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2018-12-20高志刚承德市第八中学
高志刚 承德市第八中学
引言:网络合作学习这种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逐渐产生,对实际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课堂合作学习,是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网络合作学习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终端和网络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这样大大提高了交流的便捷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的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现代和未来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应具有的重要素养。
1. 网络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问题,由于家长和教师当中存在一定的传统观念,对网络学习这个问题存在一些偏见,认为这样的形式“不务正业”。所以网络学习理念在推行的时候会受到一些家长和教师的阻挠。很多思想封闭的家长和思想保守的教师主观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除了上述的家长和教师的观念问题,家长对这样的新学习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疑虑,网络上的资源良莠不齐是当前的实际情况,高中阶段学生应用网络的自我控制能力更是十分重要,所以家长担心学生在网络上借学习之机进行其它无关活动也变得十分合情合理。尽管我们可以理解家长的担心,但是,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对于网络的发展我们应该合理应用其优势,发挥其价值,正确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及生活。
其次,这种学习方式本身还有待问题。虽然在实践中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正确合理运用会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偏离主体,也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比如,很可能由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模式不科学,造成偏离学习目标,或者是出现了学习盲区。
最后,网络合作学习监管不当造成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没有切实的进入到学生合作学习中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学生自律性低,滥竽充数;学生缺乏学习管理,学习的主体和目标不容易实现;学生利用网络做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造成学习盲区和管理盲区。
2. 解决网络合作学习问题的方法
2.1 解决师资源头问题
对从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理念和掌握合作学习的流程与技巧,为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在师范教育院校内部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即将走入教师岗位的人才进行培训,并锻炼其实践能力,为进入教师岗位做好准备。其次,对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进行培训,及时的为教师传递新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对于新型的网络学习合作方式,学校应该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合理的组织学习活动,从而提高网络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1、对学生进行培训,奠定学生开展网络合作学习的基础
学生是合作学习开展的主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让合作学习有效开展,保证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为其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第一要对学生进行网络合作学习环节的培训,保证其能够了解每一个模块,顺利的开展合作;第二对小组成员角色使用方法进行培训,为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运用网络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实体会网络学习的高效和便捷。
2.2 加强教学研究,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
学校和教师应提高研究力度,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网络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使网络合作学习更符合当前的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还要制定有效的网络合作学习管理办法,学校对网络合作学习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约束,还要对教师活动进行规范。小组的自我管理是有效的网络合作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针对班级各个管理小组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实施的管理办法是否细致和全面决定了网络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和学校研究完善管理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3. 网络合作学习运用模式
3.1 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小组划分是否合理对学习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以学习任务为依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分组,学生的年龄、性格、能力等都是分组的依据。小组构成的人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不要过多,事实证明过多的人数会造成合作意识缺乏,降低学习效果。分组结束后,要选取一个小组长,可以是轮流制,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公平性。
3.2 教师严格监督
教师是网络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学生的自由探讨中发挥着引导监督的作用,并且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性的把控和教学质量的保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布置完教学任务之后,要积极发挥引导评价的作用 ,尤其是学习小组成立的开端,需要教师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学生对网络合作的模式有一定体会并掌握之后,才能进入后期高效学习中。当小组学习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要进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保证学生的探讨秩序,并且对学生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以便于后续做好评价和总结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3.3 课外延伸
网络合作学习主要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学习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课后延伸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组员课外时间的活动,综合衡量制定出课外学习的具体时间及任务,在教学群中进行布置,然后让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课外延伸要积极利用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布置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性或调查性的任务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地位逐步提升,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网络合作教学对学生终身学习等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其在当前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家长和教师思想的提升和相关技术的成熟,网络合作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积极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