪老,88岁,年轻时是个翻译。这些年还坚持冬泳,身体条件不错,参加意愿强烈。但仔细一问,前些年得过胃癌,四分之三的胃都切除了。

赵老,92岁,李心辗转找到他,可他几天前做仰卧起坐时,把腰给摔了。

都不行。苏朋学想到了以前一起训练的孙桂本。年轻时,孙桂本在东城区副食公司搞宣传,是长跑队队员,退休后参加过不少比赛,90年代还被评为北京市职工体育积极分子。

孙桂本,1928年生。过了80岁,还有一头茂盛的花白头发,除了牙掉光,身体也没毛病。

2005年老伴儿去世后,孙桂本一个人住。老人家常觉孤单,自己给自己安排节目。

苏朋学联系上他时,他是拒绝的。2008年以后,他再没参加过比赛,每天去地坛体育场跑5圈,只图强身健体,对比赛没什么兴趣。“这么老远,还要坐飞机,我害怕;而且出国一趟,得好几万块钱呢。”

“要破纪录,为国争光呢。”苏朋学强调这次参赛的意义。

这句特别受用。孙桂本决定了——去。

在那天的记事本里,孙桂本写上:“对我这个年龄来说,能出国去看一看,这是极佳的机会。要参加,就一定要拿牌,否则就甭参加。”他还做出决定,一是暂时不找保姆了,每个月可以节省3000块钱;二是彻底戒烟,当天就把半盒烟碾碎,扔进垃圾桶。

联系王志勇则相当顺利,没等苏朋学把话说完,电话那头的王志勇就说:“想去想去!”

王志勇以前也是长跑队的队员。1924年出生。

81岁那年,他以4小时48分27秒的成绩跑完北京国际马拉松,捧到了国家二级业余运动员的证书,已经算是给体育生涯画了句号。他从没想过,到了92岁,还能和老伙伴并肩作战。

最后一个人是苏朋学委托大连老将协会主席刘日福找到的。刘日福是大连市体育场场长,受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委托,每年负责带队参加世界老将比赛。

刘日福留意到上海的一个老将,最近几年,已经连续出国参加了5次比赛,应该没问题。

他叫汪锦标,1931年出生。

见证了整个组队过程的纪录片导演骆冠宏觉得鼻酸。“老年人最害怕别人说他没用。这是一个尊严问题,这几个老先生不断去挑战自我,就是要证明‘我行’,活着有用。”

“跑不了,上哪儿再找人去?”

2016年7月,距离10月26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办的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还有3个月,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接力队终于凑齐。

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扑面而来——孙桂本和王志勇没法报名参加比赛。

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参赛通知显示,截至2016年10月26日,身份证年龄在35岁到79岁内的老将运动员可以报名参加。这意味着,比赛基本上对80岁以上的老人关上了大门,这是中国田径协会出于安全考虑作出的限制,事实上,世界老将田径协会并未设置年龄上限。

也有例外,苏朋学和汪锦标这些年能参加比赛,就因为身体状况好、成绩优异,获得特批。

苏朋学找到刘日福,希望他组织专业人员对孙桂本和王志勇进行考察、测试,争取报名资格。刘日福从2009年起带队出征亚洲老将和世界老将比赛,从没见过这么大年纪还要出去折腾的,他决定去看看。

2016年7月14日上午9点,地坛体育场。时隔多年,孙桂本和王志勇正经八百地站在了赛场上。多年没上过跑道,王志勇起跑前,苏朋学和李心在旁边不停提醒,“这是起点!”“这是终点!”“绕着跑道跑!别串线!”

王志勇1米55的身高,没有大长腿,但宝刀未老——100米跑了22秒86,400米跑了1分56秒77。孙桂本更快,100米跑了19秒95,400米跑了1分51秒37。李心后来帮他们测的跑前心率、即刻心率、恢复心率,都相当好。

刘日福当场同意,这两人可以参赛。

苏朋学和李心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苏朋学盘算着,要是每个人400米都能跑2分以内,加上三次交接棒时间,肯定不超过8分30秒,这世界纪录破定了——2009年芬兰创造的世界纪录是8分43秒75。

大家当天达成共识,可以报名参加其他项目,但4×400米才是重点的重点,要确保训练期间不受伤、不缺人。

“我跑着,我就还年轻”

2016年10月25日,苏朋学、汪锦标、王志勇、孙桂本和其他队员一起,登上了香港飞往珀斯的飞机。

从北京的盛夏等到珀斯的暮春,在酒店外的空地上,四位头发全白、牙齿也掉光的老人,学习接力赛规则。起跑,从同伴枯树枝一样的手里接过接力棒,起步,再交棒……

跑5000米那天,下着小雨,有风,天微凉。起跑时太快,孙桂本右腿二次拉伤。拖着右腿走下跑道时,他身体发冷,心里更冷。

苏朋学着了急,“我叫你来跑接力赛,您怎么又来个拉伤?”孙桂本比谁都难过,提高声调说,“腿没断不是吗?爬我也把它爬完!”他放弃了后面几天的项目,贴膏药、吃消炎药、热敷,养精蓄锐,只为接力赛那天。

可接力赛前两三天,王志勇跑100米时,也是起跑太快,拉伤了。

好在,孙桂本恢复快,王志勇伤得轻。

2016年11月6日下午3点,四人准时出现在起跑线上。站在终点延长线上的李心,为他们掐表,手心冒汗,比自己参加比赛还要紧张。他心想,能找够四个人,站在珀斯赛场的起跑线上,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发令枪响,第一棒是汪锦标,2分22秒95,二棒孙桂本起跑,再过1分55秒94,接力棒传到了王志勇手中,再有2分17秒96,苏朋学最后冲刺。

8分35秒23!

“苏老,破了!”李心颤巍巍跑到终点线上,一边搀扶苏朋学,一边喊着。怕他没听到,又重复一编。苏朋学喘着粗气,也重复着“破了破了”。

孙桂本戴着墨镜站在一旁,耳朵有点背,没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但从他们的表情中读到了结果。

他们都没觉得自己老了。

孙桂本说,年岁就像股票代码,股票质量怎么样,和代码没关系。身体好坏和年岁也没关系。“很多人一天无所事事,活着就是为了吃和睡,这叫行尸走肉。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早就老了,我跑着,我就还年轻。”

苏朋学打算在100岁那年,再去创跳高世界纪录。汪锦标说他要跑到90岁、95岁,和老伙伴一直跑下去。回国后,李心把那块被汗浸湿的秒表计时器小心翼翼地封存在铁盒里。这个手表表盘大小的黑色计时器定格在8分34秒32——这是李心的手动计时,和大赛电子计时有近1秒的误差。李心觉得,没关系,这很珍贵。“掐出一个世界纪录”,是他最近十年最骄傲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老将接力赛世界纪录
一场别开生面的接力赛
让我成长的一场接力赛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高老师的第二职业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林严:环境执法岗位上的“年轻老将”
3D机械昆虫游戏接力赛
长池世界纪录
九项神奇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