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分水油纸伞 撑开多彩世界

2018-12-19刘乾坤闻钊强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桐油伞面油纸伞

刘乾坤 闻钊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而四川泸州是中国较早生产油纸伞的地方之一,历史悠久。同众多非遗手工一样,泸州制伞也大多是家传。数百年来,这门手艺在这里默默传承,撑起了一片五彩缤纷的世界。

分水老街的油纸伞

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的一条老街上,我们走进一个清代民居的旧院落。进门便是一个天井,摆放了许多成品伞,工人们就在天井四周劳动,既通风又有好的光线。天井是采光的地方,屋檐下就成了挂伞、晾晒油纸伞的好地方。这些半透明状的油纸伞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多是中国传统的花卉人物等,显得传统而靓丽。

这是一个油纸伞的世界,让人目不暇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以大红色为基调的龙凤呈祥、仙女散花的伞面,看起来鲜艳而喜庆;其他还有八仙桌上的蝙蝠、喜鹊闹梅等,都有祥瑞祝福之意。其中也有一些伞面上大面积留白,只在一角有图案,显得空灵而有雅趣。一种绘制篆刻图案的伞特别让人留意,它的伞面直径有三米左右,分为八边形,伞中间大红作底,八条边上则配以金黄色,合周易八卦之意,上面白色的篆字图案显得尤其醒目,如此典雅精致的伞在市面上恐怕是难得一见。

分水油纸伞确实是多種民间技艺的一个大融合。手工,意味着不能批量生产,但慢工出细活。一把美丽的油纸伞从图案绘制、装裱上油再到伞柄上的彩色丝线,所有的工序无不凝聚着这些手工艺人的心血。这当中为人叫绝的是一种叫“满穿伞”的油纸伞:它在伞托与撑架上要密密串缝上两千多针五色丝线,精美异常,除了一针一针地穿孔,还要编织成规则有序、极富美感的形状,看起来有一种繁复富丽的美。这种伞一般是“专供”,过去专为宫廷和大户人家生产,据说康熙皇帝就曾在泸州朝奉的油纸伞上作过书画,并赏赐功臣。分水油纸伞悠久的历史于此可见一斑。

源自古法的传统手艺

制作一把油纸伞其实并不简单。已经61岁的毕六福是油纸伞的老厂长,他给我们介绍说,分水油纸伞采用的是传统方法,因秉承古法,从原材料的选取到工艺都有讲究,程序一样不能少,从伞骨、伞托、手柄、伞杆制作到加工成半成品,便需要40多道工序。然后才是成品做工:穿绞和网伞、印花和切纸、扶伞和烤伞、熬油和晃伞等,也有50多道工序。都是专人专职,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一直做下去,有的人可能就在一道工序上做到老。这确实需要相当的耐心。

制作油纸伞首先是下料。地道的油纸伞须选取多年生长的老楠竹或毛竹,因其韧性大、弹力强。工人们对其进行刨节、刮箐、划墨、刨槽,并作防虫蛀、防腐防霉处理,然后才制作成伞骨(伞架)。伞骨分为衬子和托子,大小是否合适,是否牢固,是否耐用,这个环节都相当关键。手工制作伞骨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如批子(支撑伞面的架子)、衬子(套在手柄上撑开合拢伞的活动圆环)的制作,如果用现代工艺的模具浇铸并不复杂,但油纸伞的批子就得一个一个手工做,颇为费时费力。衬子做好了,油纸伞的质量才有保证,撑开后才圆满。

伞面材料的印制是在手工生产的棉纸上面,用石板水印方法印制图案。因为是手工印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如果后面的工序处理失败,前面的制作就报废了。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印制技艺,石板印刷中有一种“油水分离”的印技:制版时用一种特制的药墨浸润石板后,印刷时按几道工序分别处理,这样下来石板上涂抹有水的地方不会上色,无水的部分则会上色,印刷在纸面上的图案简洁干净。因为是手工制版,石板可以长期使用。现在分水油纸伞厂就有很多这样的石板,不少都是过去传承下来的,有的印了上百年还在使用。这也是厂里的老底子之一。

油纸伞染色、印制晒干后就是上桐油了。纸质伞面的防水处理,现代技术有许多透明的防水油漆,但这样做出来的伞显然就不是传统的油纸伞了。分水油纸伞厂一直坚持用桐油。桐油是山区的桐子树上的果子榨出来的油,过去,桐油是南方普遍使用的天然防水剂,曾广泛用于造船、木盆木桶的制作,它结实耐用还可以防虫蛀。

熬制出来的原生桐油呈浅黄色,但作为油纸伞用还要调色。我们看见一位老师傅正在调配桐油。他一边搅动木桶中的染剂,一边不时放下一张纸条,浸上染剂后又拈出来,对着灯光观看,看桐油是否调制均匀合适了。旁边一位妇女对我们说,她就正等着师傅调好色彩,用来做大红油纸伞。她说,当年油纸伞厂困难时,能勉强支撑厂子存活下来的就是这种大红伞了。因为云南贵州一带办喜事就要这种大红伞,图吉利,说红纸伞能避邪。

质朴的传承血脉

这天下午刚好厂里的一个工人过生日。他家就在附近的街上,小城老街总能给人温馨的感觉,几间老式的青瓦民居,屋里,桌上摆满了菜肴,坐满了人,这是一群活得质朴踏实的普通的手艺人,年龄大的居多,浓郁的乡情在酒里飘散。

老毕(毕六福)热情地邀请我们入席,大家喝起了转转酒,自然就把话题扯到分水油纸伞厂的历史。最繁盛时期,分水这条街有1000多人制作油纸伞,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参与做伞。工人们说他们的父辈好多都是做伞的,这条街一到晒伞的时候,地上天上都是伞,青瓦小街上五彩缤纷,美丽壮观。老工人们自豪地说,那时国内油纸伞市场上泸州油纸伞可以说声名在外,为人称道,产品还远销东南亚。

后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钢(铁)架尼龙伞出现了,因为可伸缩折叠,轻便又易携带,价格上也有优势,这一来基本上就把传统的油纸伞挤出了雨伞市场,油纸伞厂的生意日益萧条,油纸伞也开始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水热闹的油纸伞一条街也渐成记忆。

老厂长毕六福就是在这个困难时期接过分水油纸伞厂的担子,并坚持生产的。当时有退休工人建议把厂子卖了,大家分点钱散伙算了。但毕厂长硬是坚持了下来,继续生产和销售油纸伞。最困难的时候,老毕还做过蜂窝煤生意来养退休工人。虽然市场越来越萎缩,但油纸伞总能销售一些,有一些收入,守住这门手艺总会有饭吃,所谓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工人们老的老,小的小,除了守住自己的手艺又能做什么呢?!这样坚持数年,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后,油纸伞厂又开始有了一些新生机。

后来,老毕的儿子小毕(毕原绅)也放弃了在成都的一份不错的工作,继承父业,慢慢地接手了父亲的工作重担,儿媳周俊则负责市场营销这一块。多年下来,分水油纸伞基本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现在,作为分水油纸伞厂的传承人,老毕、小毕他们对传统与当代的结合也作了不少思考,在继承传统时也注重开发市场。

我们离开厂的时候,凉厅下面一些中年妇女正在给伞穿线,其中有一位女孩也随母亲来这里玩,女孩的母亲和姨妈都是伞厂的工人,这时她正在姨妈的指点下穿花线。她母亲对我们说,她现在在学校读书,有时有空也来厂里,有兴趣学习点东西,已经学了点花样……或许正是这种血脉的连接延续,让一门民间手艺不致最后泯灭,并不断传承,质朴而经久不衰。

猜你喜欢

桐油伞面油纸伞
三种遮阳伞不防晒
泸州油纸伞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概述
油纸伞的守望者
生漆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一键自动反向收起雨伞
桐油制备壬二酸的工艺线路探究
油纸伞下的四月
防水剂对石灰偏高岭土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