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大脑制造的10个假象

2018-12-19朱权利

新传奇 2018年44期
关键词:绕口令梦游大脑

我们一直相信,人类的大脑是亿万年生物进化的巅峰,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最神奇的器官。但从某些方面来看,大脑好像也并没有多完美,它也在不停地出错,以下就是大脑为我们制造的10个假象。

当人们坐车时,大脑从肌肉处收到的信号得知人并没有动,但内耳的平衡传感器却告诉它人在动,由于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只有中毒,于是大脑就认为人中毒了,所以会驱使人呕吐。这也是大脑的假象之一

睡觉时并没有在休息

当我们进入梦乡时,其实大脑并没有休息,而是在处理白天经历的所有事情。西班牙神经科医生安东尼奥·欧里维罗介绍,这也是人们说梦话和梦游的原因。一般来说,大脑皮层的活动包括了“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人们在睡觉时,大脑皮质的细胞本应处于抑制状态,倘若这时有一组或几组支配运动的神经细胞还处在兴奋状态,那就会说梦话或梦游。

欧里维罗医生表示,梦游症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不过,儿童的梦游症状会随着长大而消失,如果一个成年人还有梦游的情况,那就可能是压力或疾病导致的,需要尽快引起重视了。

遇事越慌就越乱

你有没有过那种特别着急,但越着急大脑越是一片空白的时候?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人越着急,就越容易头脑发昏。因为“着急”对于大脑是一种负担,会刺激大脑的前额叶,也就是大脑负责协调注意力、保证多任务顺利进行的区域,所以人在特别着急时,就容易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

那些当众突然表白、制造意外惊喜求婚的桥段,正是利用了对方大脑在情急时的一片空白,增加了让对方说出“我愿意”的可能性。

证实偏见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看到那些契合他们既有观点的文章时,会花比其他文章多36%的时间来阅读。这种现象叫“证实偏见”,即人们都希望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会刻意地忽略那些和自己想法相左的观点。

研究证明,证实偏见是影响我们大脑作出判断的主要因素。人们在买书时,会更愿意买符合自己观点的书;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也会不自觉地带有主观色彩,导致报导出的新闻也会带有一定的偏向性。这种证实偏见会导致人离真相越来越远。

丢三落四有原因

你有没有过在着急要出门时,却怎么找也找不到钥匙的情况?然后等你不需要用它的时候,它又自己出现了,于是你开始责怪自己,怎么老是这样丢三落四的。

其实,这根本就不怪你。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格雷登·萨尔曼教授指出,这都是大脑的不同步造成的,由于大脑中处理动作的系统运作得太快,处理视觉的系统跟不上它的速度,所以,当你在满屋子翻找钥匙时,你的视觉系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确认看到的每样东西,这才会出现钥匙就在你眼前,你却东找西找就是注意不到的情况。

选择越多越焦虑

为什么可供选择的选项越多,人们反而却活得更焦虑了呢?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决策给人带来的焦虑是一个跟大脑有关的复杂的生物学现象。

研究人员发现,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大脑负责决策和情绪控制的区域——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也会增加,但当信息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后,大脑这一区域的活动就会突然下降。对此,研究人员认为,在人们获得了过多的信息量时,他们反而容易作出愚蠢的决定,因为这时负责作出明智决定的大脑区域已经不再起作用了。

记忆也会骗人

“你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有一次在大商场里走丢了,然后你就一直哭啊哭,直到一位好心的老奶奶走了过来,带你找到了妈妈?”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向24名志愿者提出了相同的问题,结果有1/4的志愿者表示,他们确实记起来了有这件事情。但事实上,这只是罗夫特斯为了实验编造出来的“虚假记忆”。

虚假记忆是大脑记忆的信息之间自动组合,而导致的不真实的回忆。每个人的大脑都可能产生虚假的记忆,特别是关于童年时期经历的事件的回忆。

说不好绕口令很正常

当你快速地念一段绕口令时,是不是总有种舌头打结的感觉?其实,念不好绕口令不能怪你,是大脑在协调声道和肌肉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完美。

来自美国的研究团队发现,大脑在组织声道和肌肉发出元音和辅音时,所用的神经行为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的神经行为模式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容易口误。大脑协调清晰的发音取决于肌肉如何运动,所以,在读一连串的绕口令时,大脑就很容易在同种运动模式的不同发音中出错。

语言的陷阱

试想一下,如果一架飞机在两国的交界处坠毁,该将幸存者们埋葬在哪个国家?请你再读一遍这道题,然后作答。发现问题所在了吗?答案其实是:幸存者不需要被埋葬,他们将前往各自的目的地。但就是这样一道简单的题目,却让科学家们在调查后发现,居然有一半人会认真地思考幸存者到底该埋在哪儿,因为他们在读题时不自觉地就将“幸存者”理解成了“遇难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英国的研究团队发现,当人在阅读一段话时,大脑不会逐一识别每个词,而是概括地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因此,在一段话中即使有单词用错或写错,大脑也不一定能发现。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种非常高效率的信息提取方式,在紧要关头或许能帮上大忙,但在签署法律文件的时候,就得当心了。

变化盲视现象

一位英国魔术师曾在电视节目中玩过这么一个把戏,他先在路上随便找了一个路人问路,在路人低头看他给的地图时,让事先安排的两个搬货物的人经过,然后魔术师迅速和其中一位搬货员交换位置,然后换搬货员继续问路,结果路人并没发现问路的人已经换了。

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化盲视”。成因是,当人在太专心注意某件事时,大脑会将所有资源都集中在这一方面,从而导致大脑对周边其他事物的处理能力就转成了自动化模式,认为一切都在预期之中,不会有什么变化发生。因此,即使这时周围出现了不合常理的事情,人们也会自动选择视而不见。

眼见不一定为实

过去人们都相信眼见为实,但研究证实,人们看到的事物只有80%来自于真实世界,另外有20%是大脑后期整合而成的。在分析了上千张志愿者的大脑核磁共振扫描图后,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人们看到的每一个场景,大脑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活动模式。

在大脑的初级视觉皮层中,每个区域都会负责一个特定的与视觉相关的功能,比如分辨颜色、识别形状和感知运动。例如,当人看到一条小狗时,他看到的并不只是一个4条腿的动物的外形,他还可能意识到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一条小狗,甚至可能会勾起跟它一起玩耍的回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看到红色时,感觉会比看到蓝色更热,因为红色光波激发了大脑视觉神经系统中的视觉经验,才让人产生了热的错觉。

猜你喜欢

绕口令梦游大脑
在梦游的象
绕口令绕绕绕
梦游
绕口令
绕口令
梦游东方