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新品种昌蔬2号的选育
2018-12-20胡晓文陈伟才桂卫星喻晚之
胡晓文,陈伟才,桂卫星,喻晚之,黄 芳
(南昌市农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渐变化,广大消费者对辣椒品种的风味品质要求有所提高,对优质风味型辣椒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自2009年起,南昌市农业科学院围绕选育目标,从一系列辣椒杂配组合中,筛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经过几年的品比试验及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区域试验,该组合表现出了优良特点,并暂定名为昌蔬2号,这是一个以风味独特、品质鲜明为特点的辣椒专用品种。该品种具有亲本材料之一的江西农家地方品种枫树椒辣味浓郁、口感鲜香的特点,又比枫树椒的果形更大。产量有一定提高,抗病性、耐热性增强,全生育期挂果均衡,中后期产量相对较高。尤其适宜长江流域蔬菜大棚早春促成栽培及夏秋季设施栽培。
1 选育过程
昌蔬2号是以枫树椒YF12-03为母本,以泡椒NZ11-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品种。母本YF12-03是从江西省余干县洪家嘴乡枫树村引进的农家品种“枫树椒”的优良材料中,经多代自交选纯的典型且稳定的株系。该系具有熟性早、长势强,枝条较硬,分枝均匀,节间短,挂果集中且连续坐果能力强等特点,果纵径5.0~6.0 cm、横径2.2~3.0 cm,单果质量5~6 g,果皮墨绿,熟果红亮,皮薄肉辣,果面微皱。
父本NZ11-02是由早年引进的南京早椒黑壳系列中的变异株系,经过多年、多代的不断自交、回交选育而成的性状稳定株系。该自交系具体表现为早中熟,果面皱而空腔大,皮薄肉脆,配合力强,抗病性好,坐果能力较强,青果深绿,果纵径9~12 cm、横径3.5~4.0 cm,单果质量18~21 g,辣味中等。
南昌市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茄果类课题组长期以来紧密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围绕风味型辣椒的选育目标,于2012年秋冬季在海南三亚配制了23个泡椒类辣椒组合,经2013年春季开始对比试验观察,发现组合YF12-03×NZ11-02田间表现较为突出。于2013—2014年将该组合进行了品比试验,2015—2016年于南昌扬子洲、塔城乡、八一乡进行了多点区域试验。2016年在南昌、乐平、余干等地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均表现出早中熟、丰产性及抗病性。2017年11月南昌市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对“昌蔬2号”辣椒进行了田间现场鉴定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长势强,分枝均匀,连续坐果能力强,抗逆、抗病能力强;青果深绿色,有油亮光泽,辣味中上,皮薄肉脆,口感好,风味佳;产量高,商品性状优良;是南昌本地及周边区域春夏及夏秋大棚促成栽培的适宜品种。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比试验
2013—2014年在南昌青云谱区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6.7 m2,以典型枫树椒为对照,行距40 cm、株距30 cm,春秋季大棚栽培。
昌蔬2号的始收期比对照品种枫树椒早1 d左右,熟性与对照品种基本相当。昌蔬2号前期平均每667 m2鲜椒产量为337.1 kg,比对照增产17.7%,且2013、2014年前期667 m2产量差异均极显著;667 m2平均鲜椒总产量为2 043.4 kg,比对照增产21.9%,且2013、2014年667 m2总产量差异均极显著。该品种增产效果明显(表1)。
2.1.2 区域试验
2015—2016年在南昌地区3个区试点进行品种区域试验,试点分别为南昌扬子洲、塔城乡、八一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67 m2,枫树椒为对照,行距40 cm、株距30 cm,春、秋季大棚栽培。由表2可知,在多点区域试验中,昌蔬2号鲜椒前期平均667 m2产量为350.9 kg,比对照枫树椒增产21.6%;鲜椒667 m2平均总产量为2 088.6 kg,比对照枫树椒增产19.5%,且年总产量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表1 昌蔬2号品比试验结果
表2 昌蔬2号区域试验产量调查结果
2.1.3 示范推广试验
2016年昌蔬2号在南昌、乐平、余干等地进行了小面积示范推广。栽培管理同当地生产一致。试验主要测定了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同时对其熟性、品质等性状进行了观察和评价。
由表3可知,在示范推广试验中,昌蔬2号鲜椒前期平均667 m2产量为406.7 kg,比对照增产19.6%;鲜椒平均667 m2总产量为1 842.7 kg,比对照增产18.4%,且3个试点分别与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
该品种突出表现为早熟、高产、品质佳、商品性好。
2.2 早熟性
昌蔬2号早熟性突出,在江西春季保护地栽培条件下,从定植至门椒开花约需22~27 d,定植至门椒青果采收约需40~45 d。
2.3 抗病性
根据多点、多年区域试验田间观察结果,昌蔬2号辣椒抗病性较强,尤其对疫病、炭疽抗性较强,这2种病害的发病率一般低于10%,病情指数为2.8~3.9。昌蔬2号疫病的发病率比枫树椒低4.7%~15.4%;对病毒病的抗性也比枫树椒强,病情指数为7.7~8.6,发病率为11.2%~12.6%,比对照低4.6%~6.3%(表4)。
2.4 商品性与品质
昌蔬2号果实为泡椒类形,深绿色,果面较光滑,皮薄肉鲜嫩、入口即化,味香辣,商品性好,品质优良。据测定,红椒果实干物质含量12.4%,辣椒素含量为0.24%左右,全糖含量5.18%,VC含量为1.254 mg/g(表5)。
3 品种特征特性
昌蔬2号为早熟、薄皮泡椒类型,生长势较强,株高50 cm左右,开展度60 cm×55 cm。第1花着生节位7~9节,挂果集中且连续坐果能力强,单株结果一般达60个以上;青椒深绿色,有油亮光泽,老熟果红色,果实短牛角形,果面较光滑,果顶逐钝;果长约7~9 cm,果肩部横径3.0~3.4 cm,3个心室,果肉厚0.15 cm;一般单果质量为10~12 g,大果15 g以上,一般667 m2产量为1 500~1 800 kg,高产者2 100 kg以上。果面微皱,辣味中等,皮薄肉鲜嫩,味香辣,商品性好,品质优良。田间表现综合抗病、抗逆性强,适宜春秋保护地及露地栽培。主要以青椒作鲜食,也可加工腌制品。
表3 昌蔬2号示范试验产量调查结果
表4 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比较
表5 昌蔬2号辣椒果实性状与品质情况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育苗及田间管理
昌蔬2号辣椒品种在长江流域可作为早春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也可作晚秋设施栽培。11月上中旬播种,温床育苗,翌年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地膜覆盖栽培效果好)。作露地晚辣椒栽培时,2—3月上中旬育苗,4月下旬—5月上中旬定植。山地栽培,4月中旬育苗,6月上旬定植。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施足底肥,一般667 m2施腐熟厩肥3 000~4 000 kg,三元复合肥80~100 kg,钙镁磷肥50 kg。结果期要酌情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作晚辣椒和高山辣椒栽培时,应于6月下旬后在畦面上覆盖秸秆、茅草,以降温保湿,利于辣椒越夏。注意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以发挥该品种中后期产量高的特性。
4.2 病虫害防治
农药的施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393—2013)。
对于病害,疫病:发病初期用50%安克(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3 000倍液,灌根或间隔5~7 d连续喷药;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病毒灵500倍液等,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或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灰霉病: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1 500倍液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等,每次每667 m2用药1 kg;根腐病:发病初期可采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灌根进行防治。
对于虫害防治,蚜虫、烟粉虱: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银灰色地膜驱蚜等;化学防治,用10%吡虫啉1 200~1 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2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茶黄螨、红蜘蛛:用1.8%虫螨克4 000倍液或34%螨虫立克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重点喷洒植株上部的幼嫩部位;斜纹夜蛾、烟青虫:选用Bt乳剂2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 500倍液等,叶面喷雾,注意交替用药。
4.3 采收与包装
待门椒开花后18 d左右且青果充分膨大时,要及时采收门椒,以免影响植株长势和连续挂果能力。辣椒采收应在晴天早、晚进行,采收盛期时,每次采收间隔3~5 d。辣椒采收后用保鲜盒(袋)包装及时保鲜,以免脱离植株后的辣椒因失水而皱缩。昌蔬2号适宜鲜椒上市或腌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