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问题探讨

2018-12-20汤纯静新疆喀什疏勒县委党校

数码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地区攻坚

汤纯静 新疆喀什疏勒县委党校

引言: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精准脱贫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而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两大战略的协调推进、有机衔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脱贫标准。既要防止急躁冒进,又要防止消极拖延,确保工作进度。既要防止脱离实际吊高胃口,又要防止脱贫不实不稳,坚持脱贫标准不动摇。既要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加强对贫困县贫困村的支持力度,也要根据脱贫攻坚进展,对非贫困县和非贫困村适当给予支持,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进程。既要做到贫困识别精准,加强建档立卡动态调整,确保符合标准的农户应进则进,达到脱贫标准的应退则退,又要让贫困人口动起来,不能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贫困人口脱贫,还包括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等方面。贫困地区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加强各方面工作,确保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才能真正打好脱贫攻坚战。

着力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有效性。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着力强化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着力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继续完善建档立卡,确保精准识别;强化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选派管理,更好发挥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确保精准帮扶;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确保精准施策。按照贫困退出标准、程序严格评估,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着力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加强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努力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高基层干部脱贫攻坚能力。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措施,优先在脱贫摘帽县村实施,保持政策支持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 长短结合发展乡村产业

发展乡村产业,既是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又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只有产业振兴了,贫困群众才能稳定脱贫致富,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凝聚力,推动乡村生活富裕。随着脱贫攻坚时间节点的接近,一些地方出现急躁冒进情绪,有的地方引入的产业扶贫项目与当地特色资源结合不够,产地优势不明显;有的地方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规模扩张过快,而加工、流通等配套设施发展不足,带来了较大的市场风险;还有的地方产业脱贫过于依赖于企业等外部主体,贫困户参与度不高,带来可持续性问题。这些都是过于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的表现,归根结底都是没有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发展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乡村产业,没有立足乡村长远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紧紧抓住乡村产业这个关键纽带,统筹推进贫困人口当期脱贫和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3. 因地制宜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

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确保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准,也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贫困村,还是非贫困村,都面临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任务,但贫困村的缺口更大,需求也更迫切。脱贫攻坚期内,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扶贫举措,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力量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也反映,随着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拉大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之间的差距,甚至产生“悬崖效应”。与此同时,有的地方也出现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的贫困村为达标退出,建立“豪华型”村委会、活动广场、卫生室、图书室等。由于人口少、空心率高,导致资源闲置浪费。对于这类问题,一方面要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和脱贫任务出发,统筹考虑建设任务、需求程度和村庄特点,优先聚焦带动发展的引领工程,再逐步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统筹,整合涉农建设类项目,优先建设道路、水利等外部性较强的跨村工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效能

4. 编好麻花辫、打好组合拳

做好产业振兴衔接。立足长远、超前谋划种养加等扶贫产业与产业振兴的衔接,产业选择上更注重长短结合,产业发展上更强调远谋近施,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良性互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以抓好产销对接作为重点,强化销售渠道建设,强化销售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掀起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趟出一条农村产业发展新路。

做好人才振兴衔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在加大扶贫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载体,实施“人才+”工程,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积极鼓励各类人才上山下乡,打造一支成千上万、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能致富的宏大“三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做好文化振兴衔接。扶贫最终扶的是人,通过脱贫攻坚中的扶智和扶志,把懒人文化扫荡出农村。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做好机制的衔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推进、一体建设。要深入推进脱贫致富与文化小康的衔接,以乡风文明诠释乡村振兴,以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文明跃升,彻底斩断乡村文化中的劣根和愚昧,让懒人文化从农村绝迹,让文明乡风传承致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构建“三课堂一跟踪”的培育模块为强化培训效果,采取“室内教学+田间课堂+外出观摩课堂”+“跟踪服务”的“三课堂、一跟踪”培育模块。即选准产业后,根据学员需求和农时季节,在进行“室内培训、田间课堂、外出观摩课堂”融合培训后,将学员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又有开阔创新思路的新型职业农民。

结束语: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还要促进各项政策之间相互协调。一方面,抓紧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梳理,该保留的保留、该调整的调整、该接续的接续,确保不因政策变动影响脱贫成效;另一方面,还要调整优化现有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强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凝聚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地区攻坚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