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文章是什么味道

2018-12-19叶开

意林绘阅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泥坑红烧肉三观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言文,叫《司文郎》。一个盲眼的老和尚,他有一种特异的能力,用鼻子闻烧过的稿子,就能知道这篇作品的好坏。

我们没有老和尚那样的神奇能力,但作为一个每天都要读很多作品、每次读完都要迅速做出判断的资深编辑,我摸索出了三个基本办法。

第一个,就是语言。一部作品的语言,就像它的衣服一样。它的好坏,是否得体,都直接反映出这部作品具体的面貌。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说过: “准确,是最优美的语言。”语言的准确,能够有效带动、生动灵活地呈现所提到的场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词有隔与不隔,就是隔开与不隔开的感觉。比如,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就是不隔。因为,你一看,发现荷叶就在你面前。所以准确的语言就是不隔的语言。过多的修饰,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定语,通常都是不必要的。如魯迅先生说的那样,竭力把可有可无的词语都删掉。

第二,呈现细节。有一句话叫,细节是魔鬼。在写作里可以升华一下,细节是魔王。一个非常之生动精彩的细节,对读者的打动效果要超过大篇大段的冗长的描述。

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他不正面写饥饿,而是通过烘托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饥饿年代,农民许三观,家里没东西吃,饿得躺在床上,靠忍耐度过。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一乐、二乐、三乐。那天晚上躺着的时候,三乐先受不了了,说爸爸我要吃红烧肉。许三观说,好吧,爸爸来给你做红烧肉,我们先拿出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切三片,用水氽了,煮熟,上锅蒸……接着二乐说,爸爸我也饿了。他说,好吧,你想吃什么。他说,我也想吃红烧肉。他如法炮制,讲了一模一样的做红烧肉的过程。话还没说完,大儿子一乐说,爸爸我也要吃红烧肉。许三观说,你们这些孩子怎么都要吃红烧肉。我觉得这一个细节胜似十万字描写饥饿。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判断一部作品好与坏的第三个标准,就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跟你的生命、你的经历、你的情感,发生直接联系的感受。但真情实感很容易被虚假的情感所带动,这时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自我反思。

萧红的《呼兰河传》里面有非常多的真情实感的好例子。小说一开头就写,呼兰河城里有个大泥坑,什么人都要经过那里,要么绕过去,要么跳过去,要么顺着墙爬过去,也有人冒冒失失冲过去就陷到那里,要找好多人把他抬出来。就是这么一个大泥坑,从来也没有人想过把它填平。萧红说:我也是走过这个泥坑的那么多人中的一个。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具体的、栩栩如生的小城。它所诞生出来的一革一木,都跟她的生命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就称之为真情实感。

写一篇文章时,我们首先就要注意到这三个方面:1.语言的准确运用;2.细节的生动呈现;3.情感的真实流露。这样,经过不断的写作训练,你也能写出好文章。

夕梦若林摘自《叶开的深夜书桌:写作!天天向上!》

阅读分享:好文章是什么味道的?作文课上,我们的语文老师曾经讲过;教辅书上,专攻写作的评论家们也写过;他们的所讲所写,比起“每天阅读很多作品”的资深编辑的这篇小文章来,似乎真的空洞得多,宽泛得多,遥远得多。好文章到底什么味道?那是语言的准确、不隔、灵动味,是细节的生动精彩、妙趣横生味,是感情上带着你的生命、带着你的生活、带着你的经历的亲切味。

猜你喜欢

泥坑红烧肉三观
欢乐的小泥坑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小猪滚泥坑
弟弟跳泥坑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下雨了 你会陪孩子一起踩泥坑吗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