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媒企携手再出发!《中国农资》创刊20年媒企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8-12-19中国农资焦自宣

中国农资 2018年44期
关键词:时报社农资中华

□《中国农资》记者 焦自宣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中)与20年企业代表在大家的见证下切开了生日蛋糕。

20年 岁月如歌,俯首为农心不改

1998年11月,中国农资行业的冰河轰然解冻。那一刻,无数人都期待着中国的农资行业能在改革的洪流中获得新生与繁荣。也正是那一年,伴随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脚步,中国农资行业第一份报纸——《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应运而生。20年转瞬即逝,20年岁月如歌。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在致辞中表示,从最初的“一报阶段”,到后来的“一报一刊”格局,再到中国农资传媒应运而生、《中国农资》周刊正式出版。20年来,在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下,《中国农资》始终秉承“行业视角,大报风范,媒体风骨,服务姿态,创新胆识”的办报宗旨,满怀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情感,坚定为行业服务的使命担当,坚持为“三农”事业的发展鼓与呼,推动了行业的成长和进步,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并形成了集周刊、月刊、网站、微信平台、活动为一体的全媒体宣传矩阵。未来,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愿与众多农资人一道,继续为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三农”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中国农资》周刊最忠实的合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农资》周刊是一个格局大、范围广、有坚持、有创新的刊物。”烟台众德集团董事长王其选表示,20年的风雨征程,众德集团既是《中国农资》周刊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与参与者。未来,众德集团将继续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优势,与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携手,努力推动美丽新乡村的建设进程,真正成为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资企业。

20年 不忘初心,一番深情诚可见

20年来,无论是最初的《农资专刊》,还是现在的《中国农资》,中华合作时报社的农资团队始终记录、参与并推动着我国农资行业的发展,用文字见证了中国农资行业腾飞的传奇。或许,20年前奋斗在采访一线的花样少年们,青春已不再,但《中国农资》依旧焕发着无限活力。

会上,与会代表共同观看了《中国农资》创刊20年宣传片《奏响时代强音》,一同回顾《中国农资》与行业共同的成长故事,感受《中国农资》与行业、企业的每一次握手,见证《中国农资》在20年行业大发展中印下的每一个足迹,品味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温度与感动。随后,伴随着《相约1998》的音乐与歌声,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邀请金正大、众德、西洋集团、辽宁化肥等20年企业代表在大家的见证下共同切开了生日蛋糕。

中国农资传媒还为20年来对《中国农资》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农资传媒的骨干、与《中国农资》共同见证彼此苦辣酸甜的合作伙伴、曾经为《中国农资》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领导、同仁分别颁发了《中国农资》创刊20年“奉献奖”“合作奖”和“特别纪念奖”。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曾峰作为中华合作时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原总编辑,在会上也对《中国农资》发展的20年进行了回顾。他表示,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团队;从最初的1个月8个版,到现在的1周28个版;从原来仅仅做报道,到现在形成了多平台的宣传矩阵,《中国农资》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这20年时间,我既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农资》,也从其中收获了很多。未来,无论在哪个平台,我的心永远和报社在一起。”他深情地说。

2018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改革开放迎来了40周年,中国农资产业也迎来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为顺应改革和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把脉行业新动向,了解企业新需求,更好地服务农资行业和企业,12月7日,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创刊20年媒企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行业相关职能部门、协会、科研院所、农资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以及共同奋战在农资行业多年的媒体同仁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

新时代 砥砺前行,媒企携手再出发

20年来,农资行业从计划经济到计划和市场并存,再到完全市场化,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资人为农服务的初心却始终如一。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是媒体和企业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对此,与会嘉宾展开了深入交流。

关于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认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一个是智慧农业,另一个是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已初具雏形,生物农业方面则差一些,尚未达到拥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的阶段。因此,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农资行业的转型应该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这方面转。

“当前我国整个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辛景树表示,未来,肥料行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强调绿色化、智能化、专业化,以及有机肥资源的循环利用。

关于媒体未来的发展,中国编辑学会报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中国农资》是一份非常接地气的刊物,但又不局限,视野能够聚焦田间,更能够放眼行业。虽然当前纸媒受新媒体冲击,但报刊因性质而异,《中国农资》仍大有可为,能够以传统媒体为依托,多媒体融合发展,与时俱进。

“西洋复合肥是行业中第一家聘请明星做广告宣传的企业,也是行业中首个与袁隆平开展良种良肥合作的企业。”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启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媒体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尤其是《中国农资》,作为行业的主流媒体,需要通过自身的宣传引导,促使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变,才有利于中国农资行业获得快速发展。

“我是一位老供销人、老农资人,更是《中国农资》的忠实读者。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中国农资》我是一期没落下,《中国农资》是我家报箱中唯一一份报纸。”黑龙江省供销社原副主任张永埔说,《中国农资》有一支非常可爱的队伍,他们像蚕一样,去泥土中摄取营养,去田野中嗅觉芬芳,通过亲身实践和切实体会充实自身,然后吐丝成茧,完成一篇篇新闻报道。

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总结说,20年来,《中国农资》始终坚持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和权威透视的责任,记录行业改革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也在把创造历史的人写进历史。未来,《中国农资》将继续肩负媒体使命,为中国农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开新视野,开辟新境界,谋划新蓝图。

20年前,《中国农资》在中华沃土埋下了一颗种子,经过20年的精心浇灌,现已茁壮成长,为行业平添了一抹绿色。最后,与会领导、嘉宾在象征着成长、发展和希望的大树上印上了自己的手印,预示媒企共同开启行业发展新征程,携手再出发,迎接新时代!

与会专家、领导在象征着成长、发展和希望的﹃大树﹄上印上了自己的手印,并在﹃大树﹄前合影留念。

猜你喜欢

时报社农资中华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海峡摄影时报“走进武夷山”影友擂台赛获奖作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媒企联合,共奏变革发展新乐章司尔特肥业与中华合作时报社签署战略宣传合作协议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