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是一年中秋节,自圆时节赏诗词

2018-12-19

意林绘阅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望乡杏园赏月

主持人:喵咪

特约教师:景毛毛、李善伦、陈立芳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一转眼已经是秋天了。秋天的第一个法定节假日便是中秋节。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备受国人重视,阖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已传承上千年。本期,我们就跟随古人的脚步,來看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吧。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景老师;此诗为自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读出时间、地点、事件和环境。首联颔联展现地点对比。杏园是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颈联“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是在思乡,但“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无奈只得寄于明月。 “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言年年岁岁月相似,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前文的对比;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佳节,本是阖家团圆,欢声笑语,举杯同庆的日子。可却只有寂寞凄苦与自己相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的凄苦、怅惘、失落之感。

诗读至此,为之动容,为之惊叹。诗人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透出时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

喵咪小课堂

我们熟悉的诗歌中的“首联、颔联、颈朕、尾联”是只有律诗才有的说法,绝句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乐府短章,四句五言便成一首诗。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北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李老师: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当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纵观全词,作者把亲情、乡愁和命运融合在一起,表现了漂泊在外之人孤寂而凄凉的状态,用词恳切,令人称颂。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 “鼓吹助清赏”让人高兴不已, “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恫怅。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尤其是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人就用“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词人以此句作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喵咪小课堂

因为古时,诗词歌赋往往是伴有旋律的,在诗歌诗句中所谓的“片”,在古代其实是指“遍”,意思就是当这个旋律重复第二遍的时候,就是另一“片”,用在词中,也叫作“阕”。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陈老师:张九龄是一代名相,玄宗时期得以重用,文采超然,代表作为《感遇诗》十二首。这首《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是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时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迫害排挤,于开元二十四年罢相之时,诗人被贬黜至荆州担任长史。

这是一首在月夜怀念远方亲人、朋友的诗,诗人背井离乡,望月思乡而写。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千古佳句,看起来没有奇特的字眼,没有点染的色彩,却脱口而出,具有一种浑然天地的气象。诗人借景抒情,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皓月冉冉升起,展现了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颔联“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描绘多情人怨恨漫漫长夜,只能带来无尽的相思。这里由景人情,一个“怨遥夜”,包含了多么深沉的感情。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人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全诗以“望” “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让人读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喵咪小课堂

古人对“月”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所以很多诗文中你都能看到月亮。诗词也赋予了“月”不同的意象,常见的有月的边塞意象、月的时间意象、月的愁绪意象、月的情爱意象等。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月夕、秋节、伸秋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我们赏析了三首跟月亮和中秋有关的诗词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想自己动笔题诗一首的冲动?试着为自己的中秋节添点乐趣,赋诗一首吧!

猜你喜欢

望乡杏园赏月
赞浦子·秋怀
没有缺憾,何来完美?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莘莘学子重返校园
青青杏园
中秋一起来赏月
别样的中秋赏月
一夜笙箫起,征人尽望乡
晚春江晴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